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達 曹永芹
摘 要:反思改變傳統的班主任工作方式,以“創新、傳承”為要義踐行新的管理方法。多方學情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創設自治委員會和互助合作社,凝聚個體力量為集體核心戰斗力,及時評價反饋;創設情境,營造文化氛圍,創新主題班會,破解班會課困局。
關鍵詞:多方學情調查;自治委員會和互助合作社;評價反饋;創新班會
作為一個從教二十多年的班主任,面對越來越有個性、有主張的學生,經常會感到困惑:這些孩子想要什么?怎樣做才能有效地引導他們,助其成長、成功?
在大量的閱讀學習中,在反思和實踐中,我逐漸改變以往“權威式”“說教式”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從中國歷史偉大人物孔子、墨子、曾國藩、王陽明……那里汲取文化因子,創新班主任工作方式,摸索踐行以“創新、傳承”為要義的新的班級管理方法。
一、多方學情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接手新學生時,不能僅憑經驗去做事,而要注重搜集一手資料、數據作為采用合適策略、開展班級工作的基礎。通過觀察、師生對話、問卷調查掌握最前沿、最真實的情況,利用電話、班級群、家長訪談日進行家長訪談,從父母那里了解學生情況。
建立在這些信息基礎上,我大膽改革,創建了班級管理新模式——學生自我管理。
二、自治與合作,凝個體為一體
1.自治委員會。
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向日葵,內心都是向上的、向善的。這是我創立班級學生自治委員會的根基。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記住你的教育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自治的人。
陶行知在《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中也具體談到自治的好處:“學生自治能輔助風紀之進步”。學生自治并非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也不是少數學生治理多數學生,而是所有學生均參與團體生活并參與管理。學生自治的前提是有章可循,有矩可依。當然,學校有校規,有《中學生自律手冊》。
但有的時候,學生自己所立規矩比學校所立規則更加近情、易行,更加深入人心。自治委員會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班級學生全員參與,制定《班級守則》。自治委員會負責組織審核和修改完善,確保《班級守則》有公信力,可執行。協同一致才是強有力的,《班級守則》一經全班議決通過,即使少數人不贊同,也須如同自己的主張一樣,要積極熱心地去實行。
學生進行自治管理,并不是獨自為戰、“各人自掃門前雪”,而是改變由班主任一人管理班級的傳統模式,打破師生之間的隔閡,教師與學生一道共同實踐、共同探討自治的方法。
2.互助合作社。
如果說自治委員會是班級這艘航船的發動機,那么互助合作社就是它的船槳。在發動機出現故障、動力不足時,船的雙槳撥開水面,帶著航船奮力前行。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有言:“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
在學習中生活中,學生在自我約束管理的同時也需要同伴的幫助。在由自治委員會管理班級的同時,在教室和宿舍,根據學習成績、生活習慣、各方面能力組合成互助合作社,在學習、生活、心理疏導三方面互幫互助,互相監督互相鼓勵,逐步完成小目標,攜手共同成長。
3.評價反饋。
在學生自治和合作促進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旁觀者嗎?學生自治、互助合作成果如何呢?我和同學們一起制定了自評表、他評表、師評表三張評價表,從多個維度、多個梯度對學生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給予評價,每周進行一次匯總評比,促進學生反思各方面的不足,揚長補短,積極向上發展。
三、創新主題班會,情境互動喚醒體驗
每周一次的班會本是班級工作總結、師生交流互動的最好平臺,但有的班主任搞“一言堂”,每次班會都是滿堂指責批評說教,對學生各種“懾之以威”;有的班主任甚至把班會改成了學科教學或自習。班會課“教師頭疼,學生厭倦”的困局如何破解呢?班主任可以從多方面嘗試努力。
1.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有利于師生的對話與交流,羅漢松下的班會,電影院里的班會《哪咤之魔童降世》
2.儀式感。
不一樣的春節、平安夜與寒食節、父親節與爸爸節
3.文化氛圍。
為了班會有效果、有情趣,我和自治委員會商討舉行多種文化主題活動,諸如“師生共讀一本書”,“奇葩說”,“開講啦”,“即興辯”,“熱點評論”等等。學生的創造力,是一座采之不盡的金礦;你給他一張紙,他就可以畫出最美的圖畫,你搭起一座舞臺,他就能跳出最美的舞蹈。在這些主題班會上,學生表現了令我自嘆不如的見識和才能;師生間、學生間多了共同的目標,多了共同的話題,多了促進交流分享。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詩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江弱水.文本的肉身[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9
[3]理查德·I·阿倫茲. 學會教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