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巡
中國長期的城鄉經濟的二元制結構導致我國的農村教育相對落后,農村學生的家庭教育與城市相比更是顯得零散而且傳統落后;通過多年的農村教育實踐,結合中國農村家庭教育狀況存在的不同現狀,我們會發現主要存在以下誤區:
一、重溺愛,輕培養
在現實農村家庭中,有百分九十以上的學生父母長年外出打工賺錢,子女無人照顧,只有托付給祖輩監護,而祖輩卻以溺愛為特征不能掌握感情的分寸,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受到的教育理念出現偏差。
二、重結果,輕過程
在農村,相當一部分家長,忽視了對孩子學習過程的輔導,當孩子有成績有榮譽時家長就高興,反之家長就訓斥甚至體罰。這使得相當的孩子看重成績榮譽,甚至于為了成績榮譽采用作弊等不正常手段,對孩子成長很不利。
三、重學習,輕做人
在農村,許多家長認為對孩子教育就看孩子的書念得怎么樣了,書念好了能上大學就能有大出息,書念不好上不了大學,就沒出息。所以許多家長對孩子學習十分重視,而忽視孩子在做人方面的教育,導致我們培養的許多“人才”有才無德,有能無賢,甚至是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危險品。
四、重學校,輕家庭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教育緊密相結合,三位一體,形成合力,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然而在農村家庭,大部分家長受個人文化素質和時間的限制(好多家長忙于農活或外出打工),把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對孩子的品德的形成,全部當作是學校的事情,一味的把對孩子教育責任推卸給學校,使孩子的教育出現了一邊緊一邊松、一頭熱一頭涼的現象,導致學校教育顯得單薄而沒合力。
五、重物質,輕精神
孩子作為一個個體,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關心理解、寬容激勵和價值認同。然而,在農村,許多家長要么忙于農活,要么忙于外出打工,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非常有限,即使有時間,也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輔導孩子作業、與孩子談心、幫助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不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使孩子的精神比較空虛。當孩子在家庭中精神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出去尋找滿足、尋找精神寄托,而這往往使孩子誤入歧途。
六、重體罰,輕鼓勵
有位教育家說得好“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需要伴隨的是一些鮮花和掌聲。但是,農村傳統的“棍棒底下出秀才”等觀念及僅可能接觸到的教育理念束縛著這一代人。久而久之,也就體會不到成功的欣喜,積極的心態變得越來越消極。
針對以上誤區,現實農村家庭教育應采取以下策略不斷改進。
第一,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科學的家庭教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及素質的提高起著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尤其家長的責任是占第一位的。但現在我們的很多家長沒有認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到學校上課,孩子的教育責任就交給了老師,而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舉止、道德修養以及家人的和睦相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再者,社會上普遍認為抓家庭教育工作承擔的責任不大,可做可不做,沒有標準衡量。沒有形成一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結合的教育體系。
第二,當務之急的任務是家長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家長的素質是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家長的文化素養對子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且對子女有暗示作用。首先,家長必須為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讓孩子自然地去學。父母的言談舉止、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情緒狀態、氣質風度、性格特征等對子女都有很大的影響。西格莉夫人曾這樣說過:“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一種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爭當那種人。”說明家長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對象。其次,家長必須掌握教育常識,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正確地預見和分析孩子對各種情況的反映,從而使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避免失誤,有針對性地依據孩子的心理去設計方法,實施教育,才會有良好的效果。
第三,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創建適宜孩子成長的良好環境。
家庭教育環境的優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農村家長更應努力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為孩子創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首先,建議家長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即使在農忙時,也不要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其次,家長要在家中創造優美的文化環境,閑暇時間要注重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討論有關學習方面的問題。另外,家長還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在與孩子交流時要諄諄善誘,言行舉止要講究文明禮貌,在為人處事方面要寬容大度,要尊老愛幼等等。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便學會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中,便學會喜歡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便學會覺得生活是多么美好。
第四,家長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一致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誤區。因此家長要及時與學生的老師溝通聯系。其一,家長要尊重學生的老師。因為對小學生而言,老師在他們心目中是很偉大的,很有權威的。如果家長不尊重老師,那么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會毀滅,導致學生產生困惑。其二,家長要主動的與孩子的老師溝通交流。家長要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不能認為孩子的教育是老師的事情,而是要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老師也要及時與家長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
總之,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所以,家長應該重視家庭教育,要不斷改善創新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途徑,以文明科學的態度創建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要及時與老師溝通交流,只有這樣,兩者相互協調互補,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避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誤區,最終才能達到教育的最優化,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