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群
【摘要】作為教師,要用愛去點燃后進生心靈的火花,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施之以愛、導之以行”的原則,相信“丑小鴨”在我們的教育和呵護下,是一定能夠成長為“白天鵝”的。
【關鍵詞】教育工作?真誠?嚴格?耐心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能攻心,則反惻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度,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很明顯,上聯的意思是說,善于做好思想工作就會使抵觸和反抗的情緒自然消失,從歷史經驗可以知道,當兵的并非喜歡打仗;下聯的意思是說,不能正確地審時度勢,就會造成寬嚴都錯的被動局面,因此,治理天下或從事管理工作,都必須對此高度重視。
這副對聯形象而深刻地道出了做好教育工作的真諦。即“善審度,常攻心”。也就是必須及時掌握不同學生的特點,并據此加強思想教育,做到攻心為上。
現代的學生,已不再是“師令父命不可違”的溫馴的“小綿羊”了,他們自我獨立意識非常強,不喜歡受別人擺布,希望老師和長輩尊重、理解、幫助自己發展個性特長。那么,我們做教師的就得深刻理解“種花須知百花異,育人須知百人心”的道理,做到真正了解學生的特點。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尤其是對后進生,其教育方法往往不是正面的說教式,而是側面的引導式。
那么,如何掌握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呢?我的體會是既要“身入”,又要“心入”。“身入”就是到學生中去,掌握真實的整體情況。所謂“心入”,就是懷著深厚的感情,熱愛學生并與學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讓學生感到老師是知心朋友。
通過“身入”了解到廣泛的、一般的實際情況,依賴“心入”掌握了個別的、特殊的具體情況,這樣就可以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取得做好思想工作的主動權,從而真正做到“善審度”。
掌握了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和不同情況,那么,怎樣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做到“常攻心”呢?
一、真誠地熱愛學生,做到動之以情
熱愛學生,這是做好教師的先決條件。正如高爾基所說的:“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愛的本身就是教育。只要你付出了真誠的愛,就一定會在學生中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熱愛學生,既是教師起碼的職業道德,也是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嚴格地教育學生,做到曉之以理
現代的學生獨立意識很強,經常自認成熟,不愿受約束,但做起事來又非常幼稚,甚至非常荒唐。這就要求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教育,使他們懂得:黨有黨紀、國有國法、校有校規,不能自行其事。要講清自由與紀律、個人與集體、個人習慣與規章制度的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絕對不能做!從而真正懂得“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的道理。教育時應以表揚為主,遵循“誠于嘉許,寬于稱道”的原則。尤其是對后進生,哪怕只是微小的進步,老師也應在及時當眾提出表揚,進行鼓勵。但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嚴格要求,勤加督促。“嚴”與“愛”并不矛盾,“嚴”只是“愛”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必須“愛”字當頭,“嚴”字把關,嚴愛結合。
三、耐心地誘導學生,做到導之以行
俄羅斯有一句諺語叫做“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對后進生,教師必須獻出真誠的愛并不失時機地經常誘導。一般來說,后進生往往對新事物(書本以外的)接觸很快,并且特別希望得到師長的尊重和信任,而他們一旦受到了這種尊重和信任就會報以真誠的感激之情并產生巨大的前進力量。因此,教師還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教師本身就是最好的榜樣。俄羅斯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甚至于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由此可見,教師本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情操,并嚴格自律才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是善用課代表。課代表整天和同學們生活、學習在一起,對大家的情況非常了解,而且在同學中很有號召力。因此,教師必須善于使用他們,并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
三是選擇方法。后進生的特點其所不一,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必須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對于喜歡“軟”的,要以“軟”動其心,“軟”中有“硬”,并非軟弱可欺;對于喜歡“硬”的,要以“硬”鎮其威,“硬”中有“軟”,使其感到親切;對于喜歡“哄”的,要以“哄”激其志,“哄”中有“嚴”,嚴得恰當;對于喜歡“捧”的,要以“捧”助其長,“捧”中有“敲”,防止他不知天高地厚。總之,方法必須靈活。要時刻注意:不是簡單地、消極地去“堵”,而是靈活地、積極地去“導”,這樣才能促進后進生的逐步轉化。
相信“丑小鴨”在我們的教育和呵護下,是一定能夠成長為“白天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