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陽 朱鳳 唐扣明



摘 要 目的:探討結合潔凈區沉降菌檢測法對某醫院門急診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Out-patient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Center, OUIVA)員工感染控制培訓效果的評估分析。方法:以某醫院OUIVA 員工為研究對象(n=28),進行感染控制培訓,采用沉降菌檢查法測定潔凈環境中的控制情況,通過理論考試和技能操作評定表考察OUIVA員工培訓前后感染控制基礎知識及實際操作水平,對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與培訓前比較,培訓后OUIVA員工的感染控制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水平、洗手的依從性及正確洗手率、潔凈區沉降菌檢測指標均有提高(P<0.05)。結論:感染控制培訓能夠提升OUIVA 員工的感染控制意識,培訓內容的落實可提高OUIVA靜脈輸液調配安全。
關鍵詞 OUIVA 國際評審標準 感染控制 檢測評估
中圖分類號:R192.8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20)01-0035-02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fection control training for OUIVA staff in a hospital*
ZHAO Xiangyang**, ZHU Feng, TANG Koum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Qingpu Branch,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raining on infection control in Outpatient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Center (OUIVA) staff in a hospital. Methods: The OUIVA employees in the hospital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n=28), the infection control training was conducted, the control situation in the clean environment was measured by the subsidence test metho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infection control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level were examined by the theory examination and skill operation evaluation table, an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training, the levels of infection control theory and skill operation, the compliance and the correct hand washing rate of OUIVA employees were improved after training (P<0.05).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control awareness of OUIVA employees can be improved by infection control training and the safety of OUIVA infusion deployment can be also improv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content.
KEy WORDS OUIVA;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standards; infection control; testing evaluation
醫院門急診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Out-patient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Center, OUIVA)是醫院藥劑科獨立的一線調劑部門,負責門急診和急診留觀病房靜脈藥物的集中調配[1]。靜脈輸液給藥是門急診較常使用的方式,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治療見效快等優點,但也極易造成藥物污染,導致患者引起熱源反應[2-3]。美國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國際部醫院評審標準(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 JCI)在藥物管理和使用管理中明確規定,藥品必須在安全、清潔的環境中進行配制,負責靜脈藥物調配的工作人員應接受感染控制培訓[4-5]。OUIVA是在符合國家《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設計要求的操作環境下,由受過嚴格培訓的藥學或護技人員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全靜脈營養液、抗菌藥物、細胞毒性藥物等靜脈用藥的配制工作,建立基于JCI的OUIVA,使其對環境及人員的要求與JCI標準規定一致[6-9],實現門急診與住院患者無差別對待,為臨床醫療提供優質服務。目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OUIVA 面臨處方量大、靜脈用藥普遍的情況,通過規范化的感染控制操作培訓,建立更加標準客觀的感染控制培訓評估分析體系,是確保靜脈用藥調配潔凈區達標的關鍵。本研究采用結合沉降菌限度檢查法,對感染控制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選取我院2018年7—12 月OUIVA的28 名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
1.2 材料
CLJ-B型塵埃粒子計數器(上海匯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水平超凈臺(上海上凈),大豆酪蛋白瓊脂(TSA)培養皿、HGP-600型隔水式恒溫培養箱。
1.3 方法
1.3.1 強化工作制度
依據JCI標準制定各項規章制定,相互銜接,包括管理制度、檢查制度、獎懲制度、應急預案等,保證各項工作流程科學、嚴謹、規范。
1.3.2 落實實施
注重細節管理,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從OUIVA人員構成分配、潔凈區環境、設備維護、成品質量等方面全程監控。
1.3.3 定期培訓
培訓內容分為藥學基礎知識、藥品理論知識、規章制度、技能操作等4類定期組織OUIVA工作人員進行感染控制理論和技能考試,100 分制( ≥60 分為及格,≥90 分為優秀)。以考試時間為分界節點分別對沉降菌檢測,采用隨機抽樣方法,由專門的檢測人員從消毒、環境、隔離、監測、工作人員手衛生情況和職業防護等方面采集樣本并作出檢驗報告。將感染控制的基本知識、技能與無菌意識融入實踐,找出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措施,考察OUIVA 工作人員感染控制培訓前后的掌握情況,評價培訓質量。
