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典舞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記,具有很深的文化精髓;中國古典舞的主題是民族,它結合了形態與韻律,以形神統一的方式展現,并融入了中華文化的特色;了解中國古典舞的人都知道,其最初的目的是將神韻和身韻結合起來,促進其發展。現就中國古典舞教學中神韻與身韻結合方式進行研究探討,并挖掘它們深層次的作用,為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神韻;身韻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121-02
目前,中國古典舞主要以身韻和神韻為主要特征,這既是古典舞的精髓所在,也是古典舞美之精華。神韻體現著身韻的藝術之美,兩者有機結合,盡顯古典舞之美。
一、中國古典舞教學訓練體系簡述
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于中國古典舞教材中遇到了“風格化舞蹈”與“功能性訓練”這一基本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并“深入開掘和重新審視戲曲傳統中沉積的民族審美心理和舞蹈運動邏輯”并“努力將風格化舞蹈和功能性訓練找到一個最好的契合點”[1],誕生了身韻課,它屬于中國古典舞的風格訓練課程,此模式摒棄了以往的以戲曲舞蹈為參照,結合芭蕾框架結構的方法,突出以“元素”提煉為出發點,重在追求“韻律”為異向的訓練基本形態。身韻課的出現,是對肢體運動訓練以外的形體與韻律訓練進行補充,為中國古典舞創立了一個新的審美支點,完善了中國古典舞的內在形式和外在表現,豐富教學體系,促進其發展。
中國古典舞教學訓練體系目前還處于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根據其內涵,已可以看出濃厚的民族風格氣質和獨立的審美特征。在中國古典舞教學訓練中,探索科學的、更具有表現力的舞蹈教學訓練方法,建立具有獨立民族文化與先進時代特征的舞蹈體系是中國古典舞所要發展的方向,也就需要在中國古典舞教學中做到神韻和身韻相結合。
二、中國古典舞教學中身韻與神韻的含義
身韻,就是身法帶來的韻律美。所以“身韻”本身是中國古典舞發展進程中“破其形,揚其神”的結果,“破形入神”也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認知方式。身法和韻律恰好是內與外的體現,以形神統一的方式呈現,展現中國古典舞之美。
“神韻”即心意。簡單來說,神韻即生動傳神。古人云“神韻沖簡,識宇標峻”,意思是神韻帶來的美無窮,韻味深遠,已達到一種傳神的地步,巧奪天工,體現自然之美,更是追求藝術境界的表現。舞蹈中的神韻指的是通過舞者的形態動作所傳達出的精神與風韻,在舞蹈表演中所體現的精神與物質的融合之美。神韻既包括表演者外在表現出來的神情、神色、神往,也包括內在所體現的韻律、韻致以及韻味,是表達內部情感的方式,在身韻訓練中占據主導地位。[2]
如果在單一的舞蹈肢體動作與細節中將“神”貫穿到整個身韻訓練的過程中,追求身韻中“神”的深化,那么才可以使古典舞的表演更具有藝術感染力。“神”是舞者精神狀態的外在表現形式,舞者根據對舞蹈的理解而產生感覺,再通過人的意識來支配舞蹈動作。在身韻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神韻中所體現的韻律、韻致及韻味,豐富了表達感情的方式,將動作與靈魂融為一體,將外部動作和外部風貌盡情展現,向人們展現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風采。可以說缺少了神韻的舞蹈只能是外部動作的堆砌,根本無法稱為藝術[3]。顯然,只有將神韻中的“神”字更好地表現出來,有機結合,才能將舞蹈之美展現出來。
“神”與“身”的韻味相互融合,相互影響。身韻可以表現神韻,因此占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如果舞蹈沒有神韻,將會失去靈魂,失去舞蹈藝術價值。
三、中國古典教學中神韻與身韻的訓練
(一)神韻訓練。宗白華先生有言:“神韻可說是‘事外有遠致,不沾滯于物的自由精神(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這是一種心靈的美,或哲學的美。這種事外有遠致的力量,擴而大之可以使人超然于死生禍福之外,發揮出一種鎮定的大無畏的精神來。”[4]
