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數學是一種語言,是一種高度概括、簡潔精要,甚至是精心設計的語言。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倍Z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所以數學的教與學也離不開閱讀,于是就產生了數學閱讀。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數學閱讀具有“有助于規范學生語言,加深其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養成其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其自學能力”等特點。所以,對于可塑性強的小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培養他們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
一、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內驅力,有沒有興趣,閱讀的效果很不一樣,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
(一)營造閱讀氛圍,培養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培養興趣的基礎。要想營造閱讀氛圍,我們可以在教室里開辟一個小小數學角,布置一些有趣的數學讀本或畫冊,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如我國南北朝時期杰出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故事,老一輩數學家蘇步青、華羅庚、陳景潤的故事;還有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德國數學家高斯等數學家的故事,都是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興趣的好材料。同時有目地的推薦一部分好的書刊雜志如《數學大世界》《小數報》等供學生閱讀。教師要為每個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主動閱讀的思維品質。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學貴有思,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適當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制造一些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三)充分利用數學閱讀材料,豐富學生閱讀內容
數學閱讀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數學小史料以及數學小知識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介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
二、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方法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指導學生掌握不同的數學閱讀方法,循序漸進,逐步形成閱讀策略,使學生從“愿讀”到“會讀”最后到“樂讀”。
(一)勤思多想
只讀不思是無效勞動,只有通過對每一個數學符號、圖形,數據描述的信息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使學生獲得相關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的表達方式。所以,數學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和性質,向學生提出相應的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二)手腦并用
數學閱讀過程往往是讀寫結合、手腦并用的過程。一方面動手可以加強記憶,像運算定律、平面幾何的計算公式等都可以邊看邊寫。另一方面可以加強理解,像二年級小朋友在閱讀方位認識材料時,就可以聯系身邊的實際情境,甚至站起來根據材料的要求站好方向用自己的形體語言為閱讀理解“架橋鋪路”,我們要善于使用書寫、畫圖、演算、驗證性推理等手段提高自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
(三)抓重點詞
在應用題的解題過程中,關鍵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指導時,可以借鑒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劃出題中的關鍵詞句,重點理解,養成認真、細心的閱讀習慣。
(四)注重例題閱讀理解
例題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教師怎樣引導學生讀懂例題,舉一反三呢?
1.讀中理解
在數學題目中,有些題目學生總是不會做,原因之一是他們連題目本身的意思也沒弄明白,有些意義,學生只會死記,不會靈活運用。例如:甲、乙兩地相距435千米,一輛大客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了3個小時,每小時行駛75千米。如果要在2小時內行駛完剩下的路程,平均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對于這類題目,學生往往有個習慣思維:認為“平均每小時要行多少米?”求的是速度,速度路程+時間,直接用“435+(3+2)”就是所求的結果,這時教師就應組織學生通過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去理解題目的意思,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題目不是求全程大客車的速度,而是求剩下路程大客車行駛的速度,進一步理清思路,找準數量關系,找數學問題的根本和難點來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讀中比較
通過讀來比較知識的縱橫聯系差別,從而掌握數學知識,把知識內化為一種讀書方法。
3.讀中篩選和提煉信息
在閱讀數學題目時,要指導學生通過對題目中問題的審視,分析題目中數量關系,在眾多的已知條件中去掉干擾信息,找到解決問題的關健條件信息,從而解決問題。
(五)及時反饋,促進交流
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閱讀和數學語言,在閱讀學習后,指導學生帶著閱讀中的體會與疑問,主動與老師或同學交換看法,探討是非真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創設一種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另一方面要引導交流向思維的縱深發展:當學生閃現精辟見解時,要及時捕捉,并予以肯定;當出現錯誤或片面認識時,要及時糾正或補充;當思維停滯時,要及時引發新的認知沖突……總之,教師要善于把握契機,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在交流中真正實現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的交鋒。在教學中,注意給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讓和諧的氛圍、成功的體驗、競爭的機制激勵學生主動求知,主動發展,主動將數學作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時反饋閱讀信息.教師可采用提問、練習、互相討論等方式加強信息交流,檢查閱讀效果,隨時發現問題,使指導更具針對性。
三、利用課外閱讀,提升數學素養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準備一些有趣的、有一定難度的閱讀資料供學生使用,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有效的數學閱讀,有助于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學生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及數學思維、表達、交流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只有重視數學閱讀教學,才能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可能,才能為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