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曼
摘要:作為一種再創造,寫意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的藝術精神,由此可見,寫意應當被視為中國精神的理念,寫意語言自然成為中國畫具有的共性特征。文章以中國的水彩風景畫為切入點,從引人入勝、虛實有度、抒情傳神等方面,對水彩畫的寫意語言進行了探析,希望能夠使人們對水彩畫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關鍵詞:中國水彩畫;水彩風景畫;寫意語言
前言:
首先應當明確的是,水彩畫的表現語言,具有自發性的特征,畫家以水為媒介,對表現對象進行表達,由水所引出的觀念,主要體現在水彩畫的即興上,一筆即時成像的特征,又賦予了水彩畫寫意的特點,如何將水彩畫和時代特征進行結合,利用水彩畫將生活中的美好進行傳遞,自然成為畫家們考慮的重點。
一、造型簡練
繪畫是畫家理念、情感的體現,繪畫過程則是畫家對情感進行表達的過程。不同內容所適用的表達形式往往有所不同,畫家通常會根據自己的修養、生活經歷,選擇相應的表達形式,從而賦予水彩風景畫特有的寫意語言[1]。以《雨中山村之一》為例,畫家用塊面代替房屋,通過留白的方式,突出房屋的立體感;通過并列平涂和重疊平涂的方式,分割畫面物象,使畫面更加單純、簡練。由此可見,畫家利用多種元素,對生活狀態進行表現,便是中國水彩風景畫所具有寫意語言呈現出的特點之一。
二、引人入勝
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色彩和人類情感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水彩風景畫便是通過對色彩變化加以利用的方式,創作出具有獨特韻味的畫作。由于水彩風景畫對畫家提出的要求,主要是通過情景交互的方式,吸引觀眾,這就要求畫家具有感觸、攝取不同色彩的能力,可以對各種顏色的表現進行駕馭。另外,身處自然景物中的畫家,仍舊應當保持頭腦的清晰,通過分割顏色層次的方式,對隱喻的情感加以體現。水彩風景畫的情感,往往來源于畫中的景物,因此,畫家需要以景物、情感的協調統一為基礎,確定情感色彩和脈絡。例如,暖色調的畫作,常常帶給觀眾溫情的感覺,冷色調的畫作,則代表陰森、安靜。只有重視色調處理,才能使情感基調得到深刻的渲染,從而營造強烈的美感,以《湖畔》為例,張小剛先生在勾勒漁網、棧橋時,使用了灰色調,正是因為這樣才形成了山水一色、水天相接的意境。
三、虛實有度
中國畫所營造意境通常是虛境,具體來說,就是大量留白。要想在水彩風景畫中,對虛境加以運用,形成相應的意境,關鍵是保證畫家既具有突出的創造力,又能夠熟練應用技法。水彩風景畫所描繪的對象,往往不是具體的物或是景點,而是境界,因此,對水墨畫進行處理的技法,同樣適用于水彩風景畫。作為對畫面形象進行塑造的繪畫語言,技法的形成需要以大量繪畫實踐為基礎,可能給寫生技法帶來影響的因素,包括畫具、材料等,在進行水彩寫生時,所應用的技法往往是“濕畫為主,干畫為輔”,這是水彩畫具有的特點所決定的,《收獲》 《春寒》等畫作,均采用了這一寫生技法,畫作因此而被賦予了明凈空靈、輕松透暢的意象特征[2]。
四、抒情傳神
首先,根據表達對象和情感,對藝術表現形式進行選擇,水彩畫需要用水調彩,才能使畫面變得生動,因此,畫家在創作水彩風景畫時,應嚴格控制水分的使用,盡量精簡表達對象的造型,突彰顯性和表現力;其次,畫家應掌握不同顏色的滲透規律,通過將不同顏色進行重疊的方式,在保證水彩畫顏色明快、清爽的前提下,凸顯畫作的表現力。雖然水彩畫并不具備油畫般突出的表現力,但是在輕柔、明朗等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最后,畫家應重視畫筆的寫意,這是因為用筆的技巧,對水彩畫能否表達出應有的情感,具有決定作用,用筆混亂會導致繪畫節奏被打亂,甚至給畫作的魅力帶來不利影響,除此之外,可能給畫作帶來影響的因素,還包括畫家的筆觸,例如,雪花可以通過撒鹽的動作描繪,勾勒蒼茫枝丫的筆觸不應過于濕潤。由此可見,畫家只有準確掌握水和色彩的滲透關系,以表達對象的特點為依據,對筆觸進行選擇,才能保證水彩風景畫達到抒情傳神的要求。
五、明凈空靈
眾所周知,筆墨的運用和水彩畫的技法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中國傳統墨法重點強調寫意、氣韻和傳神,將意境、韻味視為衡量畫作質量的主要依據,水彩風景畫中,筆墨因素同樣具有十分突出的表現力,這主要是因為水墨畫、水彩畫所追求的都是明凈空靈,虛虛實實的畫面,給人以想象空間[3]。以《拂曉》為例,畫家所描繪的景物,主要是霧氣散開后大地蘇醒,隨著紅云的升起,稻田被染上緋紅。作為典型的水彩風景畫,畫家通過這幅畫作所反映出的情感,則是自己對大自然所特有美感的追求,正是由于色調、技法的熟練應用,才賦予了畫作耐人尋味的深遠意境。
六、情景交互
水彩風景畫的核心是情感,只有將畫家情感和自然景物相結合,才能在客觀展現事物的前提下,表達主觀情感,將情感保留在情景中,真正做到情景交互,所創作人物形象、情景氛圍也能夠因此而得到烘托,觀眾自然可以感受到畫家注入畫作中的意境。如果畫家沒有認識到色彩寫意的重要性,在創作過程中,單純追求景物的還原,往往會導致畫作失去應有的價值。縱觀古今,水彩風景畫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寫實向寫意轉變的過程,畫作也因此而變得更加具有深意,水彩風景畫的特點,自然能夠得到應有的呈現。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對水彩風景畫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畫家應對寫意語言的表達引起重視,深入了解色彩語言,選擇符合所表達情感的色彩語言,將二者進行融合,保證所創作畫作,在靈性和寫意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現,這樣做既能夠為中國水彩畫的發展提供動力,又可以為世界水彩畫的豐富和完善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黃明.風景畫意境美的創造[D].廣東工業大學,2017.
[2]林偉萍.中國水彩風景畫的寫意語言探索[D].廣東工業大學,2018.
[3]申肖飛.關于中國當代水彩風景畫意象性研究[J].美與時代(中),2017(04):57-58.
通訊作者:徐延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