楊斯惠
(中國人民銀行四平市中心支行,吉林四平 136000)
內審作為央行的內部治理機制,是央行治理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門。它以服務央行治理為審計依托,客觀真實反映治理環境與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通過評價各職能部門工作的效果性和效率性,從而保證內部管理的健康有序運行。
央行內部審計最初設立的目的是通過開展審計監督,進行查漏補錯、堵塞漏洞,從而防范金融風險,降低損失。央行內審轉型前表現為,一是審計領域以內部控制為主,審計資源更多的關注財務、業務差錯率等指標,較少的涉獵央行決策、組織治理等高層次問題;二是審計評價局限于對具體業務活動“是否合規、是否正確”的客觀評價,缺少對被審計單位組織治理、績效管理及總體的分析、評價。
2018年初,我國審計署重新修訂并頒布了《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第11號令),其中對內審的目標、范圍、職能等作出了新規定。為了適應新時期新要求,央行內部審計模式由傳統模式逐步向“關注績效、內控驅動、促進履職、提升價值、服務治理”的新型內審工作模式轉變。這種轉變不僅僅是內部審計適應國際形勢的大勢所趨,更是人民銀行更好履行央行職責的客觀所需。轉型后審計方向轉變為,一是探索合規性審計與績效審計并重,提升審計建議質量;二是提升內審成果轉化運用效果,從而完善組織治理,實現內審價值增值。
通過對四平中支2014至2018年期間內審項目安排及審計查出問題情況進行梳理:近5年來中支共開展審計項目43項,平均每年8.6項,其中財務管理類14項、業務管理類3項、履職離任類11項、內部控制類6項、依法行政類4項、信息技術類5項;5年來共發現問題238個、提出相關建議250條,詳情見表1、2,圖1、2。

表 1 2014-2018年內審項目數量分配表

表 2 2014-2018年審計項目查出問題情況
1.以財務資金為導向,防范化解資金風險
從表1、圖1中顯示,近5年四平中支內審項目開展主要集中于財務管理類,5年共開展14項,占比總量32%,平均每年2.8項,查找問題68個,占比29.6%。其中2017年、2018年度,財務管理類項目年度占比提升幅度較大,從2014年僅占比14.3%到2018年占比66.7%,項目主要集中于中支及轄內預算管理、大型修繕、基本建設、合同管理等內容,充分發揮了內審防范化解資金風險的職能。
2.以離任履職為導向,發揮經濟責任警示作用
據統計2014至2018年度,履職離任類共開展項目11個,占比為25.6%,平均每年2.2個項目,其中2015年、2017年度受中支干部提拔交流影響,開展離任審計較多;其他每年均為1-2項履職離任審計,共查找問題58個,占比總量的25.2%。當前審計現狀以離任為主,任中為輔。今后為順應新時期內審工作要求,中支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會由離任審計為輔,逐步以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為主,充分有效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警示作用。
3.以內部控制為導向,保障組織權力規范運行
據統計2014至2018年度,內部控制類共開展項目6個,占比為13.9%,平均每年1.2個項目,查找問題51個,占比總量22.2%。2014-2017年,查出問題同年占比從2014年的10.3%大幅上升到2017年57.6%。其中2017年集中開展4個內控項目,占比總量66.7%,審計對象分別為四平轄內四家縣市支行,中支通過內控審計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進一步促進內部權力規范運行,防止權力濫用。
1.助力領導決策,完善組織治理
近年來,四平中支為樹立內審權威,充分轉化運用內審成果,制定內審“三關聯”,分別為:內審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情況與干部管理關聯、與業務管理關聯、與業績考核關聯。經統計2014-2018年度,四平中支共開展審計項目43項,發現問題238條,提出建議250條。其中內審成果運用于中支干部提拔9人次、干部交流15人次、個人年度業績考核13人次、集體年度業績考核11次,詳情見表3。

