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亞軍
“你看看他又惹事了,真是氣人!”“這一幫孩子真難管,太費勁兒了!”“真是的,拿這幾個學生實在是沒辦法……”諸如此類的對話不時在同行交流中聽到。確實,每所學校總會有一部分后進生,尤其是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學校,其中大部分為留守兒童。雖然他們只是班級中的一小部分,但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考驗著農村教師的教育智慧。
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待這部分孩子唯有用“心”(愛心、誠心、耐心、信心),才是轉化他們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師要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由于首因效應的心理影響,使得我們在了解孩子情況時容易先入為主,影響著對待學生的教育方式。其實后進生都各有特長,教師應因材施教,讓他們發揮所長。
其次,家長要更新教育理念,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態。目前,在農村,“學習無用論”和一些家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都直接影響著孩子。因為沒有目標,后進生的學習就沒有方向和動力,導致精力轉移,經常“闖禍”。所以,學校應注重家校共育,通過家長學校這個平臺滲透正確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長教育水平。
在轉化農村學校后進生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足夠的耐心糾偏和及時引導。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其有不良表現,教師和家長要及時干預、提醒、規勸。教師面對這個特殊群體,要和其他學生一視同仁,要不厭其煩,認真傾聽他們的內心想法,避免粗暴對待、諷刺挖苦。成長是一輩子的事,不是一瞬間的事,教育孩子更不能著急。只有充滿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親其師,信其道”。
第二,信任學生。陶行知先生說過,后進生行動上不循常規,需要教師信任他們。信任是轉化后進生重要的心理支撐,無論成因有何不同,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表現自己,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所以,我們一旦分配給他們任務,就要給予充分信任,還要適時關注、過問,給予適當的建議和幫助。
第三,學會欣賞學生。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即使表現再差的學生也有優點。家長和教師要學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其揚長避短,讓孩子重拾自信,增強自我認同感。教師應通過個性化的指導,讓學生成長為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的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第四,設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教師在與學生溝通后,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能力,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并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利用班會和課外活動時間,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明白學習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修煉;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最好的出路。學生端正了態度,學習勁頭足,就會不斷進步。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農村家校合作促進后進生轉化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19260906)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