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佳[俄羅斯]
(作者系南京大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生)
今年是我在中國過的第6個春節。作為漢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春節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因素。
剛到中國的時候,我盼望了解中國春節是如何過的。很有意思,讓我驚訝的是南京在春節期間是個寧靜的城市,寧靜到找個吃飯的地方都是一種挑戰的程度。因此,體驗南京“寧靜”的春節后,第二個春節我安排在西安過。在西安過春節時,雖然有些活動,但大家還是喜歡闔家團圓,圍繞著家里的飯桌享受家庭溫暖,以及家里的美味佳肴。中國的春節給我留下了溫暖、親切的印象。
中國和俄羅斯過年(俄羅斯人以過元旦為主)的習慣大同小異。其中最大的差異是中國人春節時從大城市往家里流動,跟家里人一起過年,看親戚,很少參加外面的活動,而俄羅斯人既喜歡跟家里人一起過年,又對元旦夜里的活動有興趣,跟家里人慶祝元旦后,可以約朋友一起去參加外面的小音樂會等活動。
中國春節的民俗讓我感到有趣的有兩個:春節時裝飾房子的方式和春節美味佳肴的準備。首先,裝飾房子的方式我想說說春聯。初看起來是兩條貼于門上的紙條,但實際上是世世代代繼承的傳統習俗,中國人用一對春聯既能辭舊迎新、表達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又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中國人對春聯的配對及對仗精巧十分講究,也有機會讓全家人聚在一起共同討論春聯的內容。同時,春聯還具有辟邪除災的作用,與“神秘”門神的文化相關。中國文化里各種門神的存在是我的興趣點之一,同時,也是最難解開的奧秘。其次讓我感到有趣的民俗是春節的美味佳肴。中國文化里的“吃”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人知道成千上萬種烹飪的方法,他們節日的餐桌上菜肴豐盛,并且因地域、習俗的不同,春節的菜單都各不相同。因此,了解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既讓我嘗到了各種美味佳肴,又讓我了解了不同的習俗傳統。

1月9日,“2020年金鼠報吉十二生肖文創展”在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與當地民眾見面 攝影|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
元旦是俄羅斯人過的年,也是闔家團圓的好機會。12月31日這一天,大家首先聚在一起、擺桌,晚上11點左右開飯,送別舊年,迎接新年。離新年還差5分鐘的時候,我們一起聆聽總統的祝福。總統講完時,克里姆林宮的自鳴鐘聲響起,大家忙著將香檳酒倒入杯中,相互碰杯許愿,祈福新年。最重要的是,將香檳酒倒入杯內、許愿和喝完杯內的酒必須在自鳴鐘聲鳴響過程中完成。完成這一喝酒的儀式,我們才開始吃飯。送別舊年時,我們一般吃涼菜和沙拉,而新年到后就開始吃熱菜。吃過飯后,便進入送禮物的環節。每個家庭有新年松樹(圣誕樹),家人和客人都把禮物放在新年松樹下面,然后互相送禮物慶祝。送完禮物后,如果大家仍然精力充沛,可以出門拜訪朋友和熟人。每個城市的中心一般都要擺放一顆大的新年松樹,可以組織各種活動如音樂會、游戲、展銷會等,適合大家聚一聚。結束慶祝的時間一般在1月1日凌晨2點至4點左右,因此,新年第一天的白天多數人都在睡覺,到晚上才開始聯系親朋好友,相約見面送祝福。如沒有其他特別安排,人們一般會等到自鳴鐘響過后才去睡覺。
在俄羅斯沒有過中國春節的習慣,但俄羅斯人會關注中國的十二生肖,明年是哪個動物的年,然后按照動物的特點與習慣增加家里的裝飾,或把動物不喜歡的東西藏起來。春節來臨,俄羅斯人也會迎接“明年的動物”,雖然不和中國人一起過年,但會通過新聞或其他渠道關注中國人過年的習俗。

2020年1月4日,浙江省安吉縣在靈峰街道大竹園村舉辦第四屆“年味在安吉”活動。圖為來華留學生在大竹園村參加長桌宴 攝影|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