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波,石佳樂,董 瑩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徐州 221018)
校園景觀環境為大學生提供了舒適的學習和生活場所,對其規劃設計進行重視能夠使大學生在愉悅輕松的場所中生活和學習。因此,為了能夠充分彰顯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性,本文對此提出了可行的優化對策,以下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大學校園景觀不僅能夠讓大學生開展交往和交流,還能夠開展娛樂活動等,同時,高校還能借助校園景觀構建自身的形象,其已經成為對外宣傳的一個重點環節。例如:清華園和武大的櫻花、福建農業大學的觀音湖景觀、廈門大學的時光隧道等都為高校開展對外宣傳增添色彩。另外,校園文化還能夠充分彰顯學校的文化,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主要是因為校園景觀已經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景觀設計,還包含更多的方面的含義。例如:現代校園景觀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需要與時代相吻合;現代景觀需要具有較強的互動性,這樣才能體現出自身的校園文化,這些創新的融入已經成為大學校園景觀的特色和亮點,需要引起景觀規劃設計人員的重視。
現階段,高校學生業余活動較多,校園景觀更應該作為一個烘托生活和活動氛圍的場所,幫助學生能夠體驗到景觀的可用價值。例如:校園景觀在規劃和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將景觀的空間設計成可以靠近和接近、直接接觸的空間,進而幫助師生之間開展業余活動。
校園景觀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承和文化宣傳的功能。校園景觀在規劃和設計過程中不僅應該將文化符號發揮出美觀的功能,還需要保障文化符號具有一定的指向和可以傳遞文化信息的功能,從而引人深思和尋味。因此,在規劃和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保障校園景觀的繼承和體現學校文化的作用。
綠色校園的規劃和設計是景觀設計行業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則,也是開展景觀設計的主要旋律。因此,校園景觀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校園景觀的生態型和環境特色進行平衡,盡量選擇一些低成本或者成活率較高的樹木,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每一個大學的地理區位或者文化背景、辦學思路具有較大差異。因此,在規劃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體現出每一大學的獨特性,在配置上體現出多樣化;在功能上體現出多樣化等,避免在設計和規劃上出現同質化現象的情況。
該原則主要以生態理論為基礎,實現植物造景的可持續發展,保障人與自然的和睦相處。為此,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多層復式綠化,在增加植被覆蓋量的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活動場所。
為了能夠保障整個場地的透視性和引導性、方向性,給予大學生一個幽靜、恬適的學習和休閑場地,校園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園林的改造,實現景觀視覺意義上的延續,減少由于其他環境因素和周邊環境帶來的嘈雜,校園景觀設計和規劃過程中需要對整個場地的空間進行考慮。例如:利用圓環對整個場地空間進行延續和界定。由于現場環境具有較強的透視感,在設計和規劃過程中可以仿照“俄羅斯套娃”的設計思路,使得整個休閑場地具有較強指引性。
景觀設計人員的在規劃和實際過程中,為了能夠體現綠色大學,需要借助物理模擬分析的方法,對校園內的景觀進行合理的分析,在滲透精細化設計的理念,做好量化工作,從而開展節約型綠色大學校園景觀設計。同時,設計人員通過物理環境的分析,對大學校園中的風、聲、熱等進行綜合分析之后,對大學校園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分析,融入景觀設計的理念后,改善當前大學校園內部發生的物理環境,從而提升校園景觀環境質量。例如:北部灣大學在建設過程中,受到風大或者氣候和高速公路聲環境的影響,很容易使大學校園景觀面臨較為嚴重的危害。因此,設計人員在布置校園景觀時需要在道路的兩邊設計一條綠色隔離帶,從而這樣不僅能夠更好的處理噪聲問題,還能夠增強綠色景觀的效果。其中選擇的樹種盡量選擇存活率高的樹種,例如:種植闊葉長青喬木等耐活樹種。另外,為了能夠減少大學校園發生的“熱島強度”,在人行道進行鋪裝過程中需要選擇透水性較好的材料,這樣才能彰顯景觀環境的功能性。
