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翻譯史書寫視野下的魯迅研究

2020-02-12 15:35:52
關鍵詞:思想研究

班 柏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1418)

由于魯迅“譯著有五百萬字之多,單是翻譯就占二百九十萬字,而且包括蘇聯、日、奧、匈、西、荷、芬等國文藝理論、小說、童話多方面的作品”[1],且留下了大量翻譯研究性質的文章,為此,翻譯史上的魯迅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依據翻譯史自身編撰的目的與體例,不同的翻譯史上對魯迅的翻譯實踐與理論研究多有不同的切入,從是否斷代的角度看,可分兩類:一是翻譯通史類,如《中國翻譯通史》;二是斷代史,如《20世紀中國翻譯史》 (2005)、《中國近代翻譯史》(2006)、《中國近代翻譯史·晚清卷》 (2011)。從翻譯史的內容側重點來看,大致有兩類:一是翻譯思想史,如《翻譯論集》 (1984/2009)、《中國譯學理論史稿》(1992)、《20 世紀中國翻譯思想史》(2004);二是翻譯文學史,如《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文學翻譯史》(2001)、《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史:1898-1949》(2004)、《中國20 世紀外國文學翻譯史》(2007)、《20 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 近代卷》(2009) 及《20 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五四時期卷》(2009)。從翻譯的媒介來看,可區分口筆譯史,口譯方面,比較典型的是黎難秋主編的《中國口譯史》(2002);從翻譯的輸入、輸出來看,一般以輸入史為主,輸出史以《漢籍外譯史》(1997) 為典型。就翻譯史而言,魯迅不但是其關注的不可或缺的一環,且呈現的形態有較大差異。

一、翻譯史書寫視野下的魯迅研究現狀與特色

以收集翻譯研究史料著稱而廣為學界引用的《翻譯論集》(1984),在“第四輯現代部分”收錄了魯迅的代表性譯論9 篇。劉靖之之前出版的《翻譯論集》(1981),僅收錄《魯迅同瞿秋白關于翻譯的通信》(3 則),羅新璋版收錄數目大為增多。如果從追本溯源的角度看,另一本更早的《翻譯論集》(1940),既選中了周作人的《陀螺序》(節錄):“周作人在《陀螺序》中舉例闡明直譯方法,言簡意賅,切中時弊。”又選中了魯迅的《關于翻譯的通信回信(節錄)》,在序中言明:“魯迅答J K 同志的信,由直譯談到增加新字眼和新語法,別有一種見地。”[2]可見選編亦有歷史之傳承。

1984 版論集,從選編的范疇來看,《域外小說集》傳播與接受的失敗教訓給周氏兄弟以探索的動力,促其“積極參與新文學運動中現代翻譯詩學的建構。……人們將對魯迅政治和思想上的評價延伸于翻譯研究,致使《翻譯小說集》超越其他相對成功的譯作而成為研究的熱點,這不能不說是翻譯研究的一種尷尬。”[3]可見,《域外小說集》是以其理論影響與現實接受的巨大反差而引起譯學界的廣泛關注的。以《〈域外小說集〉序言》來引領魯迅翻譯思想研究是恰當的。另外,《魯迅和瞿秋白關于翻譯的通信》論述了魯迅借由翻譯“輸入新的內容和表現法”的主張、“寧信而不順”的翻譯方法、翻譯實踐的先行性等。《盧氏〈藝術論〉小序》涉及了“重譯”(即轉譯) 問題、譯者素養問題。另有對許霞(許廣平) 所譯《小彼得》做的序,可能是因為涉及童話翻譯的問題才收錄進來。《關于翻譯》則表明了魯迅對翻譯與創作關系的立場。