在外在形體訓練中神韻的支撐作用尤為關鍵,具體表現為眼睛、呼吸、神情。“上臺憑雙眼,喜樂哀怒全”道出了眼睛在整個身體表現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訓練方法一:通過集中注意力緊盯一處不放來達到“凝聚視覺”的功能性訓練;訓練方法二:采用節奏的快慢相間、遠近交錯的方法來達到“收放自如”的控制性訓練,并形成習慣。由于外在形成的訓練因受客觀條件的影響可能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所以需要增強“心性”的陶冶,即閱覽文史類書籍,豐富內心世界,陶冶自身情操,有助于神韻的訓練。神韻訓練只有通過內外兼修才能較好掌握民族氣質,增加舞蹈的感染力,符合現代人對中國古典舞的審美標準。“神韻”依靠身與心、形與意的充分交融而得以生成。
(二)身韻訓練。身韻教學要求肢體動作要賦予神態,改變類似于戲曲舞蹈動作的固有模式,形成特有的藝術與魅力。身韻的學習必須“身”與“神”的有機結合,缺一不可。一方面是為主干舞蹈動作做準備,認識并掌握提、沉、沖、靠、含、靦、移;另一方面加強對身體基本動作的訓練,掌握好力量的控制和熟悉運動軌跡,以腰為軸,變換運動軌跡,使舞蹈在身韻基礎上體現出神韻,展現舞蹈的韻律之美。身韻使中國古典舞不再依附于古典戲曲舞蹈,突破古典戲曲范圍,獲得了新的表現力和活力。所以在舞蹈教學中教師不但要了解神韻與身韻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將兩者有機融合進行教學,把靈魂與動作融為一體,切實提高舞蹈的表現力,向外界展現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風采。
(三)身韻與神韻相結合的訓練。需要更注重素質、技術、藝術表現力的三者統一,其中素質訓練是基礎,為塑造完美的藝術形象打好基礎。所以,首要問題是軟開度、肌肉素質、耐受力、爆發力、柔韌性、重心的穩定性等。此外,中國古典舞日常訓練教學中,應對人體運動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尤其了解身體柔韌性、運動情況等,從而提高運動效果。其中以“前旁搬腿”為例,力求維持主力腿與動力腿直膝,且利用主力腳半腳掌保持到最高度,到達180度。這表明素質訓練最終追求的是身體運動所能達到的最大限度。
因此可見,中國古典舞訓練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決身體的基本素質,以跳、轉、翻等作為根本技能練習,增強中國古典舞的藝術表現力。
同時,要掌握神韻和身韻的影響因素,如神、態、點、線、身法、律、神韻、呼吸等。在舞蹈教學法中要以舞蹈技術與風格為基礎,以韻律為入手點,憑借有限的素材獲得最大的發揮。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重要元素,才能將舞蹈的神韻和身韻進行完美表現與傳達,實現心神合一,動作出神入化,將舞蹈的精髓發揮到極致。
同時,需將身韻與神韻相融合,合二為一。由于在日常訓練中,更注重舞蹈動作而忽略對舞蹈人物性格、歷史背景等方面的分析,缺乏對舞蹈人物的人性刻畫,無法充分體現人物的內在氣質,所以要通過神韻與身韻變化來刻畫人物內在心理活動變化,以此來彌補不足,最終達到完美的形神統一效果。神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存在于身韻當中,“以神領形,形中有神,形神兼備,相互結合,二者統一。”
中國古典舞中神韻作為一種肢體動作表演藝術,可傳情達意,幫助觀眾加深、加強對舞蹈的理解,并帶給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神”的訓練可以提高舞蹈表演境界,并幫助舞者更全面地表達舞蹈的內在意韻,可以將外在的形體動作理解延展到一種內在美和民族文化精神上。神韻可以使舞者在表演過程中達到心神合一,意韻得到很好展現,使得神韻更加具體。只有將“神”建立在“情”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神”“形”“情”的結合,達到較好塑造人物的目的,并準確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因此“神”的訓練也至關重要。
四、中國古典舞中神韻與身韻結合的價值體現
(一)中國古典舞中神韻的價值體現
神韻在中國古典舞中具有重要價值,但現在人們對神韻觀念認知比較模糊,并沒有把神韻置于重要的教學位置上,忽視了神韻的重要價值,從而造成舞蹈的藝術表現力不高,細節性內容無法完全體現。據了解,目前舞蹈教學依然采用技術訓練與神韻分開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對神韻的誤解,認為舞蹈教學主要在于基本技能性動作的訓練,而神韻教學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當然,基本技能性動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但也不能忽略神韻教學在中國古典舞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當然,舞者需要不斷分析舞蹈中的動作與表現力,及時總結糾正存在的問題。僅重視基本技能性動作訓練,即使動作再完美也不能體現舞蹈的內涵與藝術美感。所以完美的動作只是舞蹈的軀殼,而讓舞蹈具有靈魂與生命的正是“神韻”,就像一個人擁有健全的身體,但缺少靈魂與情感,那就是行尸走肉。“神韻”讓舞蹈更有內涵,更有文化氣質,更能渲染氣氛,抓住觀眾的眼球,展現舞蹈的魅力。所以,舞蹈并不只是單純的動作組合,它還要有生命與靈魂,即“神韻”。
