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韓垚
(1.安徽中醫藥大學 安徽 合肥 230012;2.合肥工業學校 安徽 合肥 230012)
高校羽毛球俱樂部的教學是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安排進行的,教學時數相對較少,教學內容多。本選題針對安徽中醫藥大學羽毛球俱樂部教學實際對學生的“分組教學法”進行試驗研究,從改革教學組織形式入手,構建科學高效的符合俱樂部模式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羽毛球俱樂部教學質量的提高。
安徽中醫藥大學羽毛球俱樂部1班和2班學生。
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實驗法。
(1)實驗法:對照組與參照組所獲得的資料和數據統計進行分析對比,得出結論;
(2)實驗對象:以安徽中醫藥大學羽毛球俱樂部1班為實驗班,男生24人,女生27人;以2班為對照班,男生26人,女生26人;
(3)實驗時間: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
(4)實驗控制:兩個組的教學均由同一位教師擔任,同時在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器材場地的使用上保持一致;
(5)實驗實施辦法:將實驗班按體質和身體素質的差異分為三個層次,即高、中、低。對不同層次,相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中層次學生為核心點對不同層次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逐級提升的目的。具體方法為:高層次組側重精講多練,指導點撥,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好技術,形成穩定的運動技能并獨立完成練習以及比賽;中層次組側重改進細節,目標是鞏固正確技術并增加熟練度,提高綜合水平;低層次組則重點為細講解、細示范、多陪練,目標是學生初步形成技術動作,掌握技術要領,并在各層次的學生中實行升降制度。
對照班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按我校制定的羽毛球教學大綱進行教學。
針對羽毛球項目特點,選取了原地縱跳、立定跳遠、30m跑和引體向上(男)鉛球(女)四項來對學生的四種基本素質進行差異性檢驗。測試結果見表1:
表1 身體素質測驗
從表1看出:男女實驗班的四項身體素質與男女對照班相比差異均不顯著,P>0.05。
“分層—混合編組”根據學生技術水平,身體素質進行編組。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為A、B、C三個層次,然后進行分組,分組可采用 AA、BB、CC、AB、AC、BC 等形式。每組兩人。實驗班分組完成后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分組情況
分組后各個小組要注意以下幾點:(1)各組都要包含水平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2)全班內各小組水平大致相近;(3)不允許學生自由組合;(4)注意小組成員在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合理搭配;(5)每個小組設小組長一名,間隔一段時間輪換一次。
實施12周的授課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再次進行兩項指標測定,及技術達標考試測定,和技術技能綜合測評。測試的人員、內容、場地、標準相同。
表3 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兩項技術達標成績統計對比
表3表明:經過3個月的分組教學后的測驗成績來看,在正手發高遠球技術方面方,實驗班的優秀率比對照班高25%。反手發網前球技術方面,實驗班比對照班高出40%。
表4 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技術掌握情況
表4表明:經過3個月的學習,實驗班與對照班在第一階段的學習中完成動作的情況大致相同,實驗班為39人占73.58%;對照班為38人占總數的73.07%;但是課結束動作掌握完成情況實驗班為53人,占100%;對照班為40人,占76.92%。實驗班明顯好于對照班。
(1)分組教學法對學生掌握羽毛球理論、技能,尤其是培養各種實踐能力效果顯著,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特別適用于高校羽毛球娛樂部的教學;
(2)靈活分組不僅有助于教師不斷獲得學生在學習上的信息,對教學方法做出及時的修正和調整。同時還能不斷督促和鼓勵學生學習的作用,從而實現師生間的信息互動。
(1)在制定各層次教學日標、要求、授課計劃和確定教學方法之前,必須對學生的情況作科學細致的統計和了解。這包括對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形態、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的統計;
(2)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要讓學生產生好壞的定性心理。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教材情況,及時做好各“層次”學生的“層次升降”,確保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