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電視劇《我的丑娘》內容淺顯,內涵豐富。它揭示了事物的復雜性,人物的多面性,事態發展的漸進性。人物形象血肉豐滿,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全劇閃耀著人性光輝,是一曲真善美的贊歌。
關鍵詞:我的丑娘 人物 人性 親情
電視劇《我的丑娘》內容淺顯,內涵豐富。淺顯在講平凡人家的日常生活。沒有什么高深的道理,沒有什么空洞的說教,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詩情畫意,讓人一看就懂。豐富在想表達很多東西,想說明很多現象,也就是揭示了事物的復雜性,人物的多面性,事態發展的漸進性。它最成功之處在于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血肉豐滿,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該劇書寫了人間真情,表達了人性這個永恒的主題,是一曲人間真善美的贊歌。
一
王大春子不認母,有難言之隱。作為一個進城打工的農民工,遇上了長得漂亮、有工作、有住房的城里人趙小旭,他沒敢說自己家里還有一個老娘,他“先上車后買票”,沒結婚就與小旭發生了關系。這說明大春熱追小旭,怕小旭跑掉。正是由于小旭看上了大春家無負擔,本人長相好,又老實,才喜歡上大春。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大春就向小旭隱瞞了家有老娘的事實,這是形成大春不敢認母的根本原因。大春娘未能趕上自己兒子的婚禮,正在進行婚宴之時,大春又無法一下子認下自己的母親,造成了母親生氣出走。母親走失之后,大春一直內心不安,深深地愧疚,開始尋找母親。當他發現母親在鄰家時又多次跑來或在自家住地往鄰居家張望,多次吃不香,睡不著,暗暗流淚。多次想把母親之事向小旭敘說,終因沒有勇氣(還有母親的制止),而未能說出真相。在大春的心中根本沒有嫌棄母親丑,根本沒有不想認母,即使在婚宴時說母親是“問路的”,也是在情急之下的無奈之舉。此后,大春時時刻刻在惦記著母親,思念著母親。從王思夢給錢讓大春脫衣而遭大春拒絕這件事上,也可窺見大春的品德。對于這樣一個心地純潔之人,怎么會不認自己的母親呢?事情的發展是一步一步加深的,正所謂“一步走錯,百步錯”。這也是農民工進城后的一段奇遇,一段尷尬的經歷。應該說,王大春還是幸運的,畢竟遇上了趙小旭這樣好的姑娘。
趙小旭是位心底善良、性格開朗、忠貞愛情、吃苦耐勞的漂亮姑娘。她能夠愛上大春的淳樸老實,不計較大春的鄉下人身份,已經難能可貴了。更可貴的是她能夠應對、謝絕、擺脫劉經理對她的誘惑和騷擾,保持自己的純潔,這需要勇氣、智慧和定力。她全身心地愛著大春,愛著孩子,使家庭的生活溫馨而浪漫。她時不時地撒嬌和“不講理”更顯得可愛。至于她開始想找沒有負擔的對象也在情理之中,隨著家務負擔的加重,她也想到能有老人該多好。至于她開始防著老人,買鎖鎖上柜子,雞蛋數數都有情可原。當她和大春都失掉工作,且大春入獄、兒子患病,家庭極度困難之時,她對老人對她的照顧充滿感激之情,對老人步行去醫院送飯充滿內疚。她給老人打欠條,給梅大姐打欠條,足見其高尚的人品。當她知道老人就是自己的婆婆時,她扇了大春一耳光,一下撲到婆婆的懷里。這是一個多么好的媳婦!不認婆婆的責任并不在她,而在于大春的隱瞞。這個人物形象豐滿,再加上演員馮一非的到位表演,給人印象深刻。
“丑娘”心胸寬廣、性格堅韌,在她身上彰顯出母愛的偉大。在經歷了“子不認母”的打擊之后,她流浪街頭,被好心人收留。當兒子發現母親就在鄰家的時候,母子相互牽掛更甚。母親時刻關注著兒子那邊的動靜,無時無刻不在掛念兒子,后以“保姆”身份住到兒家。在小旭不知道真情的情況下,母子倆進行著情感的交流,溫習著母子往日的生活場景(如母給子做紅肚兜;用艾蒿治肚疼)。兒子也為不能公開母子身份而時常痛苦,往往正和小旭說笑之時或吃飯、睡覺之時想起母親。叫母親“阿姨”,心中刺痛。母親做飯、洗衣、照看孩子,樣樣都干。當兒子遭受磨難、遇到坎坷,生活困難的時候,她又拿出了賣掉老家房子的錢交給小旭用于給孫子治病。她甚至沿街乞討,減輕小旭的負擔,為兒子撐起一片藍天。偉大的母愛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二
