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靈 譚意
【摘 要】文創產品代表著城市的旅游形象,不僅具有紀念意義,更是文化的傳播與延伸,這時就需要有載體來相輔相成,普通的展示設計空間缺乏多變與交融性,文創空間的設計則是集展示、消費、傳遞、動態為一體的多變性空間。正因為大眾對文創產品的需求,使得文創空間設計在未來的發展比重會比其他空間類的設計更大。
【關鍵詞】文創空間;設計;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U24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228-01
文創空間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面貌。文創空間要體現當下的時代特性,以及跟進時代的潮流,既要充分給予消費者舒適的消費環境,又要從設計上體現觀賞價值。
一、空間設計的發展
早期的空間設計強調空間體量與雄偉的氣勢;媒介單一只要石材和木材;空間創造的主要載體為建筑,通過建筑內部空間分隔與外部空間的造型變化來體現對空間的研究,而現代在空間設計從規模、功能、種類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無論是商業空間、休閑娛樂空間還是辦公空間,其發展都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時代特征、適應社會現狀以及滿足人們的需求。文創空間又是在諸多空間之后的一個新興產物。它吸收了展示空間里的動態展示,動態展示普遍運用于大型固定的展示空間,采用高新技術展示手段使科技館更符合時代要求。改變了展示空間的傳統,打破了商業空間的單一。使其在功能上更加全面,更加符合大眾的精神與消費需求。
二、文創空間設計發展的現狀
現如今各地不斷開發當地特色,對外觀光開發的城鄉地區也不斷增多,普通的當地特產已不足以滿足當代大眾的需求,因此各地區都想要打造屬于自己當地特色的文創空間,來吸引游客,達到刺激消費以及提高當地經濟發展的目的。另一個則是國家大力支持文創產業的發展,因此,文創空間設計在國內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三、設計要素
文創空間在不同的地區所呈現的設計是不一樣的,當地的民俗特色,風土人情,自然景觀等一系列的因素,影響著文創空間的特色化設計。一個好的文創空間的設計不僅會給游客帶來美好的回憶,更是能將當地人文風情傳遞給每一個人。因此在設計上,應從各個角度出發。以南北方來舉例,戲曲上南柔北剛,性格上南細北爽,建筑上南敞北實。從而南方地區在文創空間的設計上,多用柔美的曲線,北方可多用剛勁爽朗的直線。空間的合理化是設計的基本任務,需要賦予空間新的形象。室內對色彩的要求也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必須隨著時代審美的變化而有所不同。色彩的處理既要符合功能要求,又要取得美的效果。采光方面可多將自然陽光直接引入室內,達到消除室內的拘謹感和封閉感,還可將玻璃與框景結合,制造光影的變化,營造與自然相融的豐富多彩的空間氛圍。在整體空間中,會有許多必不可少的建筑構件,這些構件的設計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裝飾材料對其加以修飾,可以達到不同的室內效果,還可體現地區的歷史文化特征。綠化是每個空間必不可少的要素,利用綠化來溝通室內外環境,將冰冷的建筑與柔美的綠植相結合,突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四、設計原則
(一)功能性原則:包括滿足與保證使用的要求,保護主體結構不受損害和對建筑立面、室內空間進行裝飾。
(二)安全性原則:無論是墻面、地面或者頂棚,其構造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符合計算要求,特別是各部分之間連接的節點更加安全可靠。使用材料,也需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
(三)可行性原則:將設計變成現實,不能為了效果,而忽略其施工的可行性,力求施工方便,易于操作。
(四)經濟性原則:要根據地區不同以及實際性質的不同來確定設計的標準,盲目提高標準,過度追求藝術效果,會造成資金浪費,也不能為了某種目的,降低標準,從而影響效果,最重要的是在同樣的造價下,通過巧妙的構造設計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五)搭配原則:設計需跟隨時代的進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注重功能、色彩及人們的精神需求等搭配,要滿足使用功能,現代技術及精神功能等。
五、功能分區
對文創空間進行規劃時,應考慮不同人群的需要。除了收銀區、展示區、體驗區、休息區、辦公區、衛生間等基本的空間分區以外,還需要對產品分區進行規劃,同時也應增設對各個年齡層的使用者進行體驗區劃分,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為老年人、行為障礙者等特殊人群營造舒適安全的空間環境,這不僅能提高文創空間的親民性,更能全方位地適應大眾。
六、文創類空間設計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空間設計文化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其在設計大類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而在未來發展中,文創產品的不斷推出,服務于文創產品類的空間設計會越來越多,設計的空間也會越來越接近科技化,其發展形勢會趨于穩步增長的狀態。
七、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不斷進步,中國的高速發展,旅游業的比重不斷增大,許多外國游客喜歡體驗中國傳統與地方特色。因此文創空間的設計,必然是發展所需,是帶動地方經濟,是促使廣大勞動人民一起走向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諸葛雨陽.創意空間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8.
[2]鄭楊碩,鄒庸臻.構建創意空間的設計要素及策略研究[J].包裝工程,2017.3.
[3]付志勇.面向創客教育的眾創空間與生態建構[J].現代教育技術.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