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鳳杰
【摘要】珠心算又稱珠算式心算或者是珠腦速算,是將數變成腦海中算盤上的算珠進行計算的一種方法,它是在珠算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讓孩子們從小進行珠心算訓練,不僅能學習一種特殊而有益的計算方法,而且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開發大腦智力,加強形象思維能力,溝通左右腦,使整個大腦的發育趨于平衡,協調發展,從而更具有創造力。
【關鍵詞】珠心算?訓練途徑?訓練時間珠心算又稱珠算式心算或者是珠腦速算,是將數變成腦海中算盤上的算珠進行計算的一種方法,它是在珠算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讓孩子們從小進行珠心算訓練,不僅能學習一種特殊而有益的計算方法,而且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開發大腦智力,加強形象思維能力,溝通左右腦,使整個大腦的發育趨于平衡,協調發展,從而更具有創造力。
珠心算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深刻影響著兒童珠心算教育的開展進程和效果。就珠心算課程特點而言,珠心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心態,直接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效。所以,一個好的珠心算老師是必不可少的。
一個好老師并不能保證學好珠心算,要學好珠心算,離不開以下幾個因素。
一、確定科學的教學與訓練途徑
教學與訓練的途徑決定著教學與訓練的基本模式。在教學與訓練中,只有客觀的遵循教學原則,根據教學對象、培養目標及珠心算本身的特點,確定科學、高效的教學與訓練途徑,才能實現珠心算教學與訓練質量的最優化。珠心算教學與訓練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課外興趣小組提高型;二是課堂教學班普及型。后者又可以分為課外與課內兩種。以興趣小組形式進行的提高型,由于參加的兒童一般從一個或幾個年齡相當的班中挑選出來的各方面素質較好的兒童,所以教師要采取熟練珠算,逐步過渡到珠心算的思路進行教學。從加強珠算的基本功(即記數、撥珠、寫數等)和珠算加減法訓練著手,待加減算能算10筆兩、三位數時,再引入珠心算。這樣基本功扎實,進度快,有利于培養心算尖子,參與競技。對于全班進行的普及性,特別是進入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好走珠算與珠心算基本同步的路子,即從認識數開始逐步滲透珠心算的思想。
二、安排適當的教學與訓練時間
珠心算的教學要求教師精講,兒童多練,才能實現珠心算向珠腦算的轉化。多練也并不是無限制花大量的時間練,必須有一個“度”。每次訓練時間長了大腦容易疲勞。許多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指出,任何一種過于長久和單調的活動,對兒童都是極其有害的。兒童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對兒童珠心算的訓練,而忽視了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和應有知識的掌握,那么這樣的教學是不成功的。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也應考慮到兒童注意不穩定性及人的記憶與遺忘的規律性等因素。因此,在珠心算的教學與訓練中,除了每次課間要安排些休息,最好讓兒童到室外做些全身運動,以保持大腦清醒,調節精神和視力外,建議珠心算的普及型教學,每周最好分散活動2~3人,每次30~40分鐘;提高型每周最好安排課余活動5~6次,每次1至1個半小時,這樣既能提高訓練效率,又能使學習珠心算的兒童有時間參加一些其他活動,使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
三、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是提高珠心算教學與訓練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個兒童在接受、理解、記憶等能力方面存在著差異,如果只考慮算法的先進性,而忽視了兒童接受能力等,那么勢必影響教學與訓練的效果,反之亦然。同時珠心算教學要求與目標不同,所以在計算方法的選擇上有所區別。
四、有效地指導教學與訓練
如何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小的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學與訓練效果,是教學工作者所期待的。在教學訓練中,教師除了運用講故事、開火車、比一比等形式激發兒童學習珠心算的興趣,調動兒童積極性外,還需要根據培養目標和珠心算學科的特點,把握珠心算教學的方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處理好“準”與“快”的關系。準與快的關系是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培養一般的珠心算兒童(普及型),則強調準,準中求快,即先有質量,后有數量;培養珠心算選手要求快,快中求準。
2.要重視聽的訓練。聽是珠心算和珠算教學與訓練中的一種形式,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從珠心算教學效果看,無論是珠算還是珠心算,聽是看的基礎,一般先聽后看,再聽、看交替為理想。
3.加強珠算操作。從珠心算的形成過程中可以看出,珠心算來源于珠算,是珠算的最高形式。如果教練忽視了珠算的訓練,那么珠心算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珠心算的水平就無法再提高。
總之,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是孩子學好中心算教師,一定要調動孩子參與珠心算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孩子學習珠心算的興趣,讓孩子學在其中,玩在其中,樂在其中,達到寓教娛樂,才能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