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林科
摘 要: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展示毛澤東主席生平業績、思想和人格風范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館藏革命文物眾多,紅色文化資源豐厚。長期以來,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懷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緊圍繞突出政治性、教育性和公益性,堅持以文物安全為前提,合理展示為基礎,服務游客為著力點,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為目標,在做好館藏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與管理上積累了一定經驗。文章分別從堅守文物安全底線,打造好文物信息載體平臺;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合理展示展陳;強化資政育人效果,鑄造宣傳教育品牌;牢記公益屬性,發揮惠民富民帶動作用等四個方面進行梳理,以期達到管中窺豹的目的,淺談新時期中國革命類紀念館在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方面的情況。
關鍵詞:紀念館;新時期;革命文物;保護;利用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以下簡稱韶山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展示毛澤東主席生平業績、思想和人格風范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轄兩處展館和韶山沖革命舊址群,館藏革命文物眾多,紅色文化資源豐厚,其中館藏文物文獻資料6.3萬余件(包括毛澤東主席珍貴生活遺物6575件)。韶山沖革命舊址群包括毛澤東故居、毛澤東啟蒙私塾舊址——南岸私塾,以及毛澤東開展農民運動舊址——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毛鑒公祠等,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韶山地位特殊,黨中央高度重視,湖南省委高度關心,社會高度關注。長期以來,韶山館懷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緊圍繞突出政治性、教育性和公益性,堅持以文物安全為前提,合理展示為基礎,服務游客為著力點,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為目標,在做好館藏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與管理上積累了一定經驗。
1 堅守文物安全底線,打造好文物信息載體平臺
1990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將中南海保存的6500余件毛澤東遺物移交韶山故里,從此以后韶山館又多了一項新的任務:保管、修復和展示利用偉人遺物。作為革命文物的守護員,韶山館圍繞文物舊址和偉人遺物的保護管理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推進了館藏文物征集、保管和修復工作。2008年,新建4330平方米的現代化文物庫房。2009年,6萬余件藏品順利搬遷,并清理、移交、分類上架,實現了移交分類無差錯、清理無損壞。在恒溫恒濕的基礎上,形成了24小時電子監控、紅外線報警系統、武警值守、出入庫登記、AB鑰匙同時開啟進庫等全方位、多保障的安全系統,文物保存環境得到質的提升。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圓滿完成了館藏文物“一普”工作,采集文物信息2.5萬件(套),上傳照片9萬余張,藏品信息化檔案錄入完善,資料詳盡,藏品信息化管理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二是整治了景區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還原舊址歷史風貌。2016年,韶山館完成毛主席故居景區游客配套服務設施提質改造項目建設,有效解決了游客參觀等候服務問題,《湖南日報》進行了整版報道。2017年3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同志來韶山調研,對韶山館近幾年在文物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肯定。同年9月,韶山館承辦了為期7天的國家文物局“革命舊址類國保單位保護管理機構負責人培訓班”,參訓的有來自全國16個省市的197名學員。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開班儀式并親自授課,韶山館陽國利館長在培訓班上講授的課程“國保單位的保護、展示與利用——以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及其所屬舊址為例”也受到學員們的一致好評。2019年,韶山館在主管單位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領導下,針對故居所在地土地沖內常年居住10余戶村民生產生活嚴重影響故居文物本體安全及參觀故居游客人身安全和游客參觀秩序的問題,與韶山市人民政府協商并報省領導同意,啟動了故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以租賃房屋、流轉土地的形式,將土地沖內居民整體搬離后再對故居環境進行整治和規劃。該項工作完成后,當前存在的故居景區內人車混行、居民生產生活、經營活動、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將得到根本性解決。此外,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主席舊居保護規劃》已由國家文物局評審通過,根據評審意見完成修改后即將公布,為舊址保護提供了嚴格的法律標準。
