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助民
近年來,湖南省東安縣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投入5000余萬元,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落實四大保障,促進農業產業化晉檔升級,提升經營水平,目前已取得明顯成效,全縣90%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75%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直接帶動的農戶約12萬戶,全縣85%的農產品通過龍頭企業或合作經濟組織有序進入市場,實現增值增效。
一、落實組織領導,強化幫扶保障
作為縣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東安縣財政部門積極為糧食、畜牧、林業、供銷、農業等六大主導產業牽頭部門落實經費保障;按照分工,牽頭抓好分管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具體負責分管產業范圍內“線”上服務工作,指導各鄉鎮相應成立領導小組,全力抓好“點”上工作,形成“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張藍圖”的工作格局。同時,建立健全財政聯系幫扶制度,縣財政局班子成員和責任股室分別對應聯系幫扶水稻、柑桔、蔬菜、生豬、楠竹、油茶、銀杏、東安雞和水產養殖等九大主導產業,做到規劃上有引導、政策上有指導、落實上有幫扶措施。
二、加大財政投入,強化優先保障
東安縣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抓緊完善財政支持農業政策保障體系,優先保障財政對三農資金的投入。科學評估、充分論證,推行各類涉農資金的“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切實推進縣本級支農項目的實際性整合,初步解決涉農資金多頭管理、使用重復、分散投入、效益欠缺的老大難問題,合理確定項目支出安排的重點和投向;縣財政預算內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用于農業生產發展專項基金,安排1000萬元資金用于油茶生產發展專項資金,落實500萬元用于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創樹品牌、建立基地。千方百計創造條件爭取強農惠農項目資金,先后向省財政成功申報了村級公益事業獎補、財政專項扶貧等一系列支農惠農項目,共爭取農口系統強農惠農項目資金26244.01萬元,為全縣農業生產提供了資金保障,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全縣生態茶博園項目、坪陽壩千畝臍橙種植項目、坪山塘5000畝沃柑標準化基地、紫江名優特2000畝柑橘種植、大江源5000畝農業標準化基地擴建項目、東安縣現代蔬菜產業園等項目順利推進。
三、優化發展環境,強化優質保障
東安縣財政部門積極參與創優經濟環境,協助制定東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規劃,出臺《關于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意見》《關于鼓勵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和農產品品牌、基地建設的意見》《東安縣農業園區升級戰役實施方案》《東安縣農業園區升級戰役考核方案》和《東安縣縣級現代農業園區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財政支農文件。建立審批登記一站式服務制度、檢查申報登記制度、重點農業產業化企業掛牌保護制度、領導干部幫扶企業制度、財政等各職能部門承諾制度以及投訴受理制度等,為龍頭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的發展環境。
四、拓寬信息渠道,強化協同保障
東安縣財政部門適應“互聯網+”新形勢,積極拓寬、暢通信息渠道,助力農業產業化發展。財政以獎代補投入支持依托“東安美生活”政府公眾微信銷售平臺、“好人幫”智慧社區電子平臺等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借助淘寶、天貓、京東商城等大型電商網站,大力推進特色初級農產品和深加工農產品網上交易,農村電商交易額達到2.2億元。同時,加大對縣農業產業化辦公室的運行支持力度,注重發揮產業化辦公室的協調、服務、指導作用,貫徹執行東安縣農業產業化“十三五”規劃,全面落實有關農業產業化的扶持政策,促進了全縣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省東安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