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宋子揚
【摘 要】影像技術的迅速發展,藝術家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水墨為基礎,將水墨影像設計與視覺傳達藝術進行結合,沿襲水墨畫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對其與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融合進行探討,并結合水墨影像與視覺傳達融合的案例分析水墨影像帶來的視覺沖擊力。
【關鍵詞】水墨;水墨影像;視覺藝術;融合研究
中圖分類號:J22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114-01
我國水墨畫自唐代起逐漸盛行開來,以潑墨的方式,通過水與墨的不同比例調配出或濃或淡的“色彩”;進階的水墨畫,有著絢麗的色彩,更具“五彩”的藝術效果和魅力。影像是一種視覺符號,是人們對視覺感知的再現,由相機、鏡子、手繪等設備獲取,逐漸成為與人溝通的橋梁。
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成供人觀看的雕塑、影視、設計作品、工藝品……從生活中提取事物的形與藝術組合成的視覺藝術品,通過視覺的領會傳遞藝術的意味深長。阿恩海姆曾說過:“一個有經驗的外科醫生、機械師和生理學家,在觀看一種傷口、一部機器和顯微鏡下的標本時,會看到一個新手從中看不到的東西。”[1]每個人眼中的藝術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而如果用心靈感受每一個藝術品的內在美,那么你將會看到另一片天空。
一、視覺藝術中的水墨影像
(一)水墨的視覺感染力
水墨黑白的多變代替色彩的變化,無色不失絢麗,賦有層次感。水墨的特點之一就是似與不似,太似則如一張照片并非真實,缺少了一些事物本來的“味道”。正如白石先生說:“世間萬物皆非,獨老萍作畫何須拘拘依樣也。”水墨的暈染,枯筆等技法的運用給人空靈的氣韻。水墨畫不僅是再現,而是“以形傳神”,甚至是形神統一,就像《八駿圖》中奔騰的駿馬,濺起的水花。而徐悲鴻的另一藝術作品《伯樂》,水墨的“輕重緩急”不僅將馬的形態、健壯與奔騰表現出來,還有千里馬渴望被伯樂發現的渴望。這幅水墨所帶來的不僅是熟練的技法,更從視覺上帶來感染力,是藝術家情感的流露。
(二)水墨影像的視覺沖擊力
水墨影像同樣是點線面的集合,但與繪畫不同的是對事物本身所做的后期顏色的渲染、光影的變化和運動走向。水墨影像利用紅、綠、藍形成不同的光影,產生各異的效果;后期的修改經過光的疊加和特殊效果的映襯,呈現出源于生活的影像作品。水墨風與電影的融合,自然而靈動。想起電影《影》的預告片,昏暗的鏡頭下,水墨的出現一下抓住了我的眼球。雖然不到2分鐘,卻代表了整個影片的走向,黑白灰的格調極豐富地表現出水墨的動。流動的水墨與音樂的配合,輕重緩急,打破了我國傳統平面二維的視覺感,以直觀、直擊心靈的三維效果帶來直擊眼球的視覺沖擊力。
(三)水墨影像的視覺魅力
水墨影像一改傳統水墨畫,從整體把握水墨影像所帶來的視覺體驗和影像內容表達的吻合;散點透視與焦點透視的結合并融入藝術家所表達的內容情感。水墨影像這個凝聚動靜的三維動態、自然而空靈,是中國智慧的體現。在暈染、寫意手法的運用下,結合傳統中國文化的背景,獨具視覺魅力。
二、水墨影像與視覺藝術的融合研究
(一)融合表現
水墨影像與視覺藝術的融合并不是水墨山水或花鳥的生搬,而是在點線面整體的建構下,運用水墨中潑灑、留白等技法,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影》中,極大化的灰色調、水的透亮與墨韻的對比,加大了視覺沖擊力。影片的另一個亮點則是海報的設計,筆的揮灑與墨的線條逐步放大,尤其是水墨枯筆的收尾,恰到好處,讓人回味無窮。
(二)意的表現
水墨影像追隨水墨畫意境的表達,所表現的不單是事物外在的形狀,而是“以形傳神”的表達。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個在白紙上的白衣曼妙舞者,腳底染墨與地面的接觸,為我們繪制了一幅水墨圖景,讓人們不禁贊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蝌蚪找媽媽》就是融入了水墨元素,成為我國第一部水墨動畫。[2]一幕幕好似一幅加長的水墨長卷,自然地表現出小蝌蚪找媽媽的焦急。墨的顯現都是藝術家向我們表達的情,主觀的意念結合水墨的不同形態表達出“形神合一”的震驚之作。
(三)融為一體
水墨影像的視覺魅力絕不只是手法所表現出的,更多的是那靈動的含蓄,將賦有傳統色彩的中國風表現出來。這是傳統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是中國韻與西方技相互配合的杰作。正如一名普通著裝的外國人,拿著筷子吃面條。你看不出來這不是中國人嗎?這就是中國人的底蘊。一個人不論是什么打扮,終不會因為什么而改變。同樣,不論水墨圖案的變化、數量的增減、畫法用量的改變,始終帶有濃厚的中國風味。水墨影像是黑白灰與水墨紙硯融合的含蓄美與影像的現代感相互碰撞的火花。
三、總結
水墨影像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西結合的推陳出新。中國水墨靈動、自然、縹緲、如風、如雨……美輪美奐,黑白、聚散、松緊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視覺藝術與水墨的融合帶來更具視覺震撼的作品,是藝術不斷創新和變化的結果。水墨影像與視覺藝術的融合是每一位設計師的期盼,水墨獨特的風格和律動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和含蓄的內涵,是藝術家們都向往的表達,水墨與現代視覺藝術的結合,是這個時代進步的強音。
參考文獻:
[1]朱穎.“五感”綜合體驗與視覺藝術的關系之研究[J].藝術教育, 2015(8):40-41.
[2]姜文杰.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淺析[J].大舞臺, 2011(11):115-116.
基金項目:此論文為2019年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校級項目,第一署名學校為江蘇師范大學,立項名稱水墨影像與視覺設計的融合研究,立項編號2019XKT372。
作者簡介:王 玨(1992-),女,漢族,山西平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