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內高校英語專業單純重視語言技能的培養,沒有實質性的教學內容這一現象受到抨擊。明確英語專業的人文學科定位并加強英語經典閱讀成為當前最有效的做法。本文就基于經典閱讀的小班討論制的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思考和闡釋,以期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人文修養。
關鍵詞:英語專業;經典閱讀;小班討論制;人文修養
引言
近年來國內高校英語專業的劣勢日益凸顯。當今英語專業存在一種怪現象:大學畢業后,許多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甚至比英語專業的還要出色,人們忍不住要發問:在公共英語發展的迅速并成熟的時代下,真的有必要花費四年時間把英語當作一門專業來學嗎?英語專業也常常被認為是“沒有學科內容的專業”(蔡基剛,2012:12),所謂的沒有學科內容是指我國英語專業教育只注重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訓練的培養,目前以精讀、泛讀、口語、聽力課程為主的英語專業課程內容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英語如何成為并被認可為一門“專業”成為了亟待回答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它的學科內容。當下英語專業的危機在于單純的語言訓練無法使英語成為一個真正的專業,其出路在于明確英語專業的人文學科定位,人文學科定位的核心是基于人文通識教育理念對英語人文經典文本的研讀(顧悅,2019:16)。因此,當下英語專業應當以經典閱讀為教學內容來培養并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并且小班制是英語專業可實現的優勢。
一、閱讀經典的必要性
經典就其內容分為精神信仰的經典、學術思想的經典和審美藝術的經典。我們生活中最多強調的是學術思想的經典。學術經典是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其內容上具有時代的代表性,語言表達上具有權威性和典范性。閱讀經典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第一,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培養和人文教育的培養并不沖突。通過經典的閱讀,最能提高的就是閱讀和寫作能力。詞匯是寫作的基礎,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可以提高學生的詞匯量,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寫作水平。通過遷移可以改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聽力水平的提高也不遠了。這比傳統課堂要更加靈活,生動有趣的多。
第二,提高學術的思想深度和學術氣質。沒有經典的閱讀就沒有學術可言。“沒有經典,我們會停止思考”(哈羅德·布魯姆,2015:29),經典因其內容和思想的代表性而成為名著,這也是一種寶貴的“經驗”,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也就相當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進行更深刻的思考。當然對經典的批判也同樣重要,進一步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二、基于經典閱讀的小班討論制
“小班討論制”不同于我們熟悉的分組討論,而是包括“大班精講、深度閱讀、主題發言、小班討論”等環節。“小班討論制”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授法,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層面轉為主動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者,充分挖掘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和潛能。“小班討論制”中,精讀仍然是教學的重點,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經典性的英文作品大量輸入高質量的英文,深切體會到英語語言的美感和用法,在全面提高語言技能的基礎上提高人文修養。
(一)大班精講
大班精講是基于經典閱讀的小班討論制得以實施的基礎。“大”的規模在50-60人左右。精講要求教師精心準備每一節課,力求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貼近現實、常教常新、以情感人。大班精講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應著眼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教學內容在基本的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具有前瞻性和拓展性,教學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最終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二)深度閱讀
作為人文專業的英語專業教學從語料為導向、以語法為框架的“精讀”轉向以文本內容為導向、以人文體系為框架的“經讀”(“經典閱讀”)(顧悅,2019:16)。深度閱讀是大班精講的一種重要擴展,為了幫助學生及時消化鞏固和拓展課上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可以從質和量兩方面入手。質是關鍵,這里閱讀的材料文本必然是英語學術經典篇章,教師應要求學生真正吃透文本,這樣才能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量的方面可以要求學生在課程結束至少完成一本經典著作的閱讀。深度閱讀自然強調多遍而不在于數量,學生從課程開始到課程結束閱讀的遍數逐漸增加,思考的深度也隨之增加。
(三)主題發言
小班討論制自然注重學生的個性素質的發展,主題發言是小班討論制的核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閱讀過程的興趣點提前做好準備,以PPT加上講解的形式進行自由發言,每節課可以安排3-5人。通過細讀經典文本,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入思考,最終在課堂上將觀點充分的表達出來。每個人學生都會有主題發言的機會,在準備發言的過程中,學生不得不逼自己完成經典篇章的閱讀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切入點,形成邏輯嚴密的課堂展示。“盡管你閱讀時一心想著讀的內容,你仍然復習鞏固了你的語言知識。你讀的越廣泛,材料越豐富,你接觸到的語言現象也就越多樣。”(胡文仲,2006:25)也就是說學生在經典閱讀的同時也復習的語言知識,也會相應的培養語言技能。
(四)小班討論
在主題發言之后,討論是非常必要的。每個同學都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個過程中見仁見智,教師不應立即指出錯誤,而要委婉的指出不足以鼓勵學生獲得自信。討論中學生進行思想的碰撞逐漸形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討論是一方面,基于經典閱讀產生的一系列討論可以促進人文修養的提高;教師的教學和行為表現是另一方面,這些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人文修養的形成與提高。小班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建議學生課后做出思辨性、創造性的書面表達以更好鞏固課堂效果。
總結
經典的閱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科目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小班討論制”的“經讀”可以使學生從一味學習枯燥的語法知識中解脫出來,從而全身心的投入經典著作的閱讀發現自我,解讀自我。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胡文仲英語教育自選集[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2]顧悅.回歸人文學科:英語專業的學科定位與發展路徑[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9.
作者簡介:葉加童(1996-)女,江蘇南京人,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