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正常人的尿液清澈透明,一般呈淡黃色至深黃色。尿液顏色易受飲水量、食物、尿色素、膽色素的影響,其異常改變常能反映身體的一些變化甚至是某些疾病的表現。
黃色 當飲水過多時,尿液稀釋,呈淡黃色;在劇烈勞動或體育鍛煉之后,新陳代謝旺盛,加之攝入液體過少,偶爾出現尿液呈深黃色,這是濃縮的緣故。
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石癥患者,因尿中含有膽紅素、尿膽素等成分,故尿液可呈黃褐色。某些食物(如胡蘿卜)或藥物(如痢特靈、四環(huán)素、核黃素、黃連素、金霉素等),也可引起尿色加深。怎樣區(qū)別它們呢?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鑒別尿色變黃是否由黃疸引起:取尿液5毫升倒入透明的玻璃管內,振蕩后使其產生泡沫,如泡沫是白色的,屬于正常;泡沫是黃色的,則屬于因黃疸引起的黃褐色尿。如發(fā)現這種情況,應立即請醫(yī)生做進一步檢查。同時,根據膽紅素能被氧化而產生顏色這一原理,也可用來鑒定肝炎患者的黃疸程度。例如,取黃疸患者的尿液5毫升于試管中,沿管壁小心地滴入10%碘酒溶液數滴,在兩液連接處即會出現綠色環(huán)。
紅色 凡尿液中含有較多的紅細胞時,尿呈紅色,臨床上稱血尿。血尿是泌尿系統(tǒng)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個癥狀,嚴重時尿呈洗肉水樣或紅茶樣,一般在1升尿液中混有1~2毫升血液時,肉眼即易發(fā)現。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根據臨床觀察,肉眼血尿以泌尿系統(tǒng)中的腫瘤、結核、結石和急性腎炎等最為常見。遇到血尿患者應結合臨床體征,確定出血部位,明確出血原因,通常可做一個簡單的試驗——尿3杯試驗。具體過程如下:清洗外陰及尿道口后,將最初10~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中間30~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終末5~10毫升留在第三杯中。若血尿僅在第一杯中出現,說明血液可能來自尿道;若血尿僅在最后杯中出現,表示血液可能來自膀胱;如3杯均呈一樣紅色,則表示血液可能來自腎臟。若尿內有血凝塊,往往提示膀胱或尿道出血,對確定病灶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乳白色 即小便如淘米水樣,常見的有乳糜尿、晶體尿和膿尿3種。從腸道吸收的乳糜液往往不能按正常淋巴道引流至血液,有時候逆流至泌尿系淋巴管中,這樣導致淋巴管破裂,乳糜液溢入尿中,使尿呈乳白色。常見于絲蟲病或其他淋巴管向尿路破裂等疾病。
晶體尿常見于磷酸鹽在堿性尿中沉淀,使尿呈灰白色。磷酸鹽可在無病的情況下產生,尤其是冬天,多見于小孩。小便解出時是澄清的,放置一段時間后轉為乳白色,這與乳糜尿解出時就是乳白色有所不同。
膿尿可見于急性腎盂腎炎、嚴重腎結核、尿路化膿性感染時,尿內含有大量膿液,使尿呈乳白色,甚至肉眼所見淡黃色的混濁塊。這種尿有一個特點,在解小便時可聞到一種臭味,因為在細菌的作用下尿路中已釋放出氨。
尿的色變不僅有助于對許多疾病的鑒別,還可通過尿色的變化來探測病情的輕重。我國醫(yī)學對小便的變化十分重視,“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其中就包括了問小便。如小便短少,色黃而熱,多屬實熱證;小便過多,色清而長,多屬虛寒證;小便紅赤伴有尿急、尿頻、尿痛,多屬膀胱濕熱。由此可見,尿液的色變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