(二)中國古典舞中身韻的價值體現
身韻是指利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情感與氣韻,一個舞蹈演員具有良好的表現是由于其可以將形、神、動、律四部分高度且有效結合起來。“形”屬于外部動作,包含體態與動作變化軌跡,通過身韻的展示與傳遞,觀眾才能更好地獲知舞蹈情感的變化,故身韻也是其他舞蹈動作不可替換的。
五、中國古典舞神韻與身韻結合方式的重要性
在我國,對古典舞蹈的要求有兩個方面,一是神,二是形。所謂形神要兼備,用行為傳達神情,用神情表現形體,并且將身體與心靈結合起來。在表現舞蹈時,從心靈開始,從腰部發力,身體全面協調。“身心兼具”中的“心”即指神韻,彰顯出了神韻的作用。動作“起于心”,即要求舞者通過心理意識與感覺來引導舞蹈動作的發生,若能較好地體現神韻,則會產生表演完“神”還在延續的效果,意猶未盡,神韻的作用得到了完美發揮與體現。所以“強調外部形態之美不是目的,通過外部美來傳達內在美,表現人的思想、感情、靈魂、精神和氣度,才是表達美的關鍵。”[5]
在舞蹈表演時,身體的韻味與神情的韻味同步發展;要體現出藝術的表演情懷和道德情操,通過神韻和身韻的相互作用,將德與藝進行有效結合。
舞蹈教師在教授中國古典舞身韻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形”與“神”,達到二者的統一。“形”即是身韻的基本組合之一,對“形”進行研究,對舞蹈中身韻與神韻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所謂的“形”是“神”的延伸和發展,而“神”則將“形”納入其中。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才可體現中國古典舞獨有的韻律美,形成以神引領形體,以形體傳達神韻的文化根源。馮雙白曾指出,在中國古典舞蹈的表現中,形神兼備是舞蹈的重要藝術功夫,一方面使得中國的古典舞蹈英姿綽約,魅力不減;另一方面,它指導人們用自己的感官去體驗神之所在,對其進行更深入的了解。“神”是中國古典舞形態靈氣的匯集點,在中國古典舞表演中體現在內在氣息、意識、呼吸以及內在情感與神韻的展現上。在對“形”和“神”進行位置界定時,“神”在整個古典舞蹈當中起主導作用。也可以說,缺少了“神”的舞蹈,無法稱之為中國古典舞,缺少了內心情感作為引導,舞蹈將失去光彩。“神韻”就好比“味道”,對任何一種藝術進行贊賞及品評都是以“味道”為切入點,缺少味道的舞蹈就是缺少了神韻。在中國古典舞蹈當中,如果缺乏對“神”的注入,或者形體表現中無法將“神”貫穿其中,那么形體就會缺乏活力,失去藝術的魅力。舞者的心態與內涵也是通過身韻中的“神”來表現的,即運用自身意識與感覺來引領舞蹈動作,而非機械性地舞動肢體。如身韻中的元素“提沉”,就是憑借意識的引領,再配合呼吸,進行脊椎遞進運動。借助這個方法使形體更加富有韻律。從心理意念產生運動到實施真實舞蹈動作,這一過程即是心、意、氣、力四者相互結合、相互遞進的過程。
中國古典舞身韻中“神韻”的重要性,說明了它們就是一種形神關系,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和研究,才有可能做到形神兼備。特定的形體研究,以規范化的雕琢為基礎,訓練中要做到姿勢到位,做到有始有終。在“神”的訓練中,通過啟發來發揮想象力,將精氣神融入其中。在我國,舞蹈表演就是將內涵和韻律相結合,無論是形似還是神似,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古典舞蹈的發展和進步,對其未來的發展更加不可估量。
六、結語
在中國古典舞教學中,神韻與身韻的有機結合,體現了中國歷史悠久的審美意蘊和民族精神價值。中國古典舞既有婀娜的舞姿,又有溫雅的氣質,藝術風采盡顯其中,所以神韻和身韻相結合,是展現中國古典舞藝術精華的一種途徑。
參考文獻:
[1]于平.舞蹈形態學[M].北京舞蹈學院出版社,1998,44.
[2][4][5]邵未秋.中國古典舞的審美意蘊[J].文化藝術研究,2014(3).
[3]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17.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2016年度一般課題,項目編號:Y20163271。
作者簡介:孫延澤,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學、表演、編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