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企業合并規模逐漸擴大,可以說,基于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管理方式儼然成為企業發展趨勢。在合并過程中,企業并沒有受到合并問題的影響而出現自身發展受限的問題。但是從客觀角度上來看,合并過程中企業面臨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在差異,需要企業管理人員立足于實際發展情況,針對企業合并過程中涉及到的會計處理難題進行積極解決。針對于此,本文主要對共同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方法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共同控制 ?企業合并 ?會計管理 ?會計方法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健全與完善,企業合并模式已然成為市場經濟下的企業發展趨勢。所謂的企業合并主要是指企業通過合并重組手段,促進自身規模建設、盈利能力、可持續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化與加強。根據2015年的市場數據調查顯示,國內企業合并市場呈現出穩固增長態勢,且合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呈現出穩固增長態勢。可以說,企業合并模式基本上成為企業擴大經營范圍的有利因素。鑒于此,財政部積極推出企業合并會計準則,進一步為企業合并管理過程提供了導向作用,確保企業合并過程依法進行、合理實施。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問題的相關研究
(一)企業合并概念
廣義意義上來講,所謂的企業合并主要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獨立運行的企業合并成為一個具備報告主體性質的交易或者事項內容。企業合并處理后,由誰獲得企業最終的所有權需要根據企業管理性質進行確定。一般來說,企業合并區主要集中以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種性質為主。其中,同一控制主要以合并全過程獲得到的所有權問題為主。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所有權并不是短時間內存在的所有權問題。而非同一控制主要以參與合并企業為研究對象,合并后新公司并不受到任何一個參與企業的實權控制。舉例而言,非同一控制下合并的企業A與B不在同一母公司的集中控制范疇內。此時,如果A企業購買了B公司的資產,那么A企業自購買生效開始,就將會對B企業進行控制管理。
(二)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及類型
(1)購買法。購買法又被稱為收購法,在領域范疇上屬于一種具備買賣性質的交易行為。主要是指一個企業通過有效的支付手段完成對另一個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交易過程,基本上可以認定為一種買賣行為。或者可以理解為一個企業借助公允價值方法,實現對另一企業的購買行為。
(2)權益結合法。權益結合法又被稱為權益聯營法,在領域范疇上可以視為一種由兩個及以上參與合并的企業,通過利用權益性證券交換方法或者其他相似方法,實現將所有者權益聯合起來的目的。與購買法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權益結合法主要借助支付手段,介于是利用賬面價值支付手段,因此核算過程并未與市場價值之間形成一定的差異或者區別,也就是說不存在任何商譽問題。通俗來看,這種方法基本上可以理解成為企業合并之后,合并企業在股權聯合方面始終存在既定聯系。
二、同一控制下國內企業合并選用權益結合法的必要性分析
權益結合法的應用往往會對合并企業的會計報告產生積極影響。某些上市公司通過利用合并方式形成子公司體系,并且借助權益結合法實現對財務報表問題的有效修改。這種方法從宏觀角度上來看,可以助于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樹立良好形象,并且吸引外界投資。雖然國家會計學意識到了企業會運用權益結合法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尤其是在企業合并中使用,但是我國企業合并會計準則明確規定可以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過程應用上述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實質要求優先使用權益結合法
實現同一控制企業合并的本質目的在于合并雙方在合并前后,會受到同一方或者相同多方的控制,這種控制方式可以是直接控制,也可以是間接控制。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控制方式,合并企業的所有權與控制權基本沒有發生明顯改變。嚴格來講,同一控制可以視為一種股權交易行為,在某些層面上可以視為權益結合方法,并不屬于買賣形式。可以說,企業賬戶并未出現資金流動變化。同時,參與合并企業的成員,需要共同承擔企業面臨的風險問題與利潤問題。
