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漫
雖說教無定法,但需得法,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而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研究的中心問題。對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教學工作者都不曾停止過探究的步伐。然而,教學活動不是自然科學般定量化和程式化,而是一種異陳異現的活動。它在不同的時期所體現出來的特點無不與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有著密切聯系。隨著社會經濟的騰飛,科技的迅猛發展,舊的教學模式已不能與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相適應,為適應新形勢,新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其中探究性學習方法在數學教學中被廣泛地運用。而這種學法的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能否引領學生自主探究。下面就如下三個方面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自主探究。
一、創設激發性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創設激發性教學情境是誘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因。斯卡特金說過:“孩子沒有學習愿望的話,我們的一切設想和方案都會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數學內容缺少像語文課那樣豐富的感情色彩。它符號單調,公式枯燥,內容乏味,學生不易對其產生興趣。而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可盡量采用實物、故事、游戲、設疑、誘發好奇心,創設富有激發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自覺的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學習中。例如,在進行“過三點的圓” 的教學時,我分發給每位學生一個破碎圓形硬紙片,同時指出每位同學拿到的是一塊老師打破碎了的圓形鏡殘片。現在請大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比比看誰能最快幫老師重配制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鏡?學生們立時忙乎起來,有的用量角器、圓規比比劃劃,一段弧一段弧地連接;有的幾個人在一起唧唧喳喳,把各自的碎片拿來拼湊……由此便激發了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自覺的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其次是提出啟發性問題,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提出啟發性問題,引領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不致于脫離主題,或無所適從,應讓學生跳一跳便摘到“桃子”,從而保持了學習的興趣。如:A、B、C三個村不在同一直線上,現在三個村要建一個供水站,要求到三個村的距離相等,應該怎么建?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深入研究,怎么能保證到三個村的距離相等?我先引導學生可以先討論如何保證到A、B兩個村的距離相等,然后再考慮如何保證到B、C兩個村的距離相等(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的點可以保證到兩個村的距離相等)這樣一來有的學生很快發現A、B和B、C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就是要找的答案,最后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償到了探究過程的樂趣。
二、提供教學活動的機會,促進學生合作交流,從而達到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的目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此,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使個個有事做,人人有話說,使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一課,通過用牙簽搭正方形游戲。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搭正方形,然后討論回答:1、找出正方形的個數與牙簽根數之間的關系;2寫出n個正方形需要的牙簽根數(用含n的式子表示);3、展現成果,組間交流總結。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討論發現、交流、評議,教師鼓勵、支持、啟導,注意不占用太多時間。面對他們的研究,突出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一般性,對比用文字、用畫圖讓學生體會其優越性。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發現他們所得出的式子4+3(n-1)、2n+(n+1)、4n-(n-1)都可以化簡為1+3n。就這樣在讓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使他們充分體驗到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樂趣,也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使課堂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因勢利導,讓學生放飛思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實踐創新
新課標認為,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維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多樣化。因此教師必須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因勢利導,放飛學生思維,為學生提供充分顯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插上思維的翅膀,充分發揮其思維的獨創性,在實踐中有所創新。如在《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里有道提高題:
(a2+a)2-8(a2+a)+16=0
我曾有意識地去觀察學生完成此題的情況,發現多數學生按照慣用思路,先把完全平方式展開合并,化為一般形式,但因是四次方程而大多無法完成。于是我鼓勵學生“思維突破“定向”、“系統”、“規范”、“模式”的束縛,對一些知識領域中長期以來形成的思想、方法,不信奉、不拘泥于書本所學的、老師所教的,遇到具體問題靈活多變,活學活用活化,特別是在解題上不滿足于一種求解方法,謀求一題多解。”并讓他們和周圍同學討論。不一會兒,就有少部分同學能從題目的形式上直接看出(a2+a)乃是相同的,可用因式分解法解答,于是問題很快就得到解決。就這樣,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生們親歷了探究和發現的過程,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總的來說,在數學的教學活動中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創設激發性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實踐創新等多種途徑,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同時給予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空間和時間。只有學生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才能使他們真正掌握學習的本領,歌德有句名言:“你要我指點風景,你先要爬上屋頂。”只有讓學生自己爬上屋頂,那么他看到的風景才會是最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