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林科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習慣的前提,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做出進一步的思考,尋找到自己處理問題的切入點,而不是跟隨教師的思路,做機械的積累。以問題為導向展開的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推進教學的全面發展。
一、以問題意識為導向組織課堂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開拓學生思路,鼓勵學生善于找出問題,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獨立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相互交流溝通分析問題的內涵,通過觀察和動手實踐讓學生用心體會問題的本質,從中感受到一定的樂趣。尤其是我們農村學校,要從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入手。如每講一道題或一個知識點,可以先讓學生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讓他們對新內容大致了解一下,并找出已經掌握的和未理解的具體問題。平時每上完一個知識點,我都以練習的形式來檢測學生是否已掌握,并鼓勵學生指出不掌握的具體步驟和內容。并強調能找出問題是一種進步,這樣學生將會迫不及待的去動腦思考發現問題,從而充分的調動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在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找問題,就要主動的以問題作為串聯組織課堂,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探究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將要講的知識點設計成為相應的思考題目,交由學生進行思考,與學生共同對繁瑣的概念定理進行抽絲剝繭,使學生感受到探索的樂趣。在課堂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將更多的探索時間交給學生,聽學生的觀點思路,讓學生逐步分解問題,并且講解出來。在問題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層次性,從基礎的知識點入手,逐漸拔高,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關注問題的趣味性,使教師設計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與學生關心的話題息息相關,借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將生活情景引入數學課堂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是教學的難點,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中實際問題去分析,從而使學生更加通熟易懂,學起來也更加感興趣。在這個豐富
多彩的生活中,我們便是活在數的世界里,比如上街買菜,購物時等等都離不開數的運算。例如,教師在講解圓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的,有的同學回答太陽;有的回答摩天輪;還有的回答鏡子等等。在此過程中,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實現了最佳的數學教學效果。想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將生活場景帶入到數學學習中,不僅能夠通過學生熟悉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發現生活,養成運用數學思維應對生活問題的習慣。在場景選擇中,多數會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可以是真實事件,也可以是學生熟悉的動畫、文學中的角色及事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了,才能自覺地以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以數學的方法去思考問題。
三、為學生創設思考問題的氛圍
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讓學生在問題的交流中拓展思維,更好地解決問題。例如,在初中數學“合并同類項”本章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并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滿足什么條件的單項式是同類項?如何進行同類項的合并?具體的方法與過程如何?讓學生先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然后再講解實例,這樣學生就會容易接受其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過程。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為其構建合理的平臺,這種成長環境的創建,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學生學習環境,應當包含人文環境與課程學習的具體環境,其實也是情境教學的一部分。在人文環境構建中,要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平等意識。在新課標教學中,我們一再強調轉變師生角色,改變教師作為領統課堂權威的地位,然而很多老師卻忽略了對學生主人公意識的培養,在學生的成長環境中,教師仍然是課堂的權威,尤其是在一些教師的傳統觀念中,許多情況下都會要求孩子在課堂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學,這樣的教育環境對于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的培養是不利的,加之學生性格的不同,一些相對內向的學生更不愿意表達自我。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建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大膽提出問題。這樣才能在不斷質疑中進行思考并發出思維的火花。
四、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重視和解答
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無論是否合理以及簡單與否等,教師都要盡量給予鼓勵和解答,當然這種解答并不意味著要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探究。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就證明了他們已經動腦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鼓勵,鼓勵他們做出進一步的探索,使思維能夠形成一個體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往往是學生繼續前進的動力,因此要對學生的思考做出肯定。教師要在學生發現問題但缺乏思路的情況下,耐心地為他們指點迷津,幫助他們尋找到繼續探究的途徑。從而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快樂,進而激發學生對解決數學問題的熱情,提高數學成績。
五、多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體現出學生主觀意識,促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產生思想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旁觀者的身份與學生發生互動,實現師生地位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中,更要延伸到課堂之外,鼓勵學生在課下針對一些問題做出近一步的探究。作為數學課堂的延伸,能夠促使學生自覺的將課堂知識帶入到日常生活中,使生活與數學發生進一步的碰撞,使學生脫離課堂仍然在運用數學、思考數學。
整體而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先從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入手,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學生在思考中才能逐漸形成新的疑問。同時,再進一步地鼓勵學生說出疑問,形成交流,只有堅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