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俊婷
摘要: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關注以及醫療水平的發展促進醫療機構的發展,雖然疾病的治愈率逐漸上升,但居民承擔的醫療費用也在不斷上漲,政府為了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專門頒布了新醫改政策。在新醫改政策下,原本醫院可以借助藥費差價收入等補充醫院資本的方式被禁止使用,從而增加了醫院資金短缺的風險。為了促進醫院的長期發展,醫院逐步開展財務管理優化進程,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轉型還存在不少問題。本文主要從新醫改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影響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改革的因素,并進一步探討優化措施。
關鍵詞:新醫改;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一、新醫改方案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一)資金管理不完善
從投融資的角度對醫院的資金收支進行分析,首先,在新醫改的背景下,醫院的資金來源將主要以財政補助以及專項撥款為主,所以醫院在融資方向上不存在太多問題,主要問題都集中于投資方向上。首先,對公立醫院來說,隨著人們思想的開放,公立醫院不再有神秘的色彩,人們對醫院的考察已逐漸轉變為對醫院醫療水平的考量,尤其是在大病的治療上居民更傾向于二級以上的公立以及私立醫院。而醫療行業的發展又促進私立醫院的蓬勃發展,給公立醫院的發展帶來較強的競爭力。尤其是新醫改下公立醫院的主要資金來源轉變為以財政撥款和服務收費為主,促使公立醫院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而超預算的引進醫療設備等,進而給醫院的日常運營維持帶來威脅。而且以往以科室開展管理的方式使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集中于財務部門,并未在各部門之間形成系統性的連接,使大部分公立醫院在資金監管制度的建設上不健全,進而導致公立醫院對資金的使用監管力度不強[1]。
(二)財務數據準確性難以得到保障
醫院管理層從戰略層面開展財務管理以及制定具體的財務管理決策計劃都是基于財務部門提供財務報表和其他信息,然而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尤其是縣鄉級公立醫院對財務管理的重視性不足,財務數據缺乏準確性和完整性,由此開展的成本控制、風險管理等財務工作均缺乏合理的決策計劃。而財務管理的偏差將直接影響公立醫院戰略目標、效益的實現,甚至由于失誤造成醫院的財務危機,影響醫院經營的穩健性。
(三)預算執行力度不足
預算可以幫助醫院預測未來經營活動的預期收益、預期成本以及潛在風險等,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不過雖然新醫改政策的發布促使各公立醫院設置了預算管理制度,但部分公立醫院在預算執行上存在問題,管理層指定的預算計劃難以切實實施。同時,預算指標對醫院各項活動的約束力度較弱,大部分公立醫院依舊存在“等靠要”思想,未曾將精細化管理提升到戰略層面上。另外,大部分醫院管理層將主要的重心集中于如何提高醫療水平上,對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視度不足。
(四)缺乏合理的監督評價機制
隨著新醫改的發布,國家也增加了對醫療機構的投入支持,但在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公立醫院不得不加強醫療投入,提高自身競爭力。加上認知的不全面使大部分公立醫院在財務管理體系的建設上存在“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使大部分公立醫院并未建立合理的監督評價機制。醫院管理層難以了解財務管理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自然也無法及時開展財務管理優化建設,導致醫院的財務管理漏洞一直存在,從而增加醫院的財務風險。
二、優化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措施分析
(一)加強思想建設
人的思想認知是否到位是影響其行為活動的重要因素,目前公立醫院在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首要影響因素便是公立醫院管理層對財務管理思想的認知程度。在醫院的經營中,管理層是制定醫院發展戰略計劃的主要責任人,而管理層作為非理性人在知識、理念的認知上有不同的認識。對此,一方面政府除了加強對政府資金的使用監管之外,還要加強對醫院管理層在現代化思想建設層面的考量,從外部加強醫院管理層對財務管理全面、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醫院需要設置專業財務顧問,從“外人”的角度分析目前醫院管理層在財務戰略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促使管理層主動學習新財務知識、政策知識等,從而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思想,并進一步加快現代化財務管理思想在醫院內部的傳播、提高普通員工的財務管理思想建設水平[2]。
(二)以預算指標為基礎加強資金管理
新醫改背景下,醫院必須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利用率,進而促使醫院資金的良性周轉。由于預算具有預測性以及控制性,所以醫院在加強資金管理時可以以預算為導向,通過加強預算管理得到較為準確的預算指標,并以此為標準規范醫院資金的調度情況,從而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醫院需要保證預算指標的合理性,為此,醫院在制定預算指標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相關性原則,即醫院的預算指標需要和戰略目標一致;第二,結合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原則,實現對醫院經營活動情況的全面掌握;第三,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原則,即對于難以量化的非貨幣型指標,醫院可以采用定性指標的形式表示。
(三)以內控為導向加強預算執行力度
預算管理可以幫助醫院預測未來經營活動,并制定相應的預算指標幫助醫院落實預期收益,但預算管理效果的發揮受醫院預算執行情況的影響較大。而內部控制主要是醫院用以調整自身經營活動、使其按照預期進行的重要手段,所以,醫院可以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加強預算執行力度。借助內部控制,醫院可以在財務崗位之間形成內部制衡加強權責監管,并進一步明確各部門權責落實責任到具體。同時對各員工行為進行規范,促使醫院各活動按照預期進行,從而提高了預算執行力度。
(四)以風控為導向加強監督評價機制的建設
醫院在建設監督評價機制時可以從風險控制的角度進行,首先利用風險識別加強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過程的監管,發現其中存在以及潛在的風險,并通過風險評估衡量風險帶來的損失大小,最后通過和預警標準線的對比及時將達到預警線的風險情況反饋給管理人員。之后,一方面醫院可以再借助風險控制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風險存在的數量、威脅度幫助醫院分析目前所采取的財務管理制度能否滿足需求,為醫院管理層提供財務管理運行評價數據,為管理層優化財務管理提供數據支持[3]。
(五)加強人才培養
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優化離不開人才的支持,所以公立醫院還要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醫院可以組織集體培訓統一學習財會知識、醫院管理情況等,也可以加強對人員自學、自考的要求,促使人員自我學習。為了保障培訓的效果,醫院還需要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比如,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依照國家政策制定了績效工資,所以醫院一方面要結合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合理的考核員工的績效,并提高績效工資的占比,使其和員工的切身利益緊密連接在一起,從而提高員工工作責任心。另一方面,醫院要完善獎懲制度,摒棄以往靠資歷、工齡等評選各類獎項的舊習,以績效結果作為實際評選依據,從而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主動性,為財務管理的運行和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結束語
新醫改的實施給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毫無疑問,新醫改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轉型,有利于公立醫院的穩健發展。但同時也揭露了公立醫院現有財務管理模式的不足,當公立醫院并未及時改善時,將給醫院的運營帶來極大地風險。對于目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醫院可以從加強思想建設、以預算指標為基礎加強資金管理、以內控為導向加強預算執行力度等方向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陳慧.基于新醫改下的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問題與解決途徑探索[J].財會學習,2018 (2):49,51.
[2]林增發.論新醫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水平[J].財會學習,2018 (18):73+75.
[3]劉芹.公立醫院在新醫改大環境下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師,2018 (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