(二)計量基礎特性趨勢企業合并優先使用權益結合法
處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子公司多是以集團內部參與為主,在這一體系當中,各個參與企業的控制權與控股權并未發生顯著變化,且合并之后各個參與企業仍舊經營運行。與此同時,在會計計量基礎方面,介于企業間出現合并問題,因此在計量基礎上也不存在變化。目前,我國企業合并多是在政府領導或者集團主導作用下,實現的組織結構相互作用與資產負債重新組合過程。在此背景下,企業之間并不需要針對資產評估市場進行評估操作,也就是說,不存在公允價值問題的影響。
三、當前企業合并會計方法存在的現狀問題
(一)操縱利潤問題
企業合并過程常常會受到操縱利潤問題的影響而出現虛增利潤問題。一般來說,企業操縱利潤主要以兩方面為主,一方面是合并方將被合并方之前的留存收益納入到財務報表當中增加合并后的利潤效益;另一方面是合并企業在合并后會也許會出售合并所得財產變相創造收益,營造出利潤虛高現象。除此之外,如果市面上的交易價格高于公司賬簿價格,那么合并企業很有可能大做文章,制造利潤虛高現象。
(二)與國家會計缺乏可比性
國際會計準則不倡導運用權益結合法,目前已經全面取消。在這種國際會計背景下,我國仍堅持要求企業合并優先使用權益結合法,在一定程度上與國際要求嚴重相悖。如此一來,會直接導致國內企業在資本分配或者資源配置方面存在一定偏差。嚴重時,會進一步降低我國企業會計報表與國際會計的可比性。
(三)知識型企業難以適用
權益結合法主要借助支付手段,介于是利用賬面價值支付手段,因此核算過程并未與市場價值之間形成一定的差異或者區別,也就是說不存在任何商譽問題。與此同時,我國企業合并多是在政府領導或者集團主導作用下,實現的組織結構相互作用與資產負債重新組合過程。在此背景下,企業之間并不需要針對資產評估市場進行評估操作。然而,介于知識型企業資產多以無形資產為主,因此若想合理確定技術或者專利權等無形資產,始終會存在一定難度,企業價值難以得到真正體現。
四、關于企業合并會計方法使用的相關措施及建議分析
一方面,關于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的使用問題,建議管理人員最好立足于合并企業實際情況,根據企業現有條件合理選擇合并會計方法,并不是完全按照權益結合法進行操作,也可以優先選擇購買法進行操作。針對合并企業處置并入資產的時間問題,建議管理人員應該重點進行規范處理。最好在同一控制下,將合并企業涉及到的財務報表問題進行合理編制,禁止將合并前某參與企業獲得的收益計入到合并后的總利潤當中,避免出現虛假利潤問題。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發揮出自身的主導作用,積極完善企業會計合并準則內容,解決以往存在的不足問題。其中,重點針對知識型企業無形資產價值估量問題進行準確規定,盡量發揮出無形資產的實際價值。除此之外,國內企業應該加強與國外企業的協調發展效果,積極完善合并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內容以及各項管理措施,選擇科學、合理的會計方法,確保合并企業經濟效益不受損。需要注意的是,明確針對權益結合法與購買法的應用問題進行合理限制,即兩者應用過程不可相互干擾。
五、結論
總而言之,伴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健全與完善,基于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模式勢必會得到進一步推動發展,尤其是在會計方法的選擇方面會得到進一步加強。雖然從客觀角度上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尚未得到成熟發展,在企業合并模式方面仍舊存在一定不足。但是相信通過政府宏觀控制力度的不斷加強,市場經濟所具備的主導作用勢必會得到良好發揮。在此過程中,建議企業管理模式應該積極結合現代化管理標準,積極引導企業合并模式朝向規范化、權益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戰偉.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研究[J]. 西部金融,2017,(04).
[2]劉戰偉.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研究[J]. 交通財會,2017,(07).
[3]袁龍霞,張志鳳. 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J]. 財務與會計,2014,(10).
[4]張煥彩. 論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J]. 現代商業,2014,(35).
[5]宋宏丹,黃世英. 我國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的選擇和修正[J]. 財會研究,2015,(08).
[6]張明霞,王力東. 企業合并會計方法實施的理論及實證分析[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作者簡介:陳紅艷(1989-),女,苗族,貴州安順人,本科,國企員工,合并報表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