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婧 邢雅潔 梁道存 鄧雪寧 鐘慧琳
摘要:在我們的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所享受到的東西,都是創新的結果。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的。文中,主要就對創新對生活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就如何讓創新可以持續下去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創新;傳統產業;高新產業;生活
“現在的一切美好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這是穆勒曾對創新作用的贊許,但就普通人而言,談到創新,我們依舊會正襟危坐,映入眼簾的是航天方面的成就,醫藥方面的碩果,云計算大數據等熟悉而陌生的詞匯。其實不然,創新早已不是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的新名詞了,它已融入了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到在網上點個外賣、叫個網約車,大到出行便捷的高鐵、網速飛躍發展的5G通信技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創新帶給我們的便利。實踐和歷史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它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在今年的兩會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向全國人們報告了我們創新能力和效率取得的巨大成就。創新貫穿在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其帶來的巨大作用也體現在中國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創新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使傳統產業也能迎著巨浪穩步前進。2019年春節上映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依靠炸裂的口碑爆火,有著“中國新興時尚”稱號的白酒觀云也憑借著與《流浪地球》合作推出的“英雄”和“希望”兩款定制白酒,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江蘇雙溝,一個有著悠久釀酒歷史的小鎮,但在觀云白酒推出之前,這個小鎮名不經傳不溫不火。傳統釀造的工匠精神和“互聯網+”新技術主義地偶然結合,卻讓江蘇雙溝的白酒產業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觀云品牌創始人陳振宇以程序員的思維一步一步解剖釀酒行業的流程,不斷的測試,不斷的找問題,最終確定用現代科技的“新瓶”灌裝歷史傳承的“舊酒”的方法創造觀云白酒品牌。他讓“中國的白酒不僅會沉醉于歷史,而且會覺醒于當下,而后傳續于未來。”
創新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靈魂,使我們的通信變得更加快捷和安全。創新推翻了大哥大時代、顛覆了洛基亞時代,迎來了一個智能手機時代,據2017年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已達到75%以上,短短幾十年,通信技術的飛躍發展,將那些高端的消費普及到千千萬萬尋常百姓家中,正是由于我們的對便捷的通信技術的旺盛需求,也激勵著通信技術行業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發展。目前,華為正帶著其5G技術積極地探索海外市場,5G的三大核心技術優勢---高速率大寬帶、低延時高可靠、低功耗大連接已讓華為獲得全球40多個訂單。同時5G的加密技術須得以量子級別的計算機才有將其破解的可能,這充分的保證了其用戶的網絡安全。此外,創新在通信技術的應用還能加強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使各國在碰撞中發展,在發展中競爭,共同推動著人類歷史的進程。
創新日益融入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出行更加便捷化。“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網購”在2017被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國青年們評選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盡管這四樣并不是中國的原始創新,但在引進技術上的再創新為我們帶來的便利也是不容小覷的。高鐵最開始源于日本,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日本將部分技術轉讓給中國,中國在此基礎之上不斷的創新與發展,使中國的高鐵享譽世界。截止2018年底,中國高鐵的運營里程超過了2.9萬公里,看到這驚人的成績再結合高鐵出行帶給我們的便捷,我們無疑是自豪的。乘坐高鐵比乘坐飛機便宜、比乘坐火車快捷舒適,一條一條的干線通道將沿線城市串聯在一起,促進沿線城市的信息交流,緩解節假日出行壓力,節省人們出行的時間。試想,在快節奏化的城市中,沒有這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人民的幸福指數或許就沒有現在這么高了。人們外出游玩將會花更多的時間在交通工具上,減少真正游玩的時間而增加更多的疲憊感;出差時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就會更高。當硬件設施跟不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整個社會的幸福感自不其然就下降了。創新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而且我們也已經習慣了這種創新帶給我們的便利了,如果抽離這種創新,是違背歷史發展規律的,如果停滯不前,整個社會是會倒退的,我們唯有上繼續堅定不移的創新,方可繼往開來。
創新帶給我們的巨大便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青年究竟應該怎么做,才能接下這代代相傳的薪火呢?我們國家應該怎樣做,去鼓勵人民去創新和保護人民的創新成果呢?整個社會應該營造一種怎樣的氛圍去滋潤創新呢?
首先,我們應該培養我們的批判思維。對于既有的事物我們不能被動式地接受,而應該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去深究,通過對某個領域的深入研究,我們便可獲得大量的信息資源,從而對某件事便可從多種角度去理解,進而便有新思路產生的可能。其次,我們應該去培養我們的創新能力,有了新的想法之后,我們須得學習能將新的想法落實的方法,掌握相應的理論基礎,學習相應的技能。最后,我們要去實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唯有嘗試了,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想法是否可行,我們的創新成果是否有效。
當然,一個創新型的國家少不了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指導和法律方面的保護。政府應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為新理論新技術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健全對發明創造者的回報制度。同時,我們整個社會要營造一種尊重知識,尊重知識產,包容失敗適合創新的社會氛圍。當整個民族的人民都各司其職,朝著共同的目標昂首向前,又何愁這個民族沒有創造力呢?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它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當一個民族的人民擁有創新的能力,這個民族便可打破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思維,便可取得進步。習近平主席曾說青年是國家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愿我們這一代青年能夠接續奮斗,敢于創新、能夠創新、受益創新,在創新中奮斗,在奮斗中書寫青春,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
參考文獻:
[1]王苗,石海兵.習近平青年發展觀的內在邏輯[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10(06):25-29.
[2]陳果,李敏.論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歷史擔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5(06):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