除了大春母子和小旭這三個主角之外,還有兩個人物必須提及。一個是收留了老太太的李劍平,另一個是給小旭幫助的梅大姐。辦公司發了財的富人李劍平,有汽車,有別墅,但沒了母親。當他意外地“撞”倒老太太之后,發現老太太酷似自己的母親,執意收留了老太太,對老太太特別的親切、和藹,吃、住都照顧得十分周到。當老太太問他“為什么對我這樣好”時,他直言“就因為你長得像我媽”。富了以后的李劍平想念自己的母親,可以想象他面對富裕的生活,會時常感嘆“若是母親活著該有多好!”他把對母親的愛和思念傾注到了“丑娘”身上,認她為干娘,這是對自己心靈的撫慰。這個人物的舉動,給觀眾以慰藉和溫暖。
梅大姐是位心地善良,心直口快之人。她生活負擔太重,精神負擔太重,在無奈的掙扎中與命運抗爭著,表現出一位平凡女性的堅韌和寬容。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常年不回家,自己承擔著伺候患病公婆的家務。后來丈夫又成了植物人,她又照料丈夫的生活,并且用丈夫情人給他寫的情書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自己的丈夫。可想,她的心中是種什么樣的滋味!但她自言自語道:“你起不來了,不能動了,就屬于我了,誰也搶不去了。”自己的愛人,即便是一個臥病在床,不會動彈的人,也比沒有了強。躺在床上,總還是個人,還有人做伴,還有活可干,雖然又苦又累,可心里充實,不那么空牢牢、酸楚楚的。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她依然保持著與小旭的友誼。當小旭為兒子治病賣掉房子之后,她讓小旭住到了自己家里。在無奈的生存環境下,仍然給予朋友以真誠的幫助。
三
應該說,劇中幾個人物的設計,是經創作者、編導者精心策劃的。王大春可以看作是農民工的代表,背離土地走進城市之后,遭遇尷尬的境地,盡自己所能融入城市生活,但城市并沒有真正接納他,最后遭人陷害入獄便是例證。丑娘的所作所為充分彰顯出,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最深沉、最不張揚的愛,被稱為人間第一情。母親為了兒女,什么都可以犧牲,包括自己的生命。趙小旭代表了城市的美好和善良,她最優秀的品質是能夠抵御城市的不良誘惑,堅持潔身自好。她最可貴之處在于不計較大春的“鄉下人”身份,大膽地追求自己的愛情。李劍平為那些已經富裕起來的人們,特別是做出成績的企業家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那就是喚起良知,不忘初心,盡力為社會服務。梅大姐是普通百姓的楷模,是我們身邊的好人。她雖文化粗淺,但卻深諳做人的道理,稱得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她孝敬公婆,深愛丈夫,在自己最困難的情況下,還伸出援手幫助別人,在她身上閃耀出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性光輝。所有這些人物都具一定的代表性,像我們普通百姓的一員,讓人感到真實、親切。
近幾年,“家庭”電視劇熱播,如《誰來伺候媽》、《我的老爹》、《滿秋》、《歲月如金》……在物質豐富、道德人心下滑的當下,這些作品滿足了人們對真情的渴望和對美好心靈的追求。文學就是要給人以心靈的撫慰和溫暖。這些劇目的主旨都是在呼喚濃濃的親情,呼喚道德人心、精神文明的回歸,呼喚人們堅守人性中的簡單、樸實、美好的本質。《我的丑娘》無愧為這類作品中的較有影響的一部,它之所以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就在于它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呼喚,對真善美的贊頌,彰顯人性主題。這也是我們研究該劇的意義所在。事實再次證明,人性是文學創作的永恒主題,當然電視劇亦是如此。
(作者介紹:呂豪爽,文學博士,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