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晶晶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代兒童所面臨的社會生活空間日益擴大,所面臨的社會價值日益多元化,面臨的社會生活環境日益復雜化,這一切都對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而社會、學校、家庭面對這種變化的教育策略相對跟不上,家長對幼兒過分寵愛,使得幼兒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交往,導致幼兒應付社會生活的總體能力發展滯遲。因此,對幼兒進行社會化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和必要。新《綱要》中總則的第三條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由此可見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的重要性。
二、方法與途徑
(一)立足幼兒園,重視幼兒社會化教育
幼兒園是幼兒社會化教育的重要場所,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其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作為教師,應合理地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充分利用幼兒入園、餐飲、盥洗、上課、睡眠、離園等活動加強教育。據本園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幼兒社會化教育主要從二方面加以說明。
1.有效的社會化環境,感染幼兒的社會化情感
環境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的社會化環境主要是指為幼兒提供環有利于幼兒進行社會性交往的豐富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了解社會、熟悉社會、模仿社會活動,以達到適應社會的目的。
(1)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區,提供開放、自由探索、交往的環境
為了貫徹規程中提出的“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和條件”這一精神,我們打破了幼兒園過去傳統的活動室布置格局,在活動區中,幼兒的求知欲得到了滿足,交往能力得到了發展,懂得了謙讓與友愛,學會合作,促進了幼兒社會化。
(2)創設生動形象的活動環境,強化幼兒的社會性行為
幼兒園進行社會化教育,主要通過幼兒的活動來實現。為使幼兒掌握一些社會規則,發展社會交往能力,在幼兒園中創設了小小社會活動區,使幼兒在角色游戲的活動中獲得了對社會角色與社會態度的感性認識,并逐步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行為與別人相處的技能,使幼兒的社會化行為得到了強化。
2.有益的社會化活動,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每個幼兒要在社會中生活,就需要與他人建立人際關系,交往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只有通過交往,才能達到彼此協調,交流感情,學會各種技能的目的,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交往機會。
(1)開展“大帶小”的活動
幼兒園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幾乎都是與成人交往,和別的孩子交往較少,為了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我們在園內經常開展“大帶小”的活動,例:全園的游園活動,我們邀請每一位大班幼兒領著一位小班的弟弟、妹妹到各班參加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小班的孩子培養了膽量,體會到了交往的愉快;大班的孩子知道了怎樣做哥哥姐姐,如何謙讓,學會了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等良好品德。
(2) 開展“分享”活動
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比較明顯,經常出現獨占玩具的現象。為了培養他們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我園開展了“分享日活動”,讓小朋友從家中帶一樣心愛的玩具來園,相互介紹自己的玩具,并相互交換玩,活動的過程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往機會,使幼兒學會了與別人分享。
(二)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作、互動
家庭是幼兒園社會化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幼兒社會化的首任教師。新《綱要》提出: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合作能力。
1.幼兒園鼓勵和引導家長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同心協力培養幼兒
在家長直接參與方面,有家長開放日活動。定期讓家長來園參觀,或與幼兒一起活動,如:家園同樂會、新年匯報演出、親子運動會、親子遠足、廚藝大比拼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更好地配合幼兒園進行教育。在間接參與方面,家園聯系溝通的形式很多,如:利用家長接送幼兒、家園聯系冊或家訪時機相互交換情況,園內設立“家園之窗”、“保健之窗”等,成立家長委員會,隨時提取意見,共同探討教育方法。
2.幼兒園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改善家長的教育行為、教育方法、優化教育環境。但不同的家庭,其家長的素質、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師利用家園聯系冊、個別交流等,提高了家長指導孩子的能力,從而也提高了家教的效果。
3.幼兒園利用家長的職業資源,為幼兒的社會化服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們經常有計劃地邀請有特長的家長來園展示各自的特長和風采。幼兒園充分利用了家長的專業特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幼兒園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彼此促進
社區是幼兒社會化的第三課堂,教育要培養造就符合社會需要的人,就必須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我們充分利用社區的人力資源,邀請各行各業的工作者來園與幼兒見面、交談。到社區的街道、超市、公園、銀行、游泳館、博物館等參觀,萌發幼兒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情感。
三、思考與分析
1.家園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應讓家長進一步深入教育過程,并將與改善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家庭教育顯示出連續性、整體性。從而即能有效的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又促進幼兒社會化的發展。
2.幼兒園與社區的合作,有時處于表面形式,應把社區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之變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成部分,從而使兩者的結合成為幼兒園教育微觀層面的結合。
3.社會環境和個體是在不斷地變化,社會對個體的要求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幼兒社會化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應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與家庭、社區的聯合協作中不斷擴展教育的天地。
社會化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發展幼兒社會化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將在日常教育教學和幼兒一日生活中繼續努力探索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