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提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及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學校對內部審計產生了比以往更多的需求,因此不斷完善高校內部審計的管理體制,明確內部審計的監督準則,加強內審的控制力度,將對高校內審產生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國內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分類歸納,研究新時期內部審計服務陜西高校治理的實踐意義,并對今后高校內部治理現狀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內部審計;高校;高校治理;陜西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10月8日
前言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后,我國學者對于“治理”這一議題的研究與關注從未消失。2017年3月,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其中第七點明確指出要“完善高校內部治理”。在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新形勢下,這一文件的出臺對大學內部治理重新賦予了時代含義與任務。
為加快高校“雙一流”建設,比照國內同級、同類高校來爭創一流高校,陜西省結合特色優勢資源和產業,深化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高校治理制度的改革,引導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高校內部治理作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一環,隨著高等教育的研究深入和發展,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也隨之發生轉變。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從獨立性、審計職能以及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進行了調整轉型,以更好地滿足高校發展的新需求。
為完善高校內部審計服務陜西高校治理的職能,基于國內的研究基礎和理論基礎以及實際內部審計體制為先導,研究陜西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現狀,通過研究分析給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對高校治理的發展產生重要意義。
一、研究概述
國內對于陜西高校內部審計的研究主要以規范性研究和小樣本調查進行的。已有的針對國內內部審計服務高校治理的研究主要涉及高校內部審計職能轉換及發展趨勢研究、內部審計在高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提高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探討、內部審計在高校治理中發揮途徑研究等。
國內對于內部審計在高校治理中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方面:(1)高校內部審計的現狀,如蔣建宏等(2014)指出跟國外高校相比,我國高校內部審計主要在內部審計觀念和定位、專業審計隊伍、審計手段和信息化平臺建設以及專家隊伍的培育等方面實施措施,而且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由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高校內部審計獨立性不足、審計執行力不足等問題。(2)優化高校內部審計的對策,如郎付山(2015)認為高校治理與高校內部審計之間的良性互動,有助于增加高校自身價值;張劍青(2010)提出調整和完善高校治理結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模式,保障高校內部審計的健康發展;卜文藝(2017)認為應強化內部監督職能,加強風險防范,會將為高校治理目標的實現助力。
已有的針對陜西省運用內部審計服務高校治理的研究主要致力于事后的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問題和成因研究、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現狀及改進措施,認為經濟責任審計是大學治理的重要手段,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監督是完善大學治理結構的必要途徑。
二、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發展簡狀
我國高校的內部審計發展與國家內部審計的發展同步的,在國家立法和行政的推動下,高等院校的內部審計逐步發展起來,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983~1990年各高等院校一面組建機構,培訓人員。第二個階段,1991~1998年各高校以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強化科學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防止和糾正、流失和浪費現象,作為內部審計的主要任務。第三個階段,1998年教育部原審計局由審計署的派駐機構調整為派出機構,國家審計機關不再直接管理教育審計,教育審計歸屬教育部財務司管理這一轉變,進一步理順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關系,有利于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進入21世紀高校內審緊緊圍繞高等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教育部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式下教育審計的任務和目標,規范了教育審計工作程序。各地方也相應配套制定了教育系統的內部審計規定。
我國內部審計起步晚,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越來越引起廣泛關注。近年來,隨著內部審計工作在我國的迅速推進,內部審計外包在國內發展迅速,高校內部審計外包也應運而生。每個高校的發展程度不同,高校內部審計外包的需求程度也應有差異。因此,就此類問題展開分析,發現高校治理過程中信息化服務、內部體制等方面有諸多不足,隨著高校治理的需要,內部審計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三、高校內部審計發展建議
內部審計作為高校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進治理結構和實現善治的重要工具。除了日常審計以外,內部審計可以通過以下幾項非常規審計以影響高校治理積極有效:
(一)提高高校支持力度。首先,要設置獨立的內審機構,從組織、人員和經費三個方面保證內審機構的獨立性。其次,內審機構要接受高校黨委直接領導,向其報告工作,保證其獨立性。最后,在高校治理結構設置中,需要將內審機構的地位提高,內審機構和其他校內二級機構平行設置,不利于內審機構對二級機構的管理情況等進行監督和評價。
(二)推進信息化時代服務轉型。我國的高校內部審計正處于轉型階段,要實現這一轉型,首先要求通過實地調查對當前高校內部審計現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其次,結合我國高校實際,轉變內部審計理念;最后,應在服務導向理念的指導下,探索符合高校實際的內部審計運作模式,與此同時,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大管控平臺安全性保障措施,建立監督管理機制并提升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和風險防范能力,使科研經費管控平臺在科學、有效的操作管理中發揮最大化價值。
(三)完善高校內部審計控制體制。首先,隨著高校內部審計外包服務的蓬勃發展,在選擇業務外包時要做好外包業務的全程控制和評估,同時更要注意外包業務的合理性,即根據學校的實際工作需求,合理地采取與外部配合的方式完成相應地工作內容。其次,要不斷強化內部審計職能,拓展內部審計范圍;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審計監督的長效機制。最后,加強高校內部審計的風險管理,提高審計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儲備相應的風險管理知識,加強高校內部審計人員與其他相關工作人員的配合力度。
四、結論
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以及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內部審計正不斷受到廣泛重視。通過了解新時期我國高校內審的現狀發現,陜西高校內審應加強在人員配備、經費支持、部門合作等方面投入力度,以促進高校內審在信息化時代的服務轉型,同時還應在業務外包上加強風險把控,不斷完善高校內審的控制體制。
本文從陜西高校治理角度出發,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以往關于中國高校內部審計的研究,同時以陜西高校為例進一步豐富了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最后基于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幾項有助于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對策,旨在為我國高校在內審信息化服務轉型和外包決策方面提供參考,同時有利于推進高校內部審計治理和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的健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左旦平.試論高校內部審計職能的轉換及發展方向[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
[2]魏菡.內部審計視角下的高校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8.
[3]陳樂.新常態下提升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3).
[4]張佳春,蔣欣怡,許可,李壽喜,朱艷紅.內部審計在高校治理中發揮作用的途徑研究[J].會計之友,2017(13).
[5]蔣建宏,沈蓓緋.基于大學治理視角的高校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研究——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為例[J].學術論壇,2014.37(11).
[6]郎付山.內部審計在高校治理中的增值效應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15(10).
[7]張劍青.優化高校治理結構探究內部審計發展[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0.23(2).
[8]卜文藝.內部審計在防范高校治理風險中的作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9).
[9]楊鵬.大學治理視角下陜西公辦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