(1)綠色景觀的優化設計。①盡量選擇綠藤、灌木或者草地;②構建適合學習和休閑的綠色場地;③保障環境的優美和清潔;④教學區與生活區的合理布置;⑤配置雕塑或者廣場、噴泉等,彰顯校園獨特的文化氛圍。
(2)重視水景觀優化設計。水景觀一般都是利用手工仿照而成,在形式上主要分為:人工湖、池塘或者音樂噴泉等,這些也是大學景觀的標志性景觀。因此,水景觀在設置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需要與周邊的環境相一致;②需要體現水體文化意境等。
(3)對校門的設計和優化。校門可以與墻和綠色植被等相互鏈接;校門與雕塑或者裝飾板進行搭配;對門上的標識物(位置和布置的方式等)進行優化,并且需要重點突出;對大門的尺寸(寬度和高度)等進行優化,全面體現人性化。
(4)運動場地和娛樂場所的設計和規劃。設計人員在規劃和設計時需要考慮場地的面積、運動的項目和娛樂的形式等,以保障設計出來的作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
(5)對夜景照明系統進行設計和優化。夜景照明的規劃和設計已經成為校園景觀設計的重要構成。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細節包括:不同的區域需要采用不同照度,以彰顯出自身的功能。例如:①在主道路或者出入口、校門的位置等布置高照度的照明;廣場應該采用中等照度的照明;各個景觀區域可以采用不同照度的燈光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②照明光色上盡量選擇冷暖搭配,避免出現強烈刺眼的彩色燈光。
(6)對場地用具設計。高校共同活動區域的用具主要包括電話亭、旗桿、郵筒、垃圾箱、亭子等,對這些用具進行合理的布置,不僅能夠合理利用高校共同區域的空間,還能夠發揮出不同用具的功能,進而為高校學生提供便捷。例如:對垃圾箱進行設置時,為了減少垃圾運輸過程中產生的較大氣味,需要將垃圾車的主流路線向校園的后方延伸,能夠保障垃圾快速運輸到校園外面,進而提升垃圾處理的高效性。
(7)對校園道路的設計。為了保障校園道路的暢通和增強校園道路的安全性,應該運用隔離欄或者隔離網等將校園支路進行隔離,嚴禁機動車進入,從而打造出校園良好的道路秩序,為學校提升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當遇到節假日或者其他大型活動時,可以允許車輛進出,但是也需要對校園支路進行設計,只能保障一部分的道路允許通車。
一方面,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以為師生構建出良好的交流環境和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出人性化設計。例如:由于一些地區的太陽照射強度較大,降水量較大,設計人員需要采用連廊設計的理念。另一方面,大學校園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重視資源的浪費和損耗等問題,在加強綠色校園宣傳過程中,能夠保障規劃設計過程中產生的過多成本,與綠色校園景觀設計相悖。例如:在對綠地系統生物多樣性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綠色理念,在提升的樹木的成活率基礎上,能夠降低資源的過度浪費。一方面,設計人員應該盡量選擇地方性的自然景觀植被,以提升存活率。另一方面,建立以生態農業為主的農匯園,例如:自然叢林+藥鋪等特色的園林,這些植被在配置時盡量選擇70%以上的本地植被。另外,設計人員為了體現生態設計理念,在校園景觀的規劃和實際時,需要考慮高校景觀在節能、節材、節水等方面的優勢,實現資源的可再生利用。以海綿城市理念為依托,對校園中道路排水的情況和雨水收集的情況予以重視,設計人員通過設置雨水收集處理設施,以減少過多雨水存積在低洼地區;設計人員還可以對校園進行合理的規劃,通過采用下凹式綠地技術和在道路中鋪裝透水性強的地磚等,以實現雨水的循環利用,保障雨水能夠流入草坪,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最多就是外部的生活環境,校園景觀規劃過程中為了能夠幫助構建舒適的學習環境,體現出教書育人的功能,促進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健康成長,需要對景觀設計和規劃予以重視,通過優化和提出具體的設計方案,以設計出更加和諧的校園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