2 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合理展示展陳
作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韶山館深深地認識到,紀念館人不僅僅是守護好革命文物,更要展示利用好革命文物。近年來,韶山館依托得天獨厚的館藏革命文物資源,緊緊把握政治方向,合理展示展陳,做活了復原陳列,做精了基本陳列,做特了臨時展覽,做新了網上展示,形成了“舊址復原陳列、展館基本陳列為基礎,臨展、巡展、網上展示為補充”的展示展陳體系。
一是基本陳列鑄精品。韶山館專題展區基本陳列“風范長存——毛澤東遺物展”曾榮獲200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特別獎”,生平展區基本陳列“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曾榮獲2014年“第十一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陳列展覽資料翔實、恢宏大氣、精美絕倫,深得觀眾好評。
二是臨時展覽創特色。韶山館每年根據重要時間節點堅持推出1~2個臨時展覽。近年來推出的“毛澤東與反腐倡廉”“毛澤東與秋收起義——紀念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90周年展”“毛主席家風展”等臨時展覽,契合了時代主旋律,好評如潮。其中“毛澤東與反腐倡廉”得到湖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傅奎同志的批示,被列為湖南省委黨校現場教學點。尤其是2018年4月推出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展,是十九大以來全國第一個宣傳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展覽,為廣大黨員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提供了生動感人的新課堂。
三是館際交流成常態。2013年,在香港舉辦了“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展,許多香港市民戀戀不舍。2017年,在東北與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佳木斯市博物館聯合推出“毛澤東家風展”,在四川與西部戰區聯合推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展覽。2018年,韶山館首次走出國門,把“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展覽辦在了俄羅斯列寧紀念館,這是列寧紀念館舉辦的最大的展覽之一,共有6萬多烏里揚諾夫斯克的游客和市民參觀了展覽,這次展覽實現了一次跨國界的兩大偉人故里與紀念館歷史性的合作,兩館之間的合作有助于協調民族和國際關系,形成和平思想與民族團結,促進中俄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2019年,列寧紀念館在韶山館舉辦了題為“列寧同志的故鄉——烏里揚諾夫斯克”兒童畫展,此次兒童畫展正是列寧紀念館的展覽“回訪”,這也是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首次舉辦正式的外國展覽。本次的交流展覽項目得到了俄羅斯聯邦文化部的支持,并成了國家“文化”項目的一部分。韶山館還與俄羅斯列寧紀念館就聯合辦展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3年內將相互輸出4個展覽。2019年7月1日,韶山館與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共同舉辦“偉大開端——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圖片展”。此外,2019年還計劃在澳門舉辦特別展覽。
四是網上展館出影響。韶山館在中組部黨性教育基地網站上開設的黨性教育網上展館獲評全國第三。2017年10月,在湖南省委宣傳部舉辦的“紅色瀟湘·薪火相傳——湖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喜迎黨的十九大形象展示大賽”中被評為“十大魅力場館”。
3 強化資政育人效果,鑄造宣傳教育品牌
講好毛澤東的故事,用毛澤東思想、毛澤東的精神和崇高風范去感召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是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人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韶山館堅持資政育人方向,做實了陣地教育,做強了黨性教育,做新了研學教育,做好了文創延伸教育,塑造了紅色文化教育品牌。
一是夯實主陣地“迎客”。近年來,韶山館大力推行宣教改革,實現了展廳講解有組織、分批次(每15分鐘1批)、全免費、全覆蓋,年講解1.5萬余批次,年受眾近200萬人次。講解員的綜合素質也得到進一步提高,先后獲2014年中共湖南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主辦的“優質服務能手”演講比賽第一名,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故事會”大賽湖南省選拔賽決賽一等獎,2017年“全省博物館黨史國史主題教育活動十佳講解員”稱號等殊榮。
