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志
【摘 要】喪偶老人作為一個既特殊又普遍的老年人群體,其晚年的生活狀態十分值得我們關注。本文認為,喪偶老人的晚年生活必然存在各種困境,以熱播劇《都挺好》中“蘇大強”這一角色為例,對喪偶老人的晚年生活困境進行詳細解讀與分析。
【關鍵詞】喪偶老人;照顧者;生活困境
中圖分類號:C91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223-01
《都挺好》作為一部影視作品,描述了一位老人在妻子過世后因日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不得不在三個子女家庭中輪流生活的故事。劇中大兒子蘇明哲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在美國擁有體面的生活與工作;二兒子蘇明成與妻子工作穩定、生活幸福;小女兒獨立自強,是典型的新時代獨立女性。然而這看似美滿的家庭,隨著蘇母的過世,瞬間分崩離析,往日的不滿與戾氣充斥在整個家庭之中。
一、喪偶老人的晚年生活困境
(一)配偶照顧的消失與死亡風險的增加
早在20世紀90年代,王來華和瑟夫·施耐德約對天津市16戶設立家庭病床的老年人進行了連續性調查研究,提出健在的老伴在照顧配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強調在由老伴提供照顧的家庭中,通常維持一種較為和睦的家庭關系。[1]劇中蘇大強一直都在蘇母的照料下生活,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基本都由蘇母一人包攬,這也就導致了蘇大強在蘇母去世后面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到無所適從,不得不去尋求子女的幫助。
喪亡效應指的是在一般情況下,在失去配偶后,一個人的死亡風險會顯著增加。焦開山通過對老人喪偶與死亡風險的分析,解讀配偶照顧的作用,他在研究中發現,長期喪偶顯著影響了老年人的死亡風險,最新喪偶也影響了老年人的死亡風險。[2]劇中蘇母的離世對于蘇大強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二)“逆反哺模式”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中“養兒防老”的思想維持了我國家庭的贍養關系,“逆反哺模式”則是出現在城市當中,老年人在滿足自己的基礎生活之外,開始自主關注成年或已婚子女的情況。劇中的二兒子蘇明成就一直享受著來自父母的“逆反哺”,結婚、買房、購車,一直在不斷壓榨著父母,致使蘇母去世后,蘇大強竟沒有多少積蓄來保證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二兒子蘇明成在享受來自父母的饋贈時并未意識到自己花費了父母如此多的積蓄,直至蘇大強拿出賬本,才忽然意識到自己欠了父母太多。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家庭價值穩固,子代個人意識興起,代際權利義務失衡,子代從代際關系中獲得了經濟和勞務資源的較大滿足,而親代希望從代際關系中獲得的情感滿足存在缺陷。[3]
(三)家庭模式變遷的影響
赫特爾的經典家庭現代化理論認為,帶有龐大親屬群體的父系擴大家庭是傳統社會的主要特征,是落后的;而與親屬群體切斷聯系的孤立的核心家庭是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是進步的。劇中的家庭狀況充分印證了這一觀點,由親代的擴大家庭向子代的核心家庭進行不斷演進。家庭模式的變遷致使越來越多的子女與親代的居住環境出現斷裂與分離。劇中大兒子蘇明哲空有照顧老人的意愿卻受制于家庭、工作等諸多因素,難以真正照顧好父親的晚年生活。雖然有部分學者指出,中國的代際關系并未隨著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實現,從反饋模式讓位給接力模式,而是在中國傳統價值和現實生活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種不同于反饋模式與接力模式的獨特代際模式。但隨著家庭模式的變遷,現有的代際模式相較于傳統的反饋模式而言,子女更少地為親代提供豐富的養老資源。在此種情況下,老年喪偶使得老年人的養老風險進一步提高。
二、思考與建議
(一)完善老人親屬照顧者社會支持系統
為了影視作品的呈現,《都挺好》中將蘇大強這一角色設定為身體狀況基本正常,但自理能力極度缺乏的喪偶老人。而放在現實生活中來思考,喪失自理能力的老人多為失能、失智的老年人。這些老年人在有配偶照顧的情況下,往往能夠維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可一旦配偶離去,照料老人的責任落在子女身上便會出現許許多多的矛盾。與此同時,由于要長期照料老人,勢必會為照顧者帶來較大的負擔與壓力,因此十分有必要完善老人親屬照顧者社會支持系統,在保證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同時,為其親屬照顧者緩解因照顧帶來的負擔與壓力。
(二)傳統觀念的摒棄與繼承
新的代際模式出現在新的社會發展與社會關系之中,這些新制度、新文化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年輕人的想法與觀念。同時,新型的社會關系更迫使年輕人不得不遵循這些新制度、新文化。這些都是難以改變的事實,而親代若不能跟隨時代的潮流,依舊固守著自己所認為的一切,那么終有一天不可調和的矛盾將會爆發,而那時一切都為時已晚。
三、結語
喪偶老人并不是一個特殊群體,對于絕大部分家庭而言,喪偶老人的晚年生活將會是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本文以電視劇《都挺好》為例,就喪偶老人的晚年生活困境進行了分析解讀,希望能夠引起更多關注。
參考文獻:
[1]王來華,瑟夫·施耐德約.論老年人家庭照顧的類型和照顧中的家庭關系——一項對老年人家庭照顧的“實地調查”[J].社會學研究,2000,(04):27-41.
[2]焦開山.中國老人喪偶與其死亡風險的關系分析——配偶照顧的作用[J].人口研究,2010,34(03):64-76.
[3]康嵐.論中國家庭代際關系研究的代差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2009,(03):68-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