1.3.4 沉降菌的檢測
使用直徑90 mm的TSA培養皿按照(GB/T16294-2010)(B7)在培訓考試前后分別采樣,檢查不同等級潔凈區的沉降菌數量。每天相同時間段采樣1次,連續3 d。檢測重點:暴露30 min,百級點3個,萬級點2個;取樣后再在30~35 ℃培養箱中培養2 d,直接計數、標記,再用5~10倍放大鏡檢查菌落數是否有遺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OUIVA工作人員考核情況比較
與實施前比較,實施后OUIVA工作人員理論及技能操作考核的合格率分別升高了17.9%和1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OUIVA工作人員洗手情況比較
與實施前比較,實施后OUIVA 工作人員洗手依從性、正確洗手率分別升高了13.2%和2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 不同等級潔凈區沉降菌數量比較
培訓后百級和萬級內的沉降菌數量均較實施前顯著降低,百級和萬級潔凈區合格率分別升高了16.0%和1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 討論
感染控制直接影響輸液微粒及微生物的污染,注射安全問題已引起了廣泛的重視,我國藥典對微粒明文限定,微生物有嚴格控制[10-11]。研究表明,在輸液中加入或不加入藥物的污染率分別為6.7%和3.9%,我國醫院門急診普遍存在靜脈給藥率高,輸液治療時間持續時間長的情況[12-15]。目前,開展有效的感染控制培訓,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在調配門急診靜脈藥物時規范的感染控制操作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輸液的前提。在JCI 標準要求下,建立OUIVA將靜脈藥物進行集中調配,并對OUIVA員工進行嚴格的感染控制操作培訓,合格后上崗。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輸液中微生物、熱原物質以及微粒污染的概率,確保門急診靜脈用藥的安全[16-17]。
依據JCI 標準要求,門急診靜脈用藥集中配制過程中影響感染控制的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①人員因素:細節思維管理中規定的藥液的擺放位置,抽取時的距離;若需要多次添加藥物應留置針頭,割鋸處瓶蓋部注意避免污染等。②環境因素:由于空氣、器材表面、地面等處都有污染菌落存在,嚴格執行拆外包裝風淋的流程、擦拭消毒措施到位等。③藥物因素:理化指標,配伍禁忌等。④管理因素:監督機制不全,流程合理性,工作均衡性等。⑤設備因素:回風過濾網的清洗,壓差,溫濕度控制等。
針對上述成因問題,主要加強人員培訓,落實細節管理來改正。但傳統的評價僅采用理論知識考試和技能操作考核結果進行效果評價還不夠全面,本研究結合沉降菌限度檢測法,通過可靠與客觀的數據共同來評價感染控制操作技術培訓效果,感染控制指標有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細化不斷持續改進感染控制操作培訓內容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只有不斷地完善培訓體系,通過有效數據支撐的評價方式,才能提高OUIVA工作人員的感染控制意識,規范無菌技術操作。實現門急診與住院患者輸液無差別對待,為患者提供良好藥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翟青, 陳斌, 梁曉峰. 門急診輸液中心(OUIVA)初探[J].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0): 675-676.
[2] 侯疏影. 持續質量改進用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質量管理的成效[J]. 中國藥業, 2014, 23(8): 38-40.
[3] 劉鵬, 戴宏浩, 陳晗, 等. 基于精益思想的某大型醫院靜脈藥物調配中心優化的實證研究[J]. 工業工程, 2015, 6(3): 141-145.
[4] 劉葵葵, 符慶慶. 基于第五版JCI評審標準國際患者安全目標的解讀[J]. 現代實用醫學, 2016, 28(6): 822-824.
[5] 邢孝玲, 張璐, 崔長然, 等.靜脈用藥調配質量控制的應用評價[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15(26): 3593-3594.
[6] 李鳴媛, 胡雪勇, 王亞玲, 等. 加強醫院感染管理, 減少臨床輸液反應的研究[J]. 福建醫藥雜志, 2006, 28(2): 105-106.
[7] 杜粉靜, 鄭鴿之, 高珩, 等. 減少靜脈輸液操作護理人員手部細菌方法的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 2014, 3(6): 3428-3429.
[8] 楊文超, 秦濤, 張曉霞, 等. 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凈化配置室清潔消毒方法及效果對比分析[J]. 西北藥學雜志, 2014, 29(3): 317-319.
[9] 王國權, 范靜, 翟紅巖, 等. 靜脈輸液與醫院感染及預防措施[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7, 17(9): 1126-1127.
[10] 吳秀榮, 林煥澤, 李桃, 等. 5種中藥注射液與輸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變化[J]. 中國藥業, 2012, 21(6): 6-8.
[11] 李廣輝, 李曉華, 賴耀文, 等. JCI 標準下PIVAS的質量管理實踐[J]. 中國藥房, 2015, 26(16): 2229-2232.
[12] 馬亞兵, 劉新春, 米文杰, 等. 對醫院建立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設計標準的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06, 22(12): 812-814.
[13] 史翠英. 淺談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培訓工作[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22): 217-218.
[14] 張樹琴, 劉雅.輸液反應與醫院內感染的關系[J]. 中國醫師雜志, 2004, 12 (23): 155-156.
[15] 叢霖, 苑振亭, 張娟, 等. 醫院靜脈藥物調配中心信息系統的建立與應用[J]. 醫療衛生裝備, 2014, 35(11): 59-61.
[16] 王知堅, 邵惠琴, 杜蕓, 等. 藥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有效性驗證實驗研究[J].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2004, 21(3): 211-213.
[17] 康阿龍, 查晶, 高鳳霞.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安全運行的風險評估與防控體系的建立[J].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15, 15(6): 44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