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紫奧
摘要:當前,良好的法制教育是法制社會建設的基礎。大學階段是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黃金期,其對于大學生未來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相關數據調研分析發現,二者的有機融合能夠有效性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的出現,在提高學生政治思想覺悟的同時,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法律知識,有效的避免了大學生法盲的存在,從而約束他們的行為規范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生活中能夠做到依法行事,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成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學生。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是新一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需要全面性的提升,綜合素質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可是通過調研分析發現,現階段,大學生群體道德觀念缺失、法律意識淡薄是我國大學生的發展現狀,甚至有許多學生是法盲,進而出現無視法律權威性的現象。因此,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是教育發展所需。這樣,在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法律意識,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的同時將其貫徹于實際生活中。將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在這種融合教育下,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性的發展,這樣的大學生才能擔當起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
一、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
1.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聯系。所謂思想政治是指個人道德意識與價值觀念,而法律的效用在于規范、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因此說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法律可進一步提升人們的思想政治覺悟,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下,法律的發展、貫徹、落實能得以有效助推。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就生活而言,個人思想政治意識能夠突顯法律的規范作用。
2.大學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現階段,道德缺失是大學生群體的普遍現象,在生活中,大學生對于道德問題表現冷漠,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法律意識的淡薄。因此,大學教育中實現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必要的。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不僅是對于大學生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體系的補充完善,其真正的意圖在于培養大學生法制意識和思想道德意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法制教育的融入,基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之下,有效的規范大學生行為。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制教育融合的作用
大學階段是我們從學生生涯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也是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黃金時期。通過相關調研發現,大學生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對其未來發展會產生深遠影響。因為大學生從上幼兒園到上大學,這十幾年的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學生如同是溫室里的花朵,未經歷風吹雨淋,難免會有些“玻璃心”。若是在出社會前,過渡教育工作未做好,那么作為社會人的他們又怎么能助推社會發展呢?道德缺失的人有可能會擾亂社會治安,更有甚者會不遵守法律法規做逾越了法律界線的事情,不僅不會推動社會的發展,反而會危害到社會。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過渡教育的必要手段。經過研究發現,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要比分開實行的課堂效率高出很多,因此,很有必要實行大學生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主要是在以下課程中所體現的:其分別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等。總的來說,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本質上有著必然的聯系,若是大學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實現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不但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在教學上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實現在最短的時間中讓學生認識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聯系,同時能夠更好的掌握并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這也是實現法制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意義。
對于大學教育而言,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的必要手段。大學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服務于社會的高水平人才,不僅是追求能力方面的卓越,同時也需要具備優良的品德,這些則離不開思想、道德、法律方面的支持,如此,才能談得上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一名合格優秀的大學生不僅要做到有理想、有文化,道德品質及法律意識也是不容許缺失的,這樣培育出來的新一代,才能夠擔當得起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責任。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需基于良好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所以,我們說大學階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黃金時間段,要求大學相關教育者以身作則,切實做好法制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工作,真正的做到培育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全能性人才。
三、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途徑
1.教師在授課時,可通過創新授課方式與創新課程實現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促使兩者相互促進。我國的教育規定中,法制教育并未在大學必修課程的行列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可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因材施教,采取針對性教育手段。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大學生也不列外。只有基于興趣的基礎上,教育才能夠達到其本質的目的,那么教育教學歷程中教師可借助教育方式和途徑的進一步開拓,此外,進一步探尋創新型教育方式。例如:開展多樣化的融合弘揚宣傳活動,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正確的認識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且以正確態度對待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如此,才能強化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道德觀念。
比如,教師可將實際生活中的和道德及法制相關聯的真實案列帶進課堂,可讓學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評判,對于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因素及主人公哪些行為不是基于道德規范下行事的或是逾越了什么法律界限、本應該如何去做呢?周期性的開展法制教育宣傳活動,有效性避免大學生法盲的存在。或是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節目,在這樣的耳聞目染之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的濃厚興趣,同時在認識上也能更深入一個層次。法制節目組織觀看結束后,讓學生寫觀后感,同時在課堂回顧環節可進行互相分析探討,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夠提升學習效率。并且,教師在課堂理論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應當做到兩者的穿插及有機融合,讓學生理解它們兩個的契合點,才能夠實現有機融合,學生對于兩者的認識也能更加全面和深入。
2.借助實踐活動促使兩者的充分性融合和發展。實踐活動的發展促使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更高,同時也懂得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效性結合,通過實際的應用促使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更加的自然,避免了教育過程中的生搬硬套致使學生無法理解甚至是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如此,才能達到二者充分性融合實施教育的意義: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意識、法律意識,基于實踐基礎下,促使學生在思想道德及法制方面得以全面性的發展。在兩者的融合教育中,實現實踐和教學的結合,可將枯燥乏味的理論引入到生活實際中,不但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而且也規范約束了學生生活中的自身行為,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能夠培養出一個有著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完美人格的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不管是在學生思維的引導上和為人處事的引導上,實踐無疑是最好的引導途徑,特別是針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這兩種極為抽象的概念,實踐促使其變得具象,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吸收并且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例如,學校定期安排專業人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專題講座,讓每一個大學生對于基本的法律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同樣這也是避免大學生法盲的必要手段。定期安排法制教育社團活動:從課堂走到校外去,或是組織學生去醫院做義工,也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向紅十字會愛心捐贈等活動,在生活中給予需要幫助的人以關懷,這也是道德意識的體現,要讓學生貼切的感受到基于社會關懷的感受,學生才能明白其真正的意義,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指引的作用。如此,在促使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環境的同時,對于學生的行為規范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引導,可以使得學生將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律觀念,才能為大學生邁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基于此才能夠培育出不“玻璃心”、能夠推動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四、結束語
大學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安排旨在增強學生法律觀念及思想道德意識,因此,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是教育所需。大學教育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所以,老師在該階段的工作上更不容許放松。大學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制教育的黃金時期,并且其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思想教育工作不可疏忽。經過相關數據的調研分析發現,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更加能夠有效性的約束大學生的行為,有利于大學生思想等各方面的發展,因此,本文將法制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作為研究主體,予以研究同時還針對教育途徑予以深入剖析,以期能夠為從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團體帶來些許幫助。
參考文獻:
[1]李雅潔.高校大學生就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 (08):9-10.
[2]亞男.大學生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9.
[3]劉遠航.大學生法治教育與德治教育融合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18.
[4]馬振洲.大學生德治教育與法治教育融合路徑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