陳福康的《中國譯學理論史稿》 (1992) 也是翻譯學界廣為引用的參考書籍,雖然不乏《魯迅論翻譯》 (1977) 的影子,該書史論結合的編寫體例以及總結歸納的魯迅翻譯思想五個代表性方面是較為合理的。這五個方面包含:關于翻譯的目的與宗旨,關于“直譯”與“硬譯”;關于翻譯的言語、句法問題;關于重譯(轉譯) 和復譯問題;關于翻譯批評。選取內容深挖史料,論述不避難澀。對頗有爭議的梁實秋同魯迅有關“硬譯”的論爭、魯迅同趙景深有關“信”與“順”的論辯、魯迅同穆木天有關重譯的論辯之來龍去脈清楚、論述把握精當,實為翻譯史編撰之楷模。

黎難秋主編的《中國科學翻譯史料》 (1996)整理了魯迅的科學翻譯思想,節選了《關于翻譯的通信》輯錄為《魯迅言嚴復的翻譯(1931)》。這同瞿秋白來信提及的1930 年前后重新排印《天演論》等八部漢譯名著有關。也同趙景深評論翻譯“拉了嚴又陵,并且替他叫屈”(魯迅語) 有關。黎氏選編的部分開頭便提及“現在嚴復的書都出版了,雖然沒有什么意義,但他所用的功夫,卻從中可以查考。”選錄部分似乎給人的印象是魯迅對嚴復的評價不高。他一反康有為“譯才并世數嚴林,百部虞初救世心”中對嚴復的高度評價,甚至給“錯譯很多”的林紓的古文翻譯也做出了“文章確實很好”的評價,何以對嚴復如此苛刻?其實,魯迅同瞿秋白的通信的要點在于翻譯語言的文白之爭與對硬譯的翻譯方法的定性上,至于嚴譯本的社會價值,兩者都不大關注的。魯迅對待嚴復社會科學書籍的譯介也應從這個角度考量。

《翻譯通史》在“現當代第4 卷”中設“國內現當代研究翻譯理論的概況篇”。其中第2 章“關于直譯與意譯”第二節“魯迅、瞿秋白等人論直譯”。就直譯的話題,還探討了茅盾、焦菊隱等人的看法。

收錄者限于篇幅,剔選抉擇自然有其裁量,但可收錄的魯迅譯論卻頗不止這些。依《魯迅全集》收錄,除日記以外,至少有《不懂的音譯》 (01卷417-422)、《風馬牛》(04 卷354-357)、《再來一條“順”的翻譯》(04 卷358-360)、《“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04 卷199-227)、《幾條“順”的翻譯》(04 卷350-353)、《為翻譯辯護》(05 卷274-277)、《論重譯》(05 卷531-533)、《再論重譯》(05 卷534-534)、《通訊(復張逢漢)》(07 卷131) 等可收錄。一些譯本序跋也有收錄價值,以全集第04 卷為例,就包含《〈進化和退化〉小 引》(255-258)、《〈藝 術 論〉 譯 本 序》(259-274)、《〈野草〉英文譯本序》(365-366) 等理論價值頗高的序跋。

《中國翻譯文學史》對魯迅的評價仍留有1989年陳玉剛等主編的《中國翻譯文學史稿》的影子,作為第一部翻譯文學專著,該史明確闡明了“魯迅與未名社”的關系,并設專章四節來論述“魯迅的翻譯活動與貢獻”。該史對魯迅的定位是“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史上一位開拓者和杰出的翻譯家”[4],可謂給后來撰史者定下了基調。這本翻譯史對魯迅翻譯活動三個階段的劃分,也為后來者沿襲。魯迅對于梁啟超、嚴復、林紓等人的批判性繼承,乃至蘇曼殊、陳冷血譯作對魯迅的影響也有提及。四小節分別探討了“魯迅的生平和翻譯活動”、“魯迅的翻譯理論”、“魯迅的主要譯作: 《域外小說集》、《毀滅》、《死魂靈》”、“魯迅翻譯介紹外國文學的貢獻》”。體例安排上理論與實踐結合,評、述、議結合,是翻譯文學史個案處理的典范。

