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甘草口服溶液,曾用名復方甘草合劑。很多人一看“甘草”二字,就理所當然地以為這是一個中成藥制劑,但事實上,復方甘草口服溶液是如假包換的西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搜索復方甘草口服溶液有34條結果,每一條都是“國藥準字H”。
國藥準字是藥品生產單位在生產新藥前,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嚴格審批后,取得的藥品生產批準文號,相當于人的身份證。其格式為:國藥準字+1位字母+8位數字。字母包括Z、S、 B、T、F、J、H。它們分別代表藥品的不同類別:Z代表中成藥,S代表生物制品, B代表保健藥品,T代表體外化學診斷試劑,F代表藥用輔料,J代表進口分包裝藥品,而H代表的就是化學藥品。也就是說,復方甘草口服溶液雖然有一個像中藥的名字,但真正的身份是個化學藥品。
像這種類似披著中藥外衣添加西藥成分的藥品還有很多,如珍菊降壓片里面西藥成分為鹽酸可樂定、氫氯噻嗪、蘆丁,合并使用其他降壓藥前應咨詢醫生,以免疊加重復用藥;鼻炎康片所含西藥成分為撲爾敏、碳酸氫鈉,不可同時服用酸性藥物,也不可與多潘立酮合用,以免降低藥效等。
復方甘草口服溶液是現代制藥工藝制作的復方制劑。所謂復方,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的混合制劑,可以是中藥、西藥或中西藥的混合。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的復方成分中,主藥為甘草流浸膏、復方樟腦酊、愈創木酚甘油醚。為了保持制劑穩定,防止沉淀生成及析出,復方甘草口服溶液中還添加了一些輔料,如濃氨、乙醇、甘油、水等。
甘草流浸膏是中藥材甘草的水浸出提取物,這也是藥名中“甘草”的來歷以及被人誤認為中藥的最大原因。甘草流浸膏中含有甘草酸,在人體內可以抑制糖皮質激素的水解酶,使人體糖皮質激素水平升高。糖皮質激素水平升高可以抑制體內的炎性物質,減輕呼吸道炎性反應,對呼吸道黏膜細胞產生保護作用,為保護性祛痰劑。
愈創木酚甘油醚是祛痰止咳劑,通過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腺體分泌增加以稀釋痰液,使痰容易咳出。
復方樟腦酊本身也是復方制劑,由樟腦、阿片酊、苯甲酸、八角茴香油組成。“酊”,在藥劑學中代表的是乙醇溶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酒精。阿片就是鼎鼎大名的鴉片,阿片酊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用來浸泡鴉片的酒精”。阿片酊中含有嗎啡,對咳嗽中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可以阻斷咳嗽反射弧,屬于中樞性的止咳藥。這是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發揮止咳功效的最主要的成分,也是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受到管控的原因。樟腦內服對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抗阿片酊抑制呼吸的作用,其可以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腺體分泌增加,有輕微的祛痰作用。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的主角都不是甘草,而是阿片酊。含有嗎啡量的多少,也作為檢驗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真與偽的重要指標。
既然是復方,成分復雜,這意味著它可能與多種藥物產生相互作用。
首先是甘草酸。每10毫升復方甘草口服溶液中含甘草酸約20毫克。甘草酸在體內可水解為甘草次酸,甘草次酸是氫化可的松氧化酶的強抑制劑。氫化可的松是體內天然存在的糖皮質激素,可通過氫化可的松氧化酶轉變為無活性的可的松。因此,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可導致體內氫化可的松水平升高,體內氫化可的松水平升高,進而可引起低血鉀癥、水鈉潴留、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服用復方甘草口服溶液,應監測血壓水平;糖尿病患者服用復方甘草口服溶液,應監測血糖水平。
排鉀利尿劑本身會引起低血鉀,與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同用會致低血鉀的作用相疊加,可能引起肌無力、神經肌肉障礙、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因此,服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塞米、吲達帕胺等)的高血壓患者需謹慎用藥,監測血鉀水平。本品所致的低血鉀,還可能引起本身有心律失常的人癥狀加重。
強心苷類(地高辛、西地蘭)藥物可引起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氟喹諾酮類抗菌藥(莫西沙星等)能延長QT間期(特別是女性和老年患者),可引起室性心動過速。如果同時服用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則可能加大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誘發心律失常。
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等)可引起胃腸潰瘍、出血。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可引起體內氫化可的松水平升高,氫化可的松能促進胃酸分泌,減少胃黏液分泌。若復方甘草口服溶液與解熱鎮痛藥同服可誘發或加重胃腸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
其次,成分中的愈創木酚甘油醚、樟腦對胃黏膜都有刺激作用。愈創甘油醚通過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氣管黏膜腺體分泌增加,可引起惡心和嘔吐。因此,復方甘草口服溶液不宜與含有愈創甘油醚的鎮咳祛痰藥合用(如愈創甘油醚片、可愈糖漿、愈美片等),否則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輔料中的濃氨溶液雖然可以使配制好的藥水呈弱堿性,增加其中藥物的穩定性,但是對胃黏膜也會產生刺激。服用此藥時,易造成胃痙攣,引起惡心和嘔吐,有消化道疾病的人,比如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等人群需要慎用此藥。隨著對樟腦的研究,現代醫學發現其在內服的時候對中樞神經以及肝、腎的毒性很大,所以現在多用于外用制劑,并不推薦內服使用。
