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盛培
我們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術活動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 由于條件的限制,沒有豐富多彩的教具,美術教學主要以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畫、教師閱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呆板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本校地處郊區,四面被田園圍繞,廣闊無邊的田地、品種繁多的農作物、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等是當地的特色。結合新課標要求,充分挖掘當地人文、地理、自然資源,開展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充滿濃厚鄉土氣息的工藝美術教學。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借著農村特有的優勢,提煉適合于學生的美術資源,創設出自己學校的工藝美術特色教學,讓學生真正能接觸到大自然,潛移默化地培養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讓美術活動充滿活力,充滿“農”味。
一、打通校村壁壘, 讓自然之風吹進來
1.帶孩子親近大自然
人類與身俱來就有親近大自然的天性。想讓學生在大自然這個活教材中尋找靈感,就必須帶領學生走出學校,走進大自然。我們利用學校特殊的地理位置,打破校田限制,讓孩子有機會親密接觸大自然。像這些題材、材料來源于自然的,內容又是學生所熟悉和感興趣的,而他們又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與積累。更易于被學生所接受,他們的作畫興趣也隨之大增。
2.從大自然與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
兒童自出生后就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而藝術又來自生活,如果沒有對生活深入細致的觀察,作家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藝術家不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我們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事物天天看、日日觀,有親切感,要想讓學生在自然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單靠單純的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觀察和臨摹現成的作品是不夠的,我們要盡可能地組織帶領同學們多方面地接觸和觀察所描繪的對象,使學生通過自主的觀察、思考、對比、分析,掌握對象的特征,創作出豐富生動的形象。
二、讓田園材料煥發新生命,成為兒童探索的源泉
營造綠色田園氛圍,還孩子一個“自然”環境,把美術工藝課堂變成綠色大自然,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為此我們也進行了一些創新嘗試。美術工藝課中,我們對田園材料進行“加工”,利用生活中的稻草,泥土,豆子,山花,竹子等自然物,通過聯想,“因材施藝”地進行建構,制作出不同的形象,玩出各種的玩法。它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讓田園材料煥發新生命,成為兒童探索的源泉。
1.收集多樣化的材料
生活中可利用的田園材料隨處可見,只要留心,身邊的每一樣東西可能成為兒童加工的材料。我們發動學生去尋找材料,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收集周邊生活中的自然物和熟悉的材料,如不起眼的石頭、被丟棄的稻草、稻穗,竹子、竹筍,甚至泥石、種子、樹葉、植物等。然后分類擺放,兒童可根據活動內容,自主選擇所需材料,進行探索加工制作。 另外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不僅支持學生實現自己的想法,而且材料還能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我們的農村有十分豐富的植物資源,各種植物的葉、莖、果實、根、皮是取之不盡的,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會看到諸如小溪邊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都是進行工藝制作的好材料。這些材料學生易于收集,更重要的是大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錢的(這一些在農村尤為重要)。
2.玩的過程自主化
有了這些材料,如何玩至關重要,工藝課上, 教師除了教給兒童必要的知識外,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兒童進行想象上,要啟發兒童思考:這些材料可以怎么玩,即“因材施藝”,或者是就自己的設想來選擇適合的材料進行玩,即“因意選材”。讓兒童在這樣的探索中得到發展。
3.作品多樣化
正如美國有一位專家說的:“能夠鼓勵孩子像用竹竿當馬那樣來玩的,才是真正富有創造性的玩。”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眼里都是平凡的材料,卻成了我們眼中的珍寶,在活動中學生忙的頭頭是道,他們把它加工成竹筒、竹節、竹籃、竹鞋、竹筆筒、竹珠等等。又如,我們學校周邊田野里的稻草,經過同學們的加工,裁剪,捆綁,一個個活生生的稻草人就出爐了。孩子們看到的是充滿田園氣息的資源,感受到的是純真、質樸的綠色田園氣息。讓學生從中去鍛煉,增加與田園交往的機會,了解生活,了解自然,使兒童在一個有準備的、適宜的環境中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自我發展。
三、在操作、探究田園材料的過程中引發創作靈感,開掘工藝美術活水之源
隨著我們美術活動的深入,同學們選擇和使用材料的范圍拓寬了,因為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可成為激發創作靈感的有用之材。
結合本地種植水稻的優勢,我們經常帶同學們去田園里,收集各種不同的稻草、葉,在活動《我來編一編》中,學生提出用稻草來編織各種制作小玩意,于是我就知道他們制作容易、漂亮的小動物、蟈蟈籠等。老師現場示范制作的小動物把學生們逗得眼饞極了,孩子們學得特別認真、有趣,做出了許多既精美又小巧的裝飾品,顯然同學們在田園材料中引發創作了靈感,這樣的課是生動有趣、有生命力的。
美術工藝課程資源在農村蘊藏著豐富的開發潛力,只要我們師生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就會發現身邊的美術資源真是享之不盡、用之不竭。農村的孩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帶著他們走進大自然,把大自然中的植物資源和廢舊材料變成精美別致的工藝品。此時個個成了發明家、制作家,自豪之情油然而升。同時我們將校園環境還給孩子,讓學生動手布置我們的環境,通過展示自己的作品,使他們從接受性學習轉向主動性學習,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處處感受到的是綠色的美,田園的美,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