《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文學翻譯史》對魯迅翻譯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征》、森鷗外的作品、武者小路實篤《一個青年的夢》、有島五郎作品、芥川龍之介的《鼻子》和《羅生門》、菊池寬作品均有較為詳細的論述。有關魯迅對蘇聯文學的譯介,《二十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三四十年代俄蘇卷》相對詳細。該文學史的近代卷還對魯迅、周作人的早期翻譯活動加以考察(291-318)。

《中國20 世紀外國文學翻譯史》 (2007) 對魯迅有專節介紹,但無論翻譯分期還是理論總括方面并無新意。《20 世紀中國翻譯史》的一個特色是將魯迅譯作的原作者、譯文及其評價、影響結合起來,為翻譯史同翻譯實踐的結合做出了榜樣。《中國口譯史》則給出了魯迅1909 年回國后在浙江兩級師范學堂鈴木圭壽教授植物學課上擔任翻譯的情節,且魯迅在口譯中靈活應變,改正錯誤,為其規避了學生的尷尬提問。

《20 世紀中國翻譯思想史》 (2004) “以翻譯思想為‘經’,以人物為‘緯’”,將魯迅的‘信順說’視作中國傳統翻譯思想發展史的十大學說之一。而且將“移情、益智”雙功能說同“易解、豐姿”雙標準論并置,這一點較有新意,少為其它翻譯史提及。關于魯迅的翻譯批評,挑選了“挖爛蘋果”思想,選材可謂精當。尚有一些翻譯史,如王曉丹的《翻譯史話》,臧仲倫的《中國翻譯史話》(1991) 均有對魯迅的提及,但無甚特色。倒是一本“另類”的翻譯史《翻譯史另寫》對魯迅譯論的誤讀做了綜述,如將林語堂“忠實、通順、美”的譯論加到魯迅頭上,將魯迅的譯論“易解與豐姿”誤引做“風姿”,“削鼻剜眼”譯論中有“卻不該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字樣,誤引者卻使用了“割低”,“挖掉”這樣的字眼。引文的不嚴謹,也可謂魯迅研究中的一個有趣話題。另一本《中外翻譯簡史》對魯迅的翻譯評述雖然簡短,卻指出了魯迅和梁實秋所謂的“硬譯”一為“直譯”的替代說法,一為“針對某些字法詞法”的硬譯這一本質性區別。《五四以來我國英美文學作品譯介史1919-1949》中提到魯迅勸說林語堂放棄“幽默文學”,凸顯了魯迅的名作翻譯意識。

從魯迅作品的世界傳播來看,引起巨大影響的仍是魯迅的經典作品,此外,魯迅的創作技巧也為多國作家所折服和模仿,魯迅在現當代作家作品外譯中的分量也可見一斑。

二、魯迅研究在翻譯史書寫中的不足

有一個很基本的一點,各大翻譯史常常忽略講明,那就是魯迅的語言能力。日語和德語是魯迅的主要外語,德語是在19、20 世紀之交,南京階段學習來的。日語則在1902-1909 年在日期間習得。魯迅也懂得一些英語和俄語,但不足以達到翻譯的程度。另一個基本問題在于魯迅翻譯的分期。《魯迅翻譯研究》將之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基本上是從翻譯的內容與魯迅思想的發展方面來談的。魯迅的翻譯方法也可分期,其轉變歷程經歷了從“最初的編譯到稍后的對科幻小說進行的意譯直至在翻譯《域外小說集》中采用直譯。”[5]所用語言也在早期經歷了從文言到言文參半再到純用白話。如文言編譯的《斯巴達之魂》就有“豪杰譯”的意味,連魯迅后來“也不免耳朵發熱”。[6]這些都是翻譯史在書寫魯迅時應當注意的。從目前的翻譯史料來看,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被忽略了。

