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匯 陳小榮
摘要:《關中丹陽錢氏族譜》一書中詳細記載了錢氏家族自發源起,歷代的名士與人物。他們不僅影響了本家族的命運,而且對所處的社會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秦末隱士錢產和納土歸宋的錢弘俶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而《族譜》對于其人其事的記載,有部分不見于傳世文獻,極大地補充了史料內容,使我們對于他們能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關中丹陽錢氏族譜》;錢產;錢弘俶;名士
一、錢產與關中錢氏
《古今姓氏書辯證》載:“戰國時有隱士錢丹。秦御史錢產,居下邳。”(1)《通志》則記:“秦御史錢產,子孫居下邳。”(2)按《古今姓氏書辯證》,錢產做了秦朝御史后居住在下邳;若按《通志》,則是錢產家族子孫居住在下邳,其本人未必居下邳。下邳在今江蘇省內,而御史是秦朝的中央官吏,負責監察百官,豈有不居國都反居下邳之理?依此則《通志》所言更為恰當。
在錢氏族譜中對此事也有記載,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新的解釋:
由于秦朝秦始皇兇殘暴虐,服役繁重,引發了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和原六國貴族的造反,鑒于時勢兇險,朝廷腐敗,錢產憤然辭去御史大夫之職出朝退隱。(3)
錢產在秦末有辭官歸隱之舉,其歸隱之處很可能在下邳。結合三者說法,錢產曾在秦任御史,其族人則居住在下邳,錢產歸隱后又回到下邳族中定居。即鄧世銘所言:“秦御史錢產,居下邳。”
錢產任秦御史一事,直接影響了錢氏一族的遷移。族譜載,錢產雖然辭去了官職,但在反秦勢力眼中,仍是秦之余孽,連帶其族人也是被誅殺的對象,因此錢產族人多隱姓埋名逃往別處。“錢姓先祖也組織多數族人東遷到了篯鏗的發祥地彭城居住。”(4)錢氏發源于關中地區,錢產及其族人居下邳,與關中錢氏應當不是同支。錢產一族受到反秦勢力追殺后,關中錢氏也被影響而開始遷移。但對于這一遷徙事件的記載存在一個問題:彭城在今江蘇省徐州市,而錢產及其族人居住的下邳(今睢寧縣)也在此處。若要避禍,應該遷往他處,但關中錢氏卻反而到了事發之地,豈不是自投羅網?此事或是族譜記載有誤,或是另有隱情。
錢產其人,在史籍中沒有過多記載,族譜中增添了他辭官歸隱、被反秦勢力追殺的記載。反秦勢力既包括起義的農民,也有秦統治下的原六國貴族。追殺錢產族人的勢力應當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受秦壓迫已久而起義的農民。他們長期受到嚴刑峻法的威懾,對于秦朝統治階層不免帶有仇視心理,以至于對于曾任秦官的人都要趕盡殺絕。二是原先的六國貴族。秦雖然滅六國統一天下,但原先六國的勢力并沒有完全消除,特別是在楚地,反秦勢力仍然十分強大。作為原六國貴族,他們要追殺錢產及其族人可能更帶有政治意味:秦朝龐大的官僚隊伍是統治國家的重要基礎,為了防止秦朝死灰復燃,從根本上打擊秦官僚隊伍不失為一種手段。三則可能是借此機會渾水摸魚的人。錢產官至御史,其家族在當地也應當算做名門望族,家中必然積累了許多財產。地痞流氓們趁著天下大亂的機會,洗劫錢產一族以謀取私利。如果錢氏族譜中沒有對錢產的形象特意加以美化,那么一個不滿秦的暴政憤然辭官的隱士,反而受到反秦農民和六國貴族的追殺,顯得有些不合邏輯。因此,追殺錢產及其族人的人應該多半是上述第三種人,他們打著反秦旗號而行趁火打劫之事。
總之,錢產一族被追殺,直接導致了關中錢氏遷徙彭城。此后數百年內,錢氏一族定居于此,直到漢末天下大亂,才再次開始了遷徙之旅。
二、納土歸宋與宋朝錢氏
錢镠為五代時期吳越政權的建立者,吳越政權定都杭州,因其地域狹小、國力較弱,所以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為正統,受其冊封。吳越政權歷經三世五主,八十六年。吳越忠懿王錢弘俶于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納土歸宋,錢氏一族遷至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居住。
《新五代史》言:
當五代時,常貢奉中國不絕,及世宗平淮南,宋興,荊、楚諸國相次歸命,俶勢益孤,始傾其國以事貢獻。太祖皇帝時,俶嘗來朝,厚禮遺還國,俶喜,益以器服珍奇為獻,不可勝數。太祖曰:“此吾帑中物爾,何用獻為!”太平興國三年,詔俶來朝,俶舉族歸于京師,國除。(4)
錢弘俶歸宋有部分不得已的因素,但也使得宋朝未動兵戈就平定了吳越。錢氏一族在宋朝獲得了十分的榮寵,其族人子孫多蔭功襲爵,身居高位。宋代形成的百家姓中,錢姓更是位列第二,僅次于皇室趙姓之下。《玉照新志》解釋為:“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5)足見錢氏的重要影響。
靖康之難后,錢弘俶五世孫錢忱、錢愕、兄弟幾人隨高宗一同逃往江南,錢愕在途中與賊匪力戰而亡。后高宗為獎賞錢氏兄弟護衛之功,特為他們在臺州建造府邸——“一行宅”,由此形成了臺州錢氏,后來又分化出常熟、奉化、溧陽等支。
三、結語
秦末隱士錢產在正史中記載較少,史書中沒有留下自己的傳記。但我們通過族譜的記載和文獻中的只言片語,能夠勾勒出一個辭官隱士的形象。通過對錢產其人其事的探討,可以窺見秦末士人在亂世下的生存狀況。而吳越王錢弘俶則是另一類的典型代表。他通過納土歸宋這一舉措,保全了自身,宋朝也因此未動兵戈便平定吳越。除錢弘俶本人外,他所代表的錢氏家族也給杭州當地民眾留下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見到杭州錢王祠香火不息。
注釋:
[宋]鄧世銘:《古今姓氏書辯證》卷9,第124頁。
[宋]鄭樵:《通志》卷28《氏族略》,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58頁。
錢保民:《關中丹陽錢氏族譜》,第20-21頁。
錢保民:《關中丹陽錢氏族譜》,第21頁。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卷67,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843頁。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五,明沈士龍等刻本,第34頁。
本文為西北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家譜中的史料探尋——以《關中丹陽錢氏族譜為例》”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為:201907
作者簡介:劉雯匯(2000.3.21-)女,民族:漢,籍貫:安徽省宣城市,學歷:本科,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學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