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梅,譚敏華,馮衛華,曾曉房,董 浩,楊 娟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225)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及《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相繼出臺,健康中國正式升級為國家戰略,大健康領域進入高速發展時代。我國食品總產值持續增加,食品工業穩步向前邁進。當前,功能食品,質優且高附加值的食品以及對應不同人群的特有食品快速增加,食品工業向精深加工的趨勢加速發展[1]。食品有多個組分、組分交互變化、供應鏈豐富等特性,這些特性在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將嚴重影響到食品質量安全,更是給質量安全的監督機構帶來巨大的挑戰[2]。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的生存問題,也是世界上每個國家的核心問題[3]。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頻頻發生,引起了廣大人民的關注。許多知名品牌安全事件不僅限制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而且嚴重限制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4]。現今,各國政府已將食品安全發展作為核心政策之一。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常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食品生產方法的多樣化,食品生產者和經銷商職業道德的缺失,科學檢測手段不能及時更新以及監督管理者的不作為導致食品在生產,加工,儲藏,運輸以及消費中都可能發生腐敗變質等食品安全問題[5-7]。因此,中國食品工業組織為了預防和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率,迫切需要高等院校開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并成立專門教學團隊,積極培養大批新型復合型高科技人才以應對日新月異的社會需求。我院針對食品專業學生的特點,將創新與創業培訓與課程融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以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績效管理課程的講授為基點,設計聯動式的整合課程,把食品質量管理體系培訓(內審員證)、食品質量控制體系相關課程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作為一個新興的熱門專業,農林、海產、輕工、工業類、醫學類、師范類等高校日益重視且增設相應專業形成團隊,但這些高校團隊所專注的行業領域不同,所依托的背景學科也不同,對人才培養的理解與目標也不同,以致構建與制定的專業培養計劃相差較大,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較多[8]。
許多高校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內涵的研究不夠充分,沒有形成權威的統一的認識,根據自身的特色優勢來對人才進行培養,導致高校所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生產企業的需求[9-10]。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該專業明顯帶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痕跡,培養目標不清晰。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理論課學習在前3年全部完成,第4年是在企業導師的帶領下與企業深度融合[11]。在生產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都是比較靈活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且不能及時地補充到實踐教學內容中,與時俱進,導致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12]。
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一直是大學教育所面臨的難題,許多高校都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書本知識,但書本知識由于時間的因素,教學內容比較滯后[13]。
在團隊構建初期,團隊師資的篩選、協作與分工是團隊發展的關鍵因素。俗話說,兵無將而不動,蛇無頭而不行,一個優秀的團隊領頭人不僅是一個團隊的核心,更是一個團隊的重要基礎[14]。領頭人長期從事食品質量安全教學、科研以及管理工作,利用教學和學術上的優勢帶動團隊成員與時俱進,揚長補短、形成合力,增強團隊成員的產學研能力,創建具有優化結構和獨特功能的教學團隊[4]。由于食品專業涉及到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15],如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及信息技術等等,所以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也需要進行多個專業培訓。在企業實習期間,學生除了在本專業崗位鍛煉外,還要進行管理、機械、電氣等相關領域的培訓[9]。所以,在教學團隊中需要補充企業其他專業的人員。
食品質量與安全涉及到從源頭、加工過程到餐桌的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因此,優化教師結構,配備一個多學科、多專業的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并肩的優秀教學團隊成為首要任務。將專業課教師、實驗輔助教師、科研教師在年齡、能力、職稱上合理梯度搭配,以科研形成產業更好的服務社會為目標,培養食品安全生產與食品安全檢測人才,不斷發展與壯大。食品安全與質量教學團隊匯集了質量與安全專業主要骨干教師,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專兼職相結合,影響良好,知識結構合理,有一定成效的教學團隊[16]。師資結構特色鮮明,針對學院安排的課程設置要求,團隊教師既能講授理論知識,又能講授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課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是一門新型復合學科,在其長期發展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完善學科結構、課程體系等。為創建特色教學團隊,打造精品課程,彰顯教學特色,應不斷更新教學重點,合理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改良教學過程,提高教師團隊綜合素養。在多年發展過程中,我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團隊建立了食品安全學、食品分析檢測、食品加工工藝、食品標準與法規、食品微生物學和化工原理等多門學科構成的課程群,并組成相關課題組,大的課題組又細分為小的課題組,形成課程特色分明的教學團隊。在團隊建設要與課程建設掛鉤,在課程的建設中,要加強成員間的學習、創新、交流、實踐能力的培養,共同進步。不定期聘請檢測機構、檢測分析儀器公司、大型食品企業等專家和技術骨干,深度參與并指導特色團隊的建設。此外,進一步地進行挖掘、整合和拓展師資、教材等教學資源方面。通過講座,不僅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創新教育平臺,而且直接邀請接受國際教育的外國專業教師教授實時國際課程。
團隊積極吸收省及學校教育教改的最新成果,提出秉承我校“扶助農工,注重實踐”的辦學傳統,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彰顯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的培養思路。首先優化教學內容。把握食品質量安全學科的特點,結合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時更新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將聯動課程的專業課知識點整合成相應模塊,與時俱進地優化教學內容的選擇,提升教學質量。如在學生具備食品加工工藝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點使學生掌握食品在加工過程的各個環節上的營養分析、產品檢測、質量控制、安全評價等能力。
其次更新教學手段和方法[17]。食品質量與安全的核心課程在于保障食品從“土地”到“餐桌”這一系列過程中始終處于安全可控的狀態,除此之外還要具備有效方法及時檢測食品的狀態。所以,針對不同的課程側重點因材施教,有必要根據社會形式不斷更新內容,并傳播新的理論和技能。對于某些更復雜且難以理解的課程,就不能僅限于教師課堂的解釋。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文獻查閱,實地考察,現場操作等多維度學習。教學團隊要分工合作,結合相應課程核心,繼續豐富教材,更新教學方法,加強實驗,根據需要加大實習力度、社會實踐等,加大校企合作,以提升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學科綜合素養。
注重教學團隊與科研團隊相融合,一個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應當與科研工作緊密結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采取適當的措施激勵教學水平高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加入到教學團隊,利用他們的優勢,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提高團隊成員的教學素質和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團隊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要求,利用學院自有的實驗室實踐教學并到相關企業進行操作指導,利用獲得的企業教學素材,點燃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渴望,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團隊教師已經熟練掌握了食品加工工藝、食品分析技術、食品微生物學等。針對當初食品安全為焦點的問題,團隊充分利用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作為支撐,調整多項研究課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這樣以來,團隊在開展項目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資料和經驗,教師又可以將刻板理論與實際實驗資料結合進課堂,豐富教學內容,學生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能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增加課堂氣氛。團隊還可以加大專項基金的投入力度,積極扶持學生開展各項科研項目,培養學生創新科研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參與到研究中,更深入的理解理論與實際應用,鼓勵學生充分了解課題研究的最新進展,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課程內容和質量。團隊要大力改革實驗的教學形式與內容,利用較佳的校企合作實施教學實踐,形成完整的動手學習系統,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和綜合素質。
團隊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建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綜上,通過上述各方面的建設,我們建立了一個具備強大理論基礎和強大的教學與研究技能的食品質量與安全教學團隊。綜合產學研成果和集中優勢教育資源,優化教育內容,加強實踐教育,培訓學生滿足企業人才的需求,使學生掌握順應時代發展的新技能,滿足現代教育需要,更為同類型高校在團隊結構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上提供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