在評價“硬譯”的問題上,一方面要分期看待,另一方面也要看待魯迅譯文的獨到之處,如李芒核對了魯迅先生翻譯的有島五郎作品《阿末之死》,“發現魯迅先生翻譯得非常嚴謹、準確。盡量把原文的句法、詞的結構等等反映出來。”[7]而其翻譯的《小約翰》至今仍受到讀者的喜愛。另外,魯迅還是譯介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的第一人。

一方面魯迅的翻譯思想和翻譯實踐值得重視與發掘,另一方面,對魯迅作品的對外翻譯是否應當在翻譯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答案顯而易見是肯定的,如果說國內的翻譯文學史重點在域外文學的輸入,我國的文學翻譯史則應看做輸入輸出并行的雙向活動,尤其是鑒于國內國際魯迅研究的顯學性質而言,這一話題更是不能回避。文學翻譯史編纂過程中,應注重吸納相關魯迅作品外譯史料。

《翻譯論集》 (1984) 中收集了瞿秋白同魯迅關于翻譯的論爭,而梁實秋同魯迅的翻譯論爭則未涉及,不能排除意識形態等因素的影響,而新版中對此亦無選錄,則未免失察。加之論爭牽涉的人物與思想紛雜,但就“硬譯”話題的爭辯,至少梁實秋的《論魯迅先生的“硬譯”》、魯迅的《“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是頗可收錄的。其中梁氏對魯迅“歐化文”的批判也少有翻譯史提及,梁氏主張“不能為了翻譯的便利而改變中國文法,無論哪一國文字,不是為了翻譯而存在的”。[8]

魯迅的翻譯思想還有許多未發之覆,如魯迅很早就有了明確的讀者意識,而這些思想并不比西方翻譯研究的讀者反應理論或是讀者期待視野研究遜色。如《魯迅和瞿秋白關于翻譯的通信》:“但我想,我們的譯書,還不能這樣簡單,首先要決定譯給大眾中的怎樣的讀者。將這些大眾,粗粗的分起來:甲,有很受了教育的;乙,有略能識字的;丙,有識字無幾的。”[9]對于不同類別,魯迅制定了不同的方略。而其著名的“寧信而不順”是針對甲類讀者專門制定的。相反趙景深的相反主張很大程度上是針對魯迅所謂的“乙”型讀者,兩者不存在所謂交集的,如果魯迅的撥亂反正是針對學界的普遍主張,趙更多是普及的意義上談論“信順”問題的。

涉及到趙景深同魯迅的“牛奶路”之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翻譯史上對此爭論或未加收錄或論之不詳。魯迅在《風馬牛》中狠批了趙將“Milky Way”譯成“牛奶路”,謝天振在《譯介學》中指出:“趙景深把Milky Way 翻譯成‘牛奶路’基本上是正確的”[10],傳達了原作的文化意象。馮世則的《奶路、面包屑,以及巨鰻里伊基的肚皮》一文也堅持“奶路”是正確的。而《論“牛奶路”乃the Milky Way 之亂譯——與曹、趙易林先生等先生商榷》一文盡管就“牛”奶說、聊備一格說、趙景深本人表態、“雪擦洗”判據及“路”文化意象及“牛”論均予以了駁斥,然而牛奶路公案卻未就此告一段落。劉麟《七十四年“牛奶路”》一文又提及趙景深1930 年改“牛乳路”為“天河”一事。于是張過大衛又撰《讀劉麟“七十四年‘牛奶路’”有感》一文反駁。盡管如此,紛紛攘攘的論爭還在繼續,徐鐵猊的《“牛奶路”》承襲了劉麟說法,進而得出“魯迅寫文章則是在1931 年,并不以趙先生的改動為動,這可能是魯迅功用性選擇的結果”[11]。“牛奶路”公案業已演變成為一個巨大的“闡釋漩渦”,涉及的人、事越來越多,闡釋的范疇從“硬譯”與“寧錯而務順”、魯迅與趙景深“結怨”說(參見《七十四年“牛奶路”》)、發展到意象的保存與回譯問題(參見《奶路、面包屑,以及巨鰻里伊基的肚皮》一文第3 節),研究視角也從譯介學、翻譯思想研究到翻譯史研究等跨越紛呈。“牛奶路”無形地見證了翻譯史上一段思想認知的巨大轉變過程,這一公案也許至今尚未完結(這本不應成為理由),卻少有譯史提及,使魯迅翻譯研究有避重就輕之嫌。

