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摘 要】21世紀以來,高校音樂教育體系多采用歐洲近現代音樂教育理論,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培養了大批音樂教育與演奏人才。但長期以歐洲音樂理論體系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導致高校民族器樂課程教學發展滯后。新時代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對民族器樂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研究新時代下民族器樂的發展對促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民族器樂;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63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061-01
民族器樂對傳統藝術文化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民族器樂是勞動人民在不斷勞動實踐中逐漸形成并完善的音樂文化,是民族發展及社會傳承的一種表現。新時代下世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使得民族器樂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高校在培養民族器樂人才中,應認識到自身的教育重任,積極改進教學模式,加強對傳統民族器樂教育的重視,鼓勵學生更多地了解民族器樂文化,促進民族器樂的持續發展。
一、民族器樂傳承發展的意義
中國民族器樂是民族文化中的耀眼明珠,高校音樂學院進行民族器樂教學改革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需要。高校音樂專業以歐洲音樂理論體系為基礎進行教育,對中國民族器樂教學重視不足,不利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新時代下,在學習西方民族優秀音樂文化中,要善于挖掘重視我國本土音樂文化的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音樂教育體系。
中華民族具有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民族音樂藝術是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中國民族器樂種類繁多,具有悠久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專業音樂院校中民族器樂成為重要的專業課程,使民族器樂向更專業規范的道路發展。高校開展民族器樂課程教學,可滿足人們對民族文化的需求,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的民族器樂演奏與教育人才,有利于弘揚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在高校音樂學院開展民族器樂課程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新課標提出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基礎音樂教育中,民族器樂課程教學比重逐漸提升,民族器樂逐漸受到了中校學生的喜愛。
隨著國家對傳承、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視,目前高校民族器樂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高校教學改革步伐與社會發展滯后,影響了我國民族器樂文化的傳承發展。高校應加強對民族器樂教育的重視,根據院校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教學改革途徑,推動民族器樂的發展。
二、民族器樂教育的改進
高校開展民族器樂教學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安排不同的教學進度,積極調整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重點。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目前專業音樂院校民族器樂課程教材建設中缺少專門針對高校特點編寫的教材,教材系統性不足,目的性不明確。教材建設是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關鍵,必須加強高校音樂民企器樂課程教材的建設,編寫教材應遵循系統性,科學性,多樣性的原則[2]。
很多高校音樂學院學生入學時專業基礎較差,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隨著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教師數量配備不足,不能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要提升民族器樂教學成效,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提升教學水平。
講授法教學是教師通過口頭表達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其優點是教師可掌控教學進度,按照教學大綱計劃傳授系統的器樂演奏理論與技能。在運用講授法教學時應注意避免過多使用,否則會影響學生的主動性。要靈活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民族器樂教師可使用啟發式等輔助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與學生間的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示范法是音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示范法具有直觀性強、效果具體生動的特點,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質量。使用示范法進行教學時,教師演奏示范要熟練完整準確,激發學生對民族器樂的學習興趣。在進行示范前,要讓學生明確示范的內容,明確演奏的注意事項。
問答法是音樂教學的基本方法,通過師生間的問答讓教師與學生增進溝通,啟發式與問答式教學法相結合,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學成效。運用問答式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課程難點,選擇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鼓勵學生自主發表個人意見。
新時代下高校音樂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學方法,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更新學習,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三、結語
加強對高校民族器樂教育的重視是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基礎。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音樂專業教育以西方音樂理論體系為基礎,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視力度不夠,不利于中國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新時代下多元文化進一步融合發展,對高校傳統民族音樂教育帶來了巨大沖擊。高校應加強對傳統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視,積極改進教學模式,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培養更多的優秀傳統民族器樂演奏及教育人才,促進民族器樂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紫琛.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樂的傳承與發揚思考[J].黃河之聲,2018,(13):19.
[2]龐榮.關于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改革創新探討[J].北方音樂,2018,38(1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