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凡,王德賀,陳曉勇,安勝英,陳 輝
(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071001)
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發達的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 發展畜牧業的關鍵在于科技和人才,科技來自于創新,創新來自于靈活的思維,靈活的思維構成創造力。 培養新型人才,根本要求就是培養其創造力。 創造力在每個人身上都不是定數,它是每個人都可能具有的潛能,關鍵在于如何培養和正確發揮。
目前,雖然有“大學生技能大賽”和“互聯網+”等創新項目,但畜牧業培養人才的理論教學方法中依舊傳統教學氣氛濃厚,書本是載體,老師為中心,學生為聽眾,更偏向于書本知識的傳授。 這種“死板”教學使學生的思維跟隨老師,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限制學生自身思維發散和創造力潛能發揮,進而阻礙現代化畜牧業發展。 因此,由“死板”課堂教學模式向“變式”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是培養創新型高質量人才措施的當務之急。 本文按照21世紀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和要求,建設先進性和互動性的“量身定制式”現代化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思維“三性”,培養適合現代化畜牧業需要的各類特色人才。
目前,畜牧學人才培養模式依舊有濃厚的傳統教學氛圍,以老師和書本為中心,老師單方面灌輸課本知識,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1],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學生思維擴散和潛能挖掘,難以實現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目標。 此外,現有的畜牧業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嚴重缺乏清晰的職業定位[2]。 雖然有安排職業生涯課程,但學生只是遵從學校要求去上課, 而且是各個專業的學生一起上課,授課老師也不清楚其他領域的情況,學生也并沒有深入思考自己在本領域適合的角色, 沒有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進行職業定位。 只有清楚自身特點和職業定位,才能去實施個性化學習以提高個人技能。
所謂“量身定制式”課堂學習,實際上類似于孔子先生提到的“因材施教”。 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針對不同學生自身特點和興趣選擇課堂角色,促進學生認清自我,引導他們對人生進行初步定位, 進而從不同社會角色圍繞理論知識點進行同學互動,師生互動。 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將課堂學習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散學生思維和發揮創造力[3]。 整個課堂開展的活動要時刻與課堂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而量身定制出屬于學生自己的特色課堂。
以《畜牧學概論》為例,本門課程是動物醫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理論課程共40 個學時,一共16 章,包括動物營養、飼料、遺傳、育種、繁殖、環境控制和動物(牛、豬、羊、禽和兔等)生產等內容。
講完每一章節內容后,進行一次課堂主題針對性討論。課堂虛擬社會角色定位,引導學生對人生初步定位。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將課堂時間分為兩部分,教師“講”和學生“動”,即首先用一定的時間講述課程理論部分,然后設定一個與該課程內容相關的社會場景,將剩余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扮演角色(企業、政府、科研人員和消費者等)。 以一個社會角色陳述他們的觀點, 從而促進對該課程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工作技能的掌握,并且盡早讓大學生了解未來職場角色和要求,形成一種職業態度,對未來人生有一個初步了解和定位,促進學生有目的和有方向地提高自己, 幫助大學生畢業之際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快地實現社會角色轉換。
“量身定制式”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三性”,具體內容如下:
在“量身定制式”課堂教學中,首先只創建一個問題或場景,不劃分角色,比如,針對為什么現在國家要求減少抗生素使用和排放這一問題,讓學生發表見解。 此時,大部分學生可能只會考慮到因為污染環境,因為這是現在經常提到的一個方面。 這就體現了對于問題理解的片面性和狹隘性。 而這時候同樣是這一問題,涉及到農場、科研人員、政府和消費者等社會角色,站在不同角度思考, 有不同見解, 這就引導學生應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把握問題整體,又能抓住問題的特殊因素,開闊思路,培養思維廣闊性。
在“量身定制式”課堂教學中,學生進行不同角色扮演,以學生為中心,并引導學生如何將其與自身生活聯系到一起,提高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這使學生更容易深刻理解知識內容和工作技能[4]。 另外,通過觀察其他同學的扮演,可以使學生針對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色的角度獲得不同的見解和知識,進而可通過事物表面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通過知識串聯和橫向溝通加深知識記憶。 學生發表個人見解結束后,教師還需要進行進一步指導,使學生能及時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改正,進一步加深思維記憶。
教師充分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首先與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改變學生怕老師、不敢在老師面前提問題和發表見解的現狀。 學生作為主體,將課堂理論知識作為發展思維的載體,根據自己的角色,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充分展示個人見解和想法,成為問題和知識的“再發現者”。
準確把握現代化教學的特點和創新型人才具備的思維品質。 通過“量身定制式”教學方法,將理論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重教授向重發展、重教向重學、重結果向重過程改變。 引導學生對職業初步定位,并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思維“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