魯迅的翻譯實踐與思想在翻譯《域外小說集》時起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從之前的“歸化”轉而投向“異化”。《翻譯文化史論》提及魯迅翻譯《工人綏惠略夫》 時“借借他人的酒杯”,未意識到“群眾的革命可能性”的過渡階段,這種過渡形態的體察是翻譯史在編寫魯迅時應當注意的。

魯迅的翻譯影響源也是翻譯史常忽略的一個問題,如梁啟超的“豪杰譯”風格就曾對魯迅譯作選擇與實踐產生過重大影響。梁啟超號召“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主”,“借故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對魯迅翻譯實踐中的“拿來主義”不無啟示。魯迅對林譯癡迷到“只要他印出一部,來到東京,便一定跑到神田的中國書林,去把它買來”。[12]魯迅在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時譯出了歷史小說《斯巴達之魂》,同年翻譯了雨果作品《哀塵》。前者之壯烈,后者之悲情都有林譯作品遴選標桿的影子。其選題中科學小說的翻譯則是受小說界革命“必自輸入政治小說、偵探小說、科學小說始。……而此三者,尤為小說全體之關鍵也”之影響。[13]

三、如何在翻譯史編纂視野下書寫魯迅

有關翻譯史編撰中如何處理魯迅的翻譯理論與實踐,由于編寫目的不同和編寫體例不一,自然無法強求一致,但以下幾方面是值得編撰者在動筆之際應認真思考的:

體例編排方面,《翻譯論集》 (1984) 對魯迅的處理是比較獨特的,“‘五四’以來的文章,除魯迅、郭沫若、茅盾三家集中排列外,悉以寫作或發表年月先后編次,以見譯事研究之進展。”[14]編排時既包含魯迅本人的翻譯思想,也包含了同魯迅論辯的瞿秋白的翻譯思想。另外,在魯迅一節末尾還設有“研究與資料”專欄,附有李季的《魯迅對于翻譯工作的貢獻》、許廣平《魯迅與翻譯》以及相關文章——馮維靜的《瞿秋白論翻譯》。而且“研究與資料”是穿插在相關翻譯思想、研究文章之后的,布局比較靈活。在新版(2009) 中,這種體例得以保存,遺憾之處在于未見對魯迅研究的跟進,所選“研究與資料”依舊如前。

思想內容方面,首先要注重魯迅形象的完整性。魯迅的翻譯思想同他本人的思想,包括創作思想一樣,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對魯迅的翻譯思想與實踐也應動態來看。包括魯迅的翻譯目的,也不應簡單地一刀切,應看到翻譯作品之前,魯迅作為翻譯活動發起人的目的在于“輸入新的內容和表現法”,在動筆翻譯之際,秉持“寧信而不順”的信條達到其“文本目的”,而在譯文完成進入流通傳播領域,則懷有其針對不同讀者而預想達到的目的:甲,受了教育的(寧信而不順);乙,略能識字的(改作和創作);丙,識字無幾的(排除)。

還要注重翻譯史的擔當。一些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不能回避,如魯迅在何種情況下稱翻譯為“有婦之夫”和“洋鬼子”?史論結合方面,魯迅指出“中國的文或話,法子實在太不精密了”,但并不曾走到傅斯年“惟有從他,惟有歐化”[15]的道路上去,“一面盡量地輸入,一面盡量地消化,吸收,可用的傳下去了,渣滓就聽他剩落在過去里”的思想基本上經受住了時代的考驗。以20 世紀40 年代的白話文為例,其歐化現實至少包含復音詞,主語和系詞的增加,句子延長,可能式、被動式、記號的歐化,聯結成分的歐化,新替代法和新稱數法。文學翻譯推動了“白話文革命”這一點,《中西翻譯簡史》有所提及,只可惜缺少了魯迅這濃重的一筆。

