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榕
【摘 要】想象力作為舞蹈表演者呈現、編創者編排及欣賞者觀看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活動,需要發揮其重要性來完善舞臺表演藝術的呈現。
【關鍵詞】想象力;舞蹈表演;角色形象
中圖分類號:J7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107-01
一部具有觀賞性的舞蹈作品從構思、編創到最后的舞臺呈現都與編導和表演者能夠發揮奇特的想象力密切相關,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舞蹈作品的呈現是否生動,能否和觀眾產生共鳴。
一、想象力的含義
(一)心理學中想象力的含義
想象力是一種高級的心理現象,根據想象產生的隨意性,想象可以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兩種。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夢和靈感都屬于無意想象。雖然無意想象不可以直接作用于藝術創作,但把靈感這種無意識想象轉變加工為有意想象再作用于藝術創作中,或許會出現令人驚嘆的獨特藝術魅力。而有意想象是指一種按照一定目的并做出一定的努力的想象活動。
(二)舞蹈想象的含義
想象力貫穿舞蹈表演始終,是舞蹈表演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活動。發揮舞蹈想象具體會作用于以下幾個方面:有利于塑造角色形象;有利于突出“形神兼備”;有利于為觀眾構建想象空間;有利于角色情感的帶入;有利于豐富舞蹈語匯;有利于表演者進行肢體開發。黑格爾說過:“最杰出的藝術本質就是想象”。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樣想象力也是來自客觀現實。藝術不能等同于現實生活,因為藝術高于生活、優于生活;想象力不也是對客觀現實的簡單描述,不等于思維和回憶,因為想象力需要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舞蹈中所描繪的畫面、塑造的形象不應“程式化”,對生活中所積累的、所感受到的事物“按部就班”地呈現在舞蹈當中,而是要將這些實踐中所取得的經驗,積累的要素在想象中產生相互間的聯系,創造出新的東西。
二、想象力在舞蹈《七彩靈鹿》中的綜合體現
(一)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依據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符號、標記等的示意,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的新形象。舞蹈作品《七彩靈鹿》中“鹿”的形象是舞蹈編導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圖”。作為一部敦煌舞蹈作品,編導在進行編創時,除了對“鹿王本生圖”的形象進行擬物化的模仿之外,并未忽略敦煌舞蹈本身的風格,編導巧妙地將敦煌舞蹈語匯和“鹿”的外在形象相結合,創造出新的外部形態。首先,作品中依據的圖樣“鹿”的形象從始至終都存在。其次,“鹿”的外在形態需具備敦煌舞蹈的風格韻律。敦煌舞最基本的審美判斷標準是“三道彎”,所以作品中“鹿”的形象在表演過程中不管是靜止造型還是流動過程,行走還是跳躍,齊舞還是嬉戲都要有“三道彎”的體態存在。在表演者塑造這樣的角色時必須要在編導所構思的范圍內,有目的地發揮想象力才能呈現出角色形象的獨特風格。
(二)創造想象
創造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對頭腦中的記憶表象(原型)進行加工創造出完全新穎、獨創的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作品中“鹿”的形象所要塑造的精神層面的思維活動、情感活動以及豐富的心理活動是通過創造想象編導及表演者賦予角色的。將鹿的外在形象和人的內在情感、思維、心理活動相結合,創造出新的獨立形象。舞蹈中表演者所呈現出的小鹿是舞蹈編導將鹿形象的外在肢體擬物化和內在思想情感擬人化、擬神化,舞蹈表演者運用想象力塑造出的新形象。如果在編創和表演過程中只是運用再造想象簡單地對依據圖樣進行復寫和模仿,那么表演者所呈現出的“鹿”的形象只會表現為動物被動的本能反應,而不是一群活靈活現的“靈鹿”。
三、想象力在舞蹈表演過程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塑造角色形象
塑造角色形象同樣離不開想象力的發揮。通過想象力彌補生活經驗的不足,作為表演者為了塑造出不同的角色形象,必須要做到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為塑造角色提供相關素材。但是我們生活中所親身經歷的和感受到的事物是有限的,作品中“鹿”是一種動物,要想塑造出具有角色性格的“鹿”就必須要借助想象力進行豐富和補充,角色形象才會生動飽滿。通過想象力進入角色,在塑造角色過程中表演者要清晰有意識地假設,一舉一動要從角色出發,觀察、模仿角色的獨特個性與行為習慣,所塑造出的形象才具有真實性、可觀性。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需借助想象用小鹿的方式來表達和鹿群一起玩鬧時開心、友好的關系,進入角色是表演者塑造角色的關鍵。
(二)有利于為觀眾構建想象空間
在舞臺表演藝術中,只有“觀眾”這個角色存在,舞臺表演才是完整的、有意義的。藝術作品需要觀眾的想象來填充,并且,觀眾有著品評作品的第一權利。為觀眾構建想象空間,是編導進行編排和表演者進行表演時都必須重視的方面。有想象力的表演才能感染觀眾產生想象的空間,最終獲得欣賞者獨有的感受。
四、結語
沒有想象,編導無法創造出新的角色形象;沒有想象,表演者無法從“形”的模仿轉換到“神”的認識;沒有想象,觀眾無法從優美的肢體動作以外再聯想到其他更美好的共鳴。
參考文獻:
[1]平心.舞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佩英.舞蹈表演理論與實踐教程[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3]平心.舞蹈表演心理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4]余夢露.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D].中央民族大學,2013.
作者簡介:陳 榕(1999-),女,甘肅人,最高學歷:本科,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