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
最近,5 歲的彤彤老是“無緣無故”地揉眼,可是查看孩子眼睛并不紅,也沒有什么分泌物。為了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彤彤媽媽不斷“威逼利誘”,能想到的招數都用上了,但就是沒效果。鄰居建議彤彤媽媽帶孩子去醫院看看。經檢查,發現彤彤存在下眼瞼倒睫,頻繁眨眼、揉眼,是因為睫毛不斷刺激角膜所致。
倒睫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長,以致觸及眼球的不正常狀況。生長方向異常的睫毛,尤其是倒向角膜表面生長的睫毛,不但經常摩擦角膜上皮,引起異物感、怕光、流淚等癥狀,還會引起眼球充血,易發生結膜炎、角膜上皮脫落、角膜炎、角膜血管翳、角膜潰瘍、角膜白斑,進而影響視力。
兒童倒睫,由于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大一點的孩子才會述說有異物感,小的孩子不會表述,只能常常用手揉眼睛或者頻繁眨眼,或者眼部比較敏感,見光迎風都容易流淚。
如果有上述這些癥狀,建議盡早帶孩子去眼科檢查。如果是倒睫,只要把倒睫問題解決了,眨眼、揉眼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兒童發生下瞼倒睫主要是由于先天性下瞼內翻或下瞼贅皮所致。眼瞼贅皮是東方人種的一種常見特征。“贅”的意思是“過多”。兒童下瞼贅皮是由于顏面部尤其是眼眶周圍未充分發育,下眼瞼靠近鼻根的皮膚及皮下組織向瞼緣堆積,出現半月形皮膚皺褶,睫毛向上接觸角膜,造成角膜上皮細胞損傷。
隨著年齡增長和面部發育,部分患兒的下瞼倒睫可減輕甚至自愈。因此,角膜上皮無損傷的患兒可不必急于手術。不過,先天性下瞼內翻導致的倒睫不能自愈,患兒通常需要手術治療。
盡管兒童倒睫以下瞼居多,但上瞼也存在倒睫可能,通常患兒是單眼皮或“內雙”,因睫毛刮擦角膜,引起不適。有的家長試圖用睫毛夾改變睫毛方向來改善癥狀,但成功的案例不多。如果角膜損害不嚴重,可以等孩子成年后進行重瞼手術,同時使睫毛上翹,改善上瞼倒睫。如果角膜已受累,則應盡早治療,以免角膜因長期損傷而留下瘢痕。
對大部分倒睫患兒而言,滴一些保護性的眼藥水只能改善癥狀,手術才是“治本”的方法。
下瞼倒睫的手術方法有兩種:
縫線法。操作簡單,適用于6 歲以上患兒。缺點是下眼瞼在術后較長時間內有“雙眼皮”的外觀,影響美觀,復發率也較高,特別是有眼瞼贅皮的患兒,更容易復發。
切皮法。因手術相對耗時,通常只有十幾歲的孩子才有可能配合局麻,多數孩子需要在全麻下完成手術。該方法通過去除下瞼內側多余的皮膚,縮短眼瞼前層,改變睫毛的方向,從而治愈倒睫。孩子的眼睛也會因為去除了下瞼贅皮而變大。該手術的缺點是切除皮膚的寬度取決于手術醫生的經驗和判斷,切得過多會造成下瞼外翻,切得過少則倒睫仍然存在。
上瞼倒睫矯正方法與小切口重瞼手術類似。術后不僅糾正了倒睫,還形成了雙眼皮,創傷小,恢復快。
特別提醒:剪短睫毛,治不好倒睫。部分家長認為,采用拔除或剪短睫毛的方法可以減輕孩子的不適癥狀。殊不知,這么做非常不科學,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重癥狀。因為睫毛被剪短后會再次長出,且可能變得更粗更硬,對角膜的刺激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