表 3 2014-2018年內審服務央行治理情況表
通過上表可見,四平中支近5年來強化內審成果運用,在組織治理方面,中支領導優先考慮內審咨詢服務意見,5年來審計項目共提出建議250條,其中運用于組織治理241條,占比總數96.4%。中支審計成果做到以點帶面,輻射全行,為領導治理提高決策參考,推動了組織價值的最大化。
2.促進履職提升,規范業務管理
四平中支近年來堅持問題導向和風險導向,摒棄傳統的制度導向審計模式,通過開展內控、信息技術、依法行政等審計項目18項,查出問題112條,提出合理化建議115條。突出重點領域和要害崗位的風險管理,注重風險監督,嚴守零風險的底線,規范業務管理,最大限度的服務央行組織治理。
3.立足轉型目標,制定出臺制度
四平中支為積極推進內審轉型成功,有效整合審計資源,先后出臺多項制度,促進內審成果轉化,服務央行治理。一是成立內審成果運用領導小組,落實審計成果運用工作的責任人,加強對審計整改落實情況的指導和檢查;二是推行內審成果運用通報制度,每年審計項目結束后,由一把手組織召開內審整改工作會議,被審計專業的分管領導及部門負責人列席參加,在會議上進行相關項目的風險提示,以點帶面,做到防微杜漸;三是建立整改銷號臺帳,根據整改情況定期開展跟蹤檢查,促進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及時落實;四是建立內審助審員制度,整合中支審計資源,形成專業審計人才庫,提高審計隊伍水平,提升審計質量;五是創新內審綜合分析報告,建立審計成果掛鉤評估機制。內審部門將審計問題建議進行匯總提煉分析,從業務類、內控類、財務類角度對審計發現問題,通過比較圖表等方式形成綜合分析報告提交行黨委。管理層通過審議研究,準確掌握風險狀況和管理控制,將內審成果助力于領導決策,完善央行組織治理。
一是四平市中支內審部門共有7名人員,平均年齡50.3歲,40歲以下僅1名人員,年齡段過于集中。二是目前內審人員精通業務主要集中于國庫、財務和外匯等專業,缺乏在經濟金融、科技、貨幣發行等領域擅長的專業人員。三是審計人員審計方式方法單一化,缺少電子化、信息化輔助手段。隨著審計范圍和內容的不斷拓展和深化,審計人員接受新技能、新業務的能力均有所減弱。
當前內審處于轉型階段,傳統的審計評價還局限于“對與不對”的單一評價標準,缺少績效分析相關內容。表現為一是審計部門只重視發現查找問題,輕視審計成果的分析,導致審計建議發揮作用不足。二是審計建議往往較為空洞,意見缺少可操作性、針對性不強,正確而無用。
一是對當前內審成果運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審計單位往往只重視項目實施,審計工作大量集中于結論性總結,輕視審計分析和成果運用。二是內審成果運用機制不完善,由于內審部門工作性質的特殊性,無法突破同級監督獨立性的瓶頸,造成審計成果大部分無法落實,同時上下級機關對內審成果運用,未建立系統性、規范性的運用機制,導致審計功能無法充分有效發揮。
基層央行審計隊伍是央行內審工作的有力支撐。當前四平中支內審人員配備年齡老化嚴重,隊伍素質整體有待提升。打造“專業化、復合型”的審計人才隊伍,是促進內審工作職業化,發揮內審監督的重要保證。中支要切實加大對內審人才的培養規劃力度,打造一支專業素質強、工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過硬的內審隊伍,努力實現內審工作增值和服務央行組織治理的效益最大化。
在堅持風險為導向、問題為導向的同時,內部審計應立足于服務央行組織治理的目標要求,拓展審計模式,從促進履職、提升績效、風險防范、內部控制、政務公開等方面對人民銀行的治理現狀、治理水平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多角度多維度評價央行治理存在的制度缺陷和風險隱患,最大限度的減少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不利因素。
內部審計成果轉化運用是提升內審工作層次,促進轉型的重要保障。一是完善規章制度,建立促進審計成果轉化運用機制,規范審計成果運用,拓展并延伸審計成果運用的廣度和深度。二是提升審計分析研究水平,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度加工,多角度多方面為行黨委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三是共享審計成果,通過與業務部門、紀委監察室共享審計結果,督促整改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