每10毫升復方甘草口服溶液中含乙醇約1毫升,若與頭孢類抗生素(如頭孢哌酮、頭孢曲松等)、硝基咪唑類抗菌藥物(甲硝唑、替硝唑、塞克硝唑)、磺酰脲類降糖藥(格列本脲)則可出現雙硫侖樣反應。雙硫侖樣反應主要表現為:面部潮紅、頭痛、眩暈、腹痛、胃痛、惡心、嘔吐、氣促、心率加快、血壓降低及嗜睡、幻覺等,嚴重者有生命危險。因含有乙醇,服用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后不得操作機械和駕駛車輛。
當然,最大副作用還是來自于其中含有的嗎啡。每10毫升復方甘草口服溶液中含嗎啡約1毫克。嗎啡是受到國家嚴格監管的麻醉藥品,久用之后會產生成癮性。它既有中樞性鎮咳作用, 也有呼吸抑制作用,與含有可待因、罌粟殼的強力鎮咳藥合用可能引起呼吸抑制。所以有慢阻肺及呼吸功能障礙者,不宜服用本品。
有人可能會有疑惑,復方甘草口服溶液有這么大的副作用,其中還含有嗎啡,具有成癮性,那么這究竟是個“好藥”還是個“毒藥”?藥物都有兩面性,我們要重視藥品的“三分毒”,也不能忘了它的“七分效”。
咳嗽是人體的保護性功能,其目的是為了排出呼吸道中的異物及痰液。所以在有痰液刺激咳嗽的時候,實際并不適宜服用止咳藥,以免影響痰液的排出,使痰液淤積在呼吸道內,甚至反吸入肺中,使病情加重。但對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和感冒時所產生的咳嗽,則應該在醫生指導之下,合理地選用藥物進行治療。而含有嗎啡的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因為其具有成癮性,而且毒副作用較強,并不是治療咳嗽的首選藥物。現在已經有苯丙哌林、噴妥維林、右美沙芬等沒有成癮性、副作用也小得多的中樞性止咳藥可以代替嗎啡。
像復方甘草口服溶液這種含有特殊成分需要特殊管控的藥品還有很多,如強力枇杷膏,其主要成分為枇杷葉、罌粟殼、百部、白前、桑百皮、桔梗、薄荷腦,功能主治為養陰斂肺、止咳祛痰,用于支氣管咳嗽。其中罌粟殼屬于嚴加管控的麻醉藥品類,所以服用應該嚴格按醫生規定用法用量及療程,不要隨意服藥。復方甘草含片也同復方甘草口服溶液情況一樣,只是藥物配方組成有所區別,復方甘草含片有效成分為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腦、八角茴香油等,其管控同復方甘草口服溶液,需要醫生處方開具,不能長期大劑量應用。
水能泛舟,亦能覆舟。藥物都是雙刃劍,應用得當可治病救人,應用不當則會害人。即使是非處方藥,也應當咨詢藥師或仔細閱讀說明書后才能應用。
復方甘草合劑在我國已有50多年的應用史,由于療效穩定、價格實惠,盡管近年來已有較多的其他止咳祛痰藥物,復方甘草合劑仍擁有很多忠實“粉絲”。
2004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關于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生產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復方甘草合劑生產企業自2004年7月1日起執行新的質量標準及說明書,將復方甘草合劑更名為“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其配方中對人體有害的成分“酒石酸銻鉀”將不允許再使用。
這酒石酸銻鉀為何物?
酒石酸銻鉀的單味藥曾是我國用于治療血吸蟲病的藥物,它可直接殺死血吸蟲,因口服吸收少而不規則,且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改為靜脈注射用藥。上世紀90年代初酒石酸銻鉀便被取消了藥用規格,同時《中國藥典(1995年版)》也刪除了該品種,也就是說,此藥已被淘汰。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根據再評價發現,酒石酸銻鉀毒性很大,尤其是對心臟的損害。它能導致室性心動過速、早搏,甚至引發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該藥還可使肝轉氨酶升高,導致肝腫大,出現黃疸,并發展成中毒性肝炎。
關于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的其他不良反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17年印發的《總局關于修訂復方甘草口服溶液說明書的公告》要求,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的說明書中應包含以下內容:
一、【不良反應】項修訂為——
胃腸系統:口干、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
皮膚及其附件:多汗、瘙癢、皮疹等;
心血管系統:潮紅、心悸、血壓升高等;
呼吸系統: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
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頭暈、頭痛、嗜睡、抽搐、顫抖、失眠、精神異常等;
泌尿系統:尿潴留、面部水腫等;
全身性損害: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潮熱等。
二、【禁忌】項應包含:
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2.對本品及其成分過敏者禁用。
3.對乙醇(酒精)過敏者禁用。
三、【注意事項】項應包含以下內容:
1.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呼吸抑制者慎用。
2.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慎用。
3.如服用過量或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就醫。
4.運動員慎用。
5.因本品含有乙醇(酒精),服用本品后不得操作機械及駕駛車輛;并應避免同時應用頭孢類或易產生雙硫侖反應的藥物。
6.高血壓患者服用本品期間應注意監測血壓。
四、【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項修訂為:
禁用。
五、【老年用藥】項修訂為:
老年人器官代謝緩慢,對此類藥物耐受較差,使用本品務必嚴格遵照醫囑。
六、【藥物相互作用】項修訂為:
1.服用本品時注意避免同時服用強力鎮咳藥。
2.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3.本品含乙醇,與頭孢類藥物或易產生雙硫侖反應的藥物合用可使血中乙酰醛濃度上升,出現雙硫侖反應(面部潮紅、頭痛、眩暈、腹痛、胃痛、惡心、嘔吐、氣促、心率加快、血壓降低及嗜睡、幻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