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要:隨著劇場和舞臺雜技演出格局的充分建立,雜技藝術在我國具有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本文對雜技編導的作用與能力進行了分析,并對雜技編導效果的強化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能夠推動雜技藝術的發展,讓當代雜技藝術走向多層面、多領域的現代化道路。
關鍵詞:雜技編導;雜技藝術;編導能力;舞臺效果;文化傳承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雜技家協會的成立、專門的雜技期刊、雜技與魔術的創辦、全國性的雜技賽事的相繼舉辦以及雜技的國際賽事和交流的增多,當代雜技在雜技節目的綜合審美、雜技主題晚會以及相應的魔術、滑稽、馬戲等門類和雜技的教育理論建設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與轉型。
1.雜技編導的作用與能力分析
1.1雜技編導的作用
中國雜技源遠流長,在不同歷史階段中表現出融合詩、詞、歌、賦、舞的歷史傳統,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過程中,也表現出融合音樂、舞蹈、戲劇和聲、光、電、氣等現代舞臺技術的時代發展特征。雜技編導是對雜技藝術的主要構成元素、舞臺特征、舞臺環境等進行全面協調配合,展現良好的舞臺特征的重要角色,能夠進一步突出雜技的舞臺表演效果,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視覺感受和感官體驗。基于此,雜技編導在雜技整體舞臺效果的呈現過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雜技編導通過充分獲取觀眾的心理需求,呈現了聲、色、藝俱全的舞臺效果,為我國雜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長期的發展動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雜技編導在動作編排和舞臺效果編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知雜技內容中包含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內涵,并通過視覺效果對文化藝術進行全面彰顯,切實的實現了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瑰寶的有效傳承。
1.2雜技編導的能力
對于同一個雜技節目,編導的處理方式有所區別就會產生不同的舞臺效果和舞臺觀看感受,例如,對“車技”、“女子大跳板”的處理,各個雜技團就各具特色,可以說,好的編導不僅可以使節目升華,更有助于改變“全國一臺戲”的局面,切實地增加了雜技表演的特色和雜技表演的標志性。當前雜技作為傳統藝術文化瑰寶具有較高的傳承意義,文化發展對雜技編導能力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為了全面突出雜技的表演效果,為觀眾提供良好的觀看體驗,雜技編導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想象力,以便在編導過程中充分的調動演員的肢體動作,呈現獨特的藝術風格。另外,要想呈現良好的雜技表演效果,雜技編導還應該具備舞臺、戲劇、體育等相關專業的理論和操作知識,充分熟悉雜技表演的硬功和軟功等雜技技巧,立足于雜技藝術的本體,充分突出雜技的表演特色。在雜技藝術的展現過程中,雜技編導還應該具備較高的藝術素質,以便深入的了解雜技藝術的內涵和雜技藝術的內在特征,從而實現雜技藝術的良好傳承。
2.雜技編導效果的強化對策
2.1雜技編導人才培養
自改革開放以來,雜技藝術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和發展成效,全國各區市雜技院團展現了當代雜技的形體、耍弄、平衡、口技、高空、足技、馬戲、魔術,滑稽等類別特點,在推陳出新方面所取得了顯著成就,誕生了排椅造型、鉆圈、跳板、飛天造型、頂碗、平衡造型等經典節目,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雜技編導效果的強化與雜技編導人才息息相關,因此,為了進一步發展雜技藝術,應該進行雜技編導人才的有效培養:當代雜技編導人才,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良好的雜技知識還要具備較高的文化傳承意識,因此,在雜技編導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該充分拓展人才培養的覆蓋面,結合雜技的發展現狀和雜技舞臺的獨特效果,確定編導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全國雜技藝術團體對編導人才的需求,對人才的培養進行深度定位,科學安排課時、配置課時。
2.2雜技編導體系構建
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中宣部和中國文聯有力領導以及雜技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雜技秉承復興中國夢的民主精神和時代精神,肩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固本強基、守正創新為擔當,在雜技精品創作、對外文化交流、文藝惠民演出、開拓市場等方面高歌奮進,勇往直前,迎來了歷史發展最迅速、變化最顯著、成就最輝煌的階段,基于這種變化形式,要想實現雜技藝術的持續性發展,必須認識到雜技編導在雜技藝術中的重要位置,對雜技編導體系進行全面構建。雜技編導體系的構建,應該立足于雜技的發展現狀,激發相關人員對編導專業的熱愛,引導雜技編導人員在編排節目的過程中,充分掌握雜技動作的展現精髓,結合舞臺現場的燈光氛圍、舞臺氛圍和雜技演員的線條特征,對雜技的內容和雜技的整體視覺效果進行有效調整,以獲得更好的現場反饋[1]。
2.3雜技編導意識提升
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文藝在新時代的革命與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雜技作為沒有語言障礙、老皆宜的藝術類型之一,面臨著創新與發展的新挑戰,在呈現更好雜技舞臺效果的過程中,雜技編導意識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應該充分提升雜技編導的意識,以下對其提出相關建議:當前,我國雜技的理論研究從整體上已經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在提升雜技編導意識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通過我國具有雜技表演與創作經歷的老藝術家以個人從業經驗編寫的《中國雜技發展簡史》、《中國古代雜技》、《中國雜技史》、《雜技藝術論》等相關文學著作,建立雜技編導的整體思維,并獲取雜技編導的先進經驗,從而與實際的編導工作和編導環境進行有效結合,進一步突出雜技的整體效果,展現我國的雜技特色,實現雜技藝術的良好傳承[2]。
結論:
總而言之,當代雜技藝術肩負著新中國文化使者的時代使命,發揮著促進中國文化傳播以及發展雜技外交的積極作用,在國內,中國雜技藝術一直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為了促進雜技藝術的持續發展,應該高度重視雜技編導人才的培養、構建雜技編導體系,提升雜技編導意識。
參考文獻:
[1]何淑蓉.雜技編導的作用與能力[A]..中國演員(2011年第6期總第24期)[C].:中國戲曲表演學會,2011:2.
[2]趙雙午.雜技編導的作用與能力[J].藝海,2009(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