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老有所依》是由趙寶剛、侶皓喆執導的一部都市情感劇。該劇講述的是幾個家庭在贍養老人的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難,并最終得到了解決。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齡化趨勢嚴重,贍養老人的年輕人壓力也愈加繁重。從該劇視角來看,幾個家庭都出現了諸多養老問題,因此,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為了應對我國的養老問題,須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增加養老資源供給,培養專業人才,緩解獨生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重視家庭養老功能。
【關鍵詞】老年人;人口老齡化;老有所依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213-02
一、中國的人口老齡化
國際上對老齡化通常的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①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截止到2018年,全國人口數量為139538萬人,65歲以上人口數量為16658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1.9%。我國2014-2018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明顯看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逐年上升,早已超過7%,老齡化現象嚴重。實際上,我國早在1999年就已經提前進入老齡化階段,伴隨著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孤獨終老的三大老齡化特征的出現,再加上我國的養老模式與當前經濟發展不平衡,面對失能、失獨、貧困老人數量的增加,采取更多辦法來解決日益復雜、形勢嚴峻的養老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正如《老有所依》中,江木蘭的家庭遭遇一系列變故后,面對老人的贍養問題,無奈地說自己像一個陀螺,不停地轉,深感力不從心。
二、我國養老存在的困境
(一)養老保障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構建了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分別為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一支柱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以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新的養老保險制度。新的制度下,對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進行混賬管理,挪用個人賬戶的積累基金為上一代人支付養老保險金,巨大的資金缺口導致個人賬戶空賬嚴重,養老金隱形債務問題明顯。而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企業年金發展不均衡、保險行業不規范,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滯后,第二、第三支柱的輔助作用也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二)養老設施與護理人員供給不足
養老設施嚴重不足,急需補充。根據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而全國養老服務機構與設施共16.38萬個,床位僅有746.3萬張。③《老有所依》中,呂希的母親中風半癱,由父親照顧,但父親在一次洗澡中摔倒去世,母親驚變全癱,夫妻兩人無法全天照顧,想將老人送至養老院,跑了幾家卻都一床難求。
老人護理從業人員需求巨大,質量參差不齊。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鑒定合格的養老護理員只有4.41萬人④,而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約有4063萬人⑤。《老有所依》中,呂希為癱瘓的母親請了保姆,保姆卻經常虐待老人,老人不堪忍受,最終咬舌自盡。在現實中,我國老年護理從業人員也多為進城務工的婦女和下崗人員,這些人學歷低、資質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多數人只有在上崗前進行過短期培訓。
(三)獨生子女養老負擔較重,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自1979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至今,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早已步入老年,唯一的孩子不僅要承擔起贍養他們的重任,還要撫養自己的孩子。正如《老有所依》中,江木蘭和呂希是夫妻,兩人也恰好都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因為贍養問題兩人產生了矛盾。現實中,越來越多的家庭也出現了這樣的“421”甚至“422”結構,可見子女在生活和經濟上都要承受沉重的壓力。
而在社會理念和文化思想深刻變化的大環境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下價值取向的變化和開放的現代社會的影響,許多人都在追求個人利益,對家庭養老模式造成了沖擊。劇中,江木蘭對爺爺和爸爸十分關心,兩位老人為了木蘭能安心工作,打消了回老家養老的想法,全家人在一起幸福生活。而江木蘭的弟弟性格軟弱 ,聽從媳婦的指使,將母親的財產據為己有,最后把母親趕了出去,讓母親不得不住進養老院,這樣的做法違背中國推崇的孝道,也傷了母親的心。
三、我國養老困境的對策分析
(一)進一步完善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
首先,提高立法層次、加快立法進程。國家應當出臺一部全國性的、專門的養老保險單行法律,通過立法劃分清楚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的責任。同時加強內外部的監督,避免養老保險資金被挪用的現象發生。
其次,增強企業能動性、提高參與企業年金積極性。可通過編寫年金手冊、開設咨詢熱線、進行企業年金相關培訓等方法,提高企業年金制度的宣傳力度。同時可為有參與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無息貸款,建立擔保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
最后,規范保險行業的發展。政府可通過免稅、延遲納稅等方式提供稅收優惠,保監機構應加強對保險業的監管。保險公司也應提高自身競爭力,培養高素質從業人員。
(二)增加養老資源供給,培養專業人才
政府應擴大社會資本進入,放寬行業準入門檻,增加養老服務資源配置,讓老人住得上;政府應為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提供兜底作用,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提供財政補貼,讓老人住得起;國家應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養老服務等級評價與認證制度、加大對養老行業的統籌力度,加強監管,讓老人住得好。
擴大專門的人才培養規模,在高校設立養老服務類相關專業,提升從業人員的學歷;建立和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增加職業技能培訓,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實施政策支持,提高養老護理專業人才的待遇和福利,提高就業者的積極性。
(三)緩解獨生子女養老壓力,重視家庭養老功能
政府應為獨生子女建立補貼機制,比如建立獨生子女帶薪護理假制度,或獨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增加退休補貼等。同時轉變獨生子女父母傳統的養老觀念,培養自主養老意識,不過多依賴子女,增加社會參與,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家庭養老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撐和生活照顧。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即使家庭養老功能有所弱化,子女也應盡到贍養的義務。在經濟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在生活上,也要對老人多加關心,親人的關懷和情感慰藉,是無法替代的。
四、結語
在《老有所依》這部電視劇中,不論是面對父母多病的身體,還是面對生活中的危機,痛苦和失落只是暫時的,相反,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困境,用溫情化解養老困局,是該劇向觀眾傳遞的主旨。老人能安享晚年,是每個家庭的希望。養老,不應該像枷鎖一樣困住每個家庭。
注釋:
①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
②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
③2018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http://www.mca.gov.cn/
④2018中國民政統計年鑒
⑤2017年中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情況報告
參考文獻:
[1]徐俊,風笑天.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人口問題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1(5).
[2]徐文杰.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及對策分析——基于社會統計學的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1(18).
[3]吳麗麗.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4(10).
[4]胥欣華.青島獨生子女家庭老年人養來問題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36).
作者簡介:孔亞欣,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