重視翻譯史上魯迅研究的兩面性。一方面要研究魯迅翻譯實踐與思想,如《中國翻譯通史現當代第4 卷》就援引了羅書肆的《魯迅論翻譯批評》(1951) (347) 并對魯迅的翻譯批評思想做了歸納與總結;另一方面,魯迅作品的外譯研究也應列入翻譯史。《中國翻譯通史現當代部分第4 卷》提及楊憲益曾翻譯《魯迅四卷選集》。而魯迅詩歌的外譯在翻譯史上體現不足,黃新渠、陳穎、吳鈞的魯迅詩歌英譯工作大都未能收錄在研究范圍之內。

重視副文本的研究。魯迅為本人和他人的翻譯作品做了大量序跋,這些副文本具有一定的翻譯理論價值,至今未能得到重視。《魯迅全集》的“序跋集”包含大量翻譯副文本,再加上《魯迅譯文集》的相關副文本,相關史料頗多可以發掘。尚有《〈鐵流〉圖特價告白》 (08 卷507)、《死魂靈百圖》 (08 卷522-523)、《〈海上述林〉 上卷插圖正誤》等副文本相關資料。

還應關注魯迅翻譯思想的演進體系,如魯迅對日本文學的興趣最初是不大濃厚的,受梁啟超翻譯功利觀的影響,他對“摩羅”詩人的浪漫及對林紓一派筆受改寫風的滌蕩更為渴望。此時的魯迅目光在弱小民族的東歐,而日語則成為他們譯介東歐的手段。直到后來翻譯武者小路實篤的《一個青年的夢》 (1919) 與有島五郎的《與幼小者》 也是以“拿來主義”的精神引進進來,而不是對日本文學的專門關注。從這一點來看,魯迅的翻譯思想是頗為契合西方“食人主義”的翻譯思想。

“欲救中國須從文學始。他的第一步運動是辦雜志。……辦雜志不成功,第二步的計劃是來譯書。”[16]可見,魯迅的文學道路是從翻譯起步的。“改良思想,補助文明”的魯迅精神始終是魯迅譯文遴選貫穿始終的標桿。其兒童文學譯介以及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等譯介均解釋了魯迅貌似零散、條塊分割的翻譯題材選擇。

1 000 多萬字的作品一半為翻譯,譯介14 個國家近百位作家的200 多種作品,魯迅的翻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收集整理魯迅譯論的專著已有《魯迅論翻譯》,專門魯迅翻譯理論與實踐的專著也頗為不少,如顧鈞的《魯迅翻譯研究》 (2009)、吳鈞的《魯迅翻譯文學研究》 (2009)、Lennart Lundberg 的Lu Xun as a Translator(1989),魯迅翻譯的比較研究專著有陶麗霞的《文化觀與翻譯觀——魯迅、林語堂文化翻譯對比研究》 (2012)等,也有魯迅作品的對外翻譯及相關研究,如吳鈞的《魯迅詩歌翻譯傳播研究》 (2012)。從翻譯史的角度研究魯迅的譯作譯論目前尚少有涉及,有必要深入進行研究。

猜你喜歡
思想研究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午夜三级| 国产91在线|日本| 成人韩免费网站|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亚洲不卡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一在线| 国产99免费视频|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在线va视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 永久在线播放|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999精品视频在线| 综1合AV在线播放|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99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精品性|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亚洲综合二区|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欧美啪啪精品| 亚洲乱伦视频|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99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一级爆乳无码av| 亚洲人成网18禁|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国产一区| www.国产福利| 久久综合色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