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 何叔飛
【摘要】貨幣是政府進行國民經濟調節的重要手段,然而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也逐漸增加,使得我國現有貨幣政策受到了強烈的沖擊。本文通過深化分析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站在新經濟發展整體需求的角度,提出了有效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應對措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貨幣政策 ?傳導機制 ?影響
互聯網金融泛指能夠實現資金融通的行為,隨著其快速、高效地發展,衍生了很多經濟增長項目,但也增加了整個金融體系潛在的危機。貨幣政策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更多地困難和缺陷,需要深入探究并整合出一套更適合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的貨幣政策,調整我國市場經濟。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我國央行應該及時調整貨幣政策,制定科學、有效的傳導機制,不但完善貨幣政策,實現經濟有效增長。
一、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提升貨幣流通速度、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貨幣政策通常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直接的關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能夠提升金融產品交易的速度,為金融交易提供了便捷性。隨著互聯網數據平臺技術不斷優化發展,貨幣傳導機制也需要與時俱進的改革、發展,各種金融支付方式的出現和應用,促進了交易效率和清算能力的提高。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能夠降低資產轉換及資產自合成本,同時可以提升基準收益曲線的有效性,可有效避免交易摩擦,有助于貨幣政策傳導的順利進行。此外,互聯網貸款平臺能夠實現客戶群體的良好維護,可縮短各種信貸審核的流程,提升了貨幣流通的整體速度,傳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已經無法滿足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勢頭。
(二)互聯網金融促使貨幣政策調控向價格型轉變
互聯網金融發展中,會導致政策傳導信息具有時滯性,因此應該制定有效的政策目標,以保證政策能夠快速地進行修正。例如,央行制定了在物價穩定后,選擇的存款準備金等項目,能夠及時調整貨幣市場。我國雖然能夠利用數量型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進行調控,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推動了市場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原本的數量型貨幣指標已無法反映貨幣真實的融資情況,因此中介目標需要轉向價格型。
(三)互聯網金融加劇了貨幣政策波動性
互聯網金融自身無法吸收存款,這一點對于整個貨幣政策而言是個大問題,資金最終的源頭是銀行,因此互聯網金融的融資穩定性十分脆弱。銀行部門流動性受到沖擊時,會對貨幣政策的融資功能產生較大影響,若央行對存款準備金或基準利率進行調整,就容易遭受來自銀行部門的擠提。互聯網金融無法像央行一樣對信貸直接調控,增加了銀行對整體信貸規模的管理難度,只能通過市場進行金融調節。
二、貨幣政策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主要措施
(一)拓展貨幣統計口徑,增強貨幣政策操作指標精度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我國整體貨幣情況產生了影響,不僅對貨幣的層次結構有所改變,還降低了貨幣政策工具反映的精準性和靈敏性。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今,貨幣政策也受到更加嚴峻的挑戰,貨幣相關的實質問題與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不兼容。為了滿足貨幣政策在互聯網時代的新要求,增強貨幣政策操作指標精度尤為迫切,需要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重新界定、創新貨幣層次統計口徑,對傳統的統計工作方法進行改革。在互聯網背景下,逐漸建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數據統計監測體系,密切關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高流動性貨幣層次動態變化。將互聯網金融新興產業統計在融資規模中,進一步確定貨幣政策的精準度,促進貨幣層次統計的創新發展。
(二)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掃清貨幣政策傳導障礙
互聯網金融發展強化了貨幣政策的“流動性陷阱”,主要反映了我國利率市場化不夠徹底,且市場體制機制的改革也十分有限。因此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雖然促使我國市場利率順利邁向新階段,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還有很多障礙需要進一步跟進掃除。我國貨幣政策調整應根據我國新時期利率市場化的特點,不斷豐富貨幣調控工具,深化了解互聯網金融時期利率變化的新規律,促進互聯網在現代市場中發揮更大的能動機制。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不斷增強政策市場的敏感度,實現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增強貨幣的政策效力。
(三)服務實體經濟,增強貨幣政策可控力
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通常是因為互聯網金融自身發展與投資密切相連,而互聯網金融機構卻會將資金投向虛擬的經濟領域。投資主要方向為外匯市場、資本市場、債券市場等,這些虛擬的經濟領域通常與實體經濟相互脫節,無法達到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根本目的。因此,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應該重視提升貨幣政策效力,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明確發展定位,才能促進互聯網金融在未來發展的更好。我國貨幣政策應該引導投資向基礎建設、節能環保、能源建設等行業,并不斷創新發展,滿足當今實體經濟發展對多元化資金的需求。改善貨幣政策的根本核心建設,維護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最終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相互合作、協同并進的局面,能夠增強貨幣政策調控能力。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的現今,對貨幣存在層次結構和流動性的影響,如何面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提高貨幣供應計量的穩定性是需要重視的問題。傳統的貨幣計量層次已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更高要求,這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帶來更多壓力和挑戰,需要深入研究并針對相關問題全面考慮。針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特點,進一步完善貨幣供給理論,促進貨幣政策的創新改革。
參考文獻:
[1]李科海.基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互聯網金融對我國貨幣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
[2]王元平.互聯網金融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淺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08).
[3]陳韶韻.互聯網金融對央行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及政策建議[J].信息系統工程,2018,(05).
[4]劉競丹.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貨幣政策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8.
作者簡介:陳姣(1980-),女,漢族,湖南省寧鄉市人,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何叔飛(1984-),女,漢族,湖南省長沙市人,碩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