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的傳統教育理念,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學生的思維意識,將音樂公共藝術教育融合到學生的實質性教育教學過程中,這會對學生的審美意識能力和內在涵養起到促進作用,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與生活壓力,并在凈化學生心靈上實現學生創造性思維意識的培養。本文主要就當前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利用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培養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主要措施,從而促進學生審美藝術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音樂 公共藝術教育 高校 綜合素質培養
音樂藝術本身以其獨特的思想內涵在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與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近些年,隨著素質教育要求的逐漸提高,教育工作者對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也逐漸予以更多的關注。高校學生開始重視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對自身的促進作用,并將其作為促進自我發展和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從高校宏觀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音樂公共藝術教育雖然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內涵,更好地體現學生創造性思維意識,但在實際應用和課堂實踐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結合這些不足來進行具體措施的制定,并讓音樂公共藝術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教學過程中,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一、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在高校教育教學中設置音樂公共藝術教育課,其主要目的是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素養和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但是就當前高校教育教學體系情況來看,部分教師為了多元化地發揮公共藝術課程的效果,將課程內容和德育教育進行有機結合,這雖然能夠從多元化的角度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但是卻難以發揮出音樂公共藝術課程自身的現代化藝術氣息。與此同時,在高校音樂公共藝術課堂教學中,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都難以凸顯,學生對于此方面的非專業課程知識不夠重視。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不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師難以達到預期規劃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資源不夠充足
一方面,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在高校課程教育中被看作是輔助性的學科教育課程,其教學規劃和教學目標的設置不夠充分。學校和教師對于音樂公共藝術課堂的教學設備并不重視,這就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或是從書本的角度進行音樂藝術知識內容的理解,或是從多媒體設備的角度走馬觀花地對音樂進行欣賞,難以達到課程教育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學生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自身對于藝術課程培養都產生了一定的忽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藝術教育課程教育資源較為缺乏,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使得音樂公共藝術課程教育難以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
(三)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
我國普通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安排不合理。普通高校的專業課是根據專業領域內的發展與教學計劃,經過實踐認真計劃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各項專業課程還要隨之進行調整。而普通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則完全相反,他們對此缺少重視,沒有科學地進行課程管理安排,也沒有專業的教師和場地進行學習,都是臨時借用教師、借用教學場所。這種課程安排是無法保證學生認真學習公共藝術課程的。
二、應用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培養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較為完善的音樂公共藝術教學體系
針對當前的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其課程涵蓋的知識范圍較廣,這對于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還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音樂審美意識,加強學生的審美情趣,繼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結合課堂教育教學內容和課本教材,能夠將音樂公共藝術教育真正在高校課程教育中進行推廣和普及。音樂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知識種類較為豐富,每一種特定的音樂教學模式都能加強對學生的人格教育。為此,高校教研組在進行高校課程教育內容的設置與規劃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音樂課程內容,并在提升學生對不同種類的音樂進行賞析與理解的基礎上,著重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例如結合高校學生對不同樂器形式的喜愛,在進行樂器選擇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簡單的口琴和豎笛進行學習,也可以從吉他、電子琴等入手開展有效性學習。部分對于古典音樂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進行民族樂器或是小提琴等西方樂器的學習。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來進行課外教學活動。定期舉辦校園音樂節或是校園文化節,讓喜愛音樂的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節目的編排和表演過程中,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意識的體現。教師也需要積極參與校園文藝活動,對節目的整體難度和可實施性進行把控,并要求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保障文化藝術活動的舉辦效果。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得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表演能力都獲得了有效提升,加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后,教師需要從學科專業知識和音樂公共藝術教育的角度來進行探索與分析,加強音樂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體現,幫助學生尋找不同學科內容之間內在的規律和聯系,并在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化教學方式的對比分析中,讓學生真正獲得快樂。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
在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際管理,并從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角度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以此來為高校學生的音樂課程教學提供更好的藝術推廣。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強教學質量的提升,加強教學效果的體現,繼而在結合音樂公共藝術課程教育特點和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高效性管理體系的建設。在高校音樂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線上和線下兩個角度進行分層管理,這樣的網絡管理模式能夠從雙方專業性和側重點的不同上,反饋學生音樂的學習形式。教師在線上網絡運營管理的過程中,可以相應地建設起一個互聯網組織,并在組織中進行小組長的設定,要求組長能夠定式分配教師下達的任務和指令,明確教師的任務要求,并能夠在組織協調好學生的過程中,規劃演出和訓練的時間和內容。通過這種合理的線上教學模式,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升高校學生對于音樂公共藝術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并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的人文內涵。
(三)學校領導應當加強對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內容的重視,加強硬件設施的資金投入
高校領導自身也需要轉變教育思維和辦學理念,提升對音樂公共藝術的實質性認知。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全方面地培養學生對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廣泛性理解。為了能夠通過音樂公共藝術教育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學校領導需要提升高校音樂教育辦學條件,在教材內容、教學設備和教學器材的完善上進行資金投入。完善課堂必備的多媒體設備與音樂教室的硬件設備。高校領導認識到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促進發展的重要性后,就能夠加大對此方面的投資力度,積極為高校學生創設現代化的音樂教學環境,以此來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普通高校音樂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不僅要對專業知識技能進行全面的掌握,還需要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專業前景有一定的了解。在實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專業發展趨勢,做好相應的藝術教學培養工作。藝術教師也需要具備較為完善的知識儲備能力,對于當前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藝術素養具有一定的認知,并結合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來對音樂公共藝術教育進行合理的創新。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在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完善,而是要從實踐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總結,加強教育教學內容的創新,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公共藝術教育對于高校學生的實際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在音樂教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應當重點提升學生的藝術文化內涵和綜合素養,使高校學生在進行理論知識內容學習之余,提升審美情趣和實際體驗。這樣,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既能夠充分享受到高校教育教學生活,還能提升自身的藝術水平,這對于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龍小燕.淺析音樂公共藝術教育與中職生綜合素質的培育[J].戲劇之家,2015(08).
[2]沈玥.淺談公共藝術課程音樂教育與中職生綜合素質的培育[J].吉林教育,2016(37).
[3]劉永禮.淺談傳統音樂在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9(02).
[4]葉小玲.論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北方音樂,2011(05).
[5]周勇.淺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應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J].音樂時空,2013(14).
(作者簡介:方曉,女,碩士研究生,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教育、音樂文化與藝術)(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