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陽?鄭享武?江雨桐?陳彥霖?劉楠


摘要:在發展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南海校區的背景下,國際商學院于2019年10月24日啟動了“國商英才火炬項目”。而作為英才火炬項目的第一個重要子活動,人文科技一百講著重通過青年英才教師的分享和講授,引領和營造學院濃厚的國際化教學科研氛圍,培養師生在跨文化的環境下的學習與教學科研能力,助力于學院提升科研成果產出水平和鞏固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工程。然而人文科技一百講在舉辦的過程中仍存在參與度不高,實用性效果不強等的問題;因此,本文以國際商學院為例,立足于人文科技一百講講座,通過訪談法以及問卷收集法,探究和分析影響高校講座的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希望通過這些對策,提升高校講座的效果和影響,同時也為高校舉辦更好的講座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講座;國際化辦學;影響因素
一、調研背景
高校科研講座逐漸走向國際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然而現在的科研類講座仍存在可大可小的問題,制度不完善、平臺和空間不夠擴寬、受眾小等等。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國際商學院的人文科技一百講講座的聽眾反饋進行調研與數據分析,以期研究并分析出國際化辦學背景下高校講座的影響因素
二、研究意義
(一)科研教學工作開展的需要。講座可以使老師了解學生需求,使后續講座更具針對性。老師通過看此次的調查分析,可以清楚當代學生最渴望獲取的是哪一方面的科研知識,以此調整講座的深淺程度和講解方式,使下一次的講座觀眾更加有效的吸收。
(二)學校開展講座的需要。通過此次研究可對當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進一步的了解。若學生普遍反映對金融研究可接受并能提出疑問,可見當代學生的科研學生水平是可觀的。
(三)提高講座組織開展效率的需要。本次對講座開展的內外部影響因素進行深刻剖析,給舉辦講座的工作人員改進的機會。時間地點等外部因素,以及內容形式的內部因素,可以通過工作人員的努力進行優化,而此次調研就是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的絕佳時機
三、調研現狀
(一)學生在科研講座中抬頭率不高。雖然近幾年以來,我國高校科研講座的數量不斷增加,但學生真正能夠從講座中獲得的知識則不得而知。許多學生認為科研講座的內容枯燥無味,并未過多關注講座內容,并未對科研講座的主題進行過多的思考,由此導致了許多講座在學生人群中的效果并不佳。
(二)科研講座質量參差不齊。雖然科研講座的主講人大多是優秀的師長與成功的創新創業者等,但同時應該關注的是演講者的準備程度,許多主講人(多表現為經常主講該類型講座的人)在講座前并未進行過多的準備,導致講座雜亂無章、草草了之。
(三)科研講座經常舉辦于不適當的場地、時間。當代高校并未重視劃分講座的類型,大部分的講座基本上都在教室、會議室舉行,此舉并非不妥,只是需根據講座人數確定場地的大小,許多小型的講座則可以采用研討室等,否則,過于空曠的講座場地也會對講座的趣味性、互動性等造成不良的影響。
四、調研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此次調研采用問卷的形式,在華南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參加了第二場人文科技一百講的全日制本科在讀生以及研究生中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問卷以選擇題為主,采用控制式的測量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度量,以獲得國際商學院參加過人文科技一百講的學生對講座的內容興趣,對講座時間、地點的偏好,以及對主講人的演講方式的喜好程度,以此來研究影響講座的因素。的此次問卷填寫數據有效人數為55人。由于研究對象為人文科技一百講,所以數據來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調查對象有一定的控制和選擇,且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數據結果可靠。調查問卷的數據在附錄中顯示。
(二)訪談法
訪談調查對象是人文科技一百講的主講老師路娟,同時還有參加了人文科技一百講的學生。本次調研收集了關于講座內容的影響因素,實際效果以及改進措施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總結適應性的衡量指標,分析學生以及老師對講座的看法和建議,以完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為學院更好地開展學術講座提出一些建議。
(三)文獻綜述法
在調研前期,通過文獻查閱、檢索,查看相關的調研資料、相關通知,并在中國知網、維普、百度學術等權威數據庫網站進行文獻收集、篩選、引用,為此次調研提供背景理論支撐,保證調研的真實性和科學性。
五、研究思路
本調查通過文獻綜述法,找到可能影響高校學術講座的可能因素,然后設計問卷和訪談問題,探究影響講座的實際因素,并根據調查結果對人文科技一百講的開展提出改進的建議。
六、影響因素分析
(一)影響講座的因素
1講座的時間
2講座的內容和主題
3主講人的知名度,學歷背景
4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愛好
5演講的方式
6講座的水平和質量
7宣傳的力度和廣度
(二)影響因素評估體系的構建
國內對高校講座的效果分析的成果其實并不多。對于講座的功效可以歸類:
1.提升學生的興趣。大學的最基本目的是培養綜合性人才,擴寬學生的知識面。面對這一長期任務,最有效的辦法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講座就可以使學生迅速了解其他學科的情況,引導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
2.“知識快餐”。講座本身就可以提供知識,不管是專業內還是專業外。講座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天文地理數理化等基本的學科知識,也有利于讓學生深入探討某一領域的前沿。
3.學習社會知識。除了專業知識,講座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當代社會的進展以及社會中發展的焦點問題,可以讓同學們知道社會正在發生什么以及社會的發展趨勢。
4.拓寬探索性思維。想要成功的探索性思維,開放性是必不可少的。在思維性的碰撞中,教學和科研成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