二是開辟大講堂“授課”。按照“一個基地、一支教學隊伍、一個展覽、一個視頻、一個課程體系、一本書”的思路,打造韶山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研發了精品黨課,培養了一批師資力量。2016年以來進行黨性教育現場教學上千批次,培訓學員逾十萬人次;精品課程“睹主席遺物,學偉人風范,做合格黨員”“毛澤東的反腐倡廉路”廣受好評,其中“睹主席遺物,學偉人風范,做合格黨員”被納入了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教材庫。
三是主動走出去“巡講”。結合館外展覽,打造專題講座和專題黨課,開展宣講進學校、機關、軍營、社區活動,年巡講600余批次。
四是運用新媒體“納粉”。韶山館開設了“天下韶山網”并開通了“天下韶山”微信訂閱號,網站年訪問量240萬余人次,微信訂閱號每天定期推送教育資訊,目前粉絲量已穩定在20萬余人次。
五是注重文創延伸教育。韶山館在不斷擴大社會效益的同時,注重館藏革命文物的創新性轉化,成立了文博文化公司。經過不斷發展,2016年11月,韶山館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92家文創試點單位之一,現有文創產品十大系列1000余款,年銷售額1000萬余元,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這些富有韶山特色的文博文化創意產品走進了千家萬戶,將館藏革命文物紅色文化宣傳不斷延伸。
六是打造研學實踐基地。2018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研學課程打造,成功獲批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稱號,中小學生來館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反響很好。2019年上半年,先后接待遼寧盤錦、遼河油田、安徽合肥、山西太原等全國范圍的大型學生研學實踐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得到學生、學校和組織機構的一致好評。
4 牢記公益屬性,發揮惠民富民帶動作用
通過對館藏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和管理的舉措,韶山館不斷加強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設,并在發展和建設中,始終牢記惠民富民的作用,反哺社會和人民。
一是提供免費服務。作為首批全國免費開放單位,本著一切為了游客的理念,韶山館向游客提供了免門票、免費講解、免費專題黨課、免費資料、免費播放影視、免費飲用水、免費停車、免費寄存包裹、免費急救藥品、免費為游客提供公眾責任險等十余類服務,增加了語音廣播系統、監控系統、噴霧降溫系統、免費WIFI系統、LED屏告示系統、道路標識系統等各類設施設備。這些舉措體現了公益特性和人文關懷,有效保障了游客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應、社會效應,反響良好。
二是開展志愿服務。韶山館是志愿服務全國首批61家示范單位之一,現在已實現志愿服務全覆蓋、日常化。以宣教講解、便民服務、文明勸導、媒體推介、環保護綠為內容,組織志愿者數千人次開展包括“愛心涌動韶山沖——3·5學雷鋒志愿服務”“五四護綠”“創文志愿者行動”等志愿者主題活動,服務游客數百萬人次。
三是推出體驗服務。與駐地武警聯合,每周一清晨在毛主席銅像廣場舉行敬獻花籃儀式,游客群眾均可在現場參與獻花體驗。2018年3月23日,現場拍攝的《毛主席進京趕考68周年紀念日敬獻花籃儀式》視頻在騰訊網上首次發布引發了點播旋風,一周內點播量有5000萬余人次。
四是提供就業機會。韶山館除在編人員外,每年使用合同制人員、社會化服務人員以及文產公司合同制人員達230人,為當地居民提供200余個長期就業機會。同時,每年館轄區域的建設、維護、維修的用工為當地居民間接產生大量就業機會。
五是帶動經濟發展。近年來,韶山市紅色旅游經濟年綜合收入45億元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2.5萬元。惠民富民反哺作用明顯,極大地提升了愛國主義教育影響力。
辛勤汗水澆灌出碩果,韶山館在館藏文物保護、利用和宣傳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中央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起到了方向性、旗幟性和標桿性作用,發揮了資政育人教育功能和對外宣傳窗口功效,實現了惠民富民的社會和經濟帶動效應。2017年6月,時任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同志視察韶山館時給予了高度肯定。2017年,韶山館先后三次在中宣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工作培訓班”上作典型經驗介紹。2017年12月,受邀參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出席并講話的“弘揚紅船精神座談會”。2018年,獲評全國文物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不僅已成為國內毛澤東遺物保護、毛澤東思想宣傳、毛澤東精神弘揚的主要陣地,也是全國人民心目中“最向往的黨史紀念地”“全國革命旅游經典景區”,也是世界各國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