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陽
(廣州市南沙區磨碟頭工程管理所,廣東廣州 510000)
水閘是主要由閘墩和底板兩個部分組成的水工混凝土結構,呈現倒T字型。閘墩的底部會受到閘底板的約束,上部可以進行自由地伸縮。閘墩裂縫往往以棗核狀呈現,為順直向,中間部位比兩端大,裂縫不斷向上發展。通常,都會出現于施工階段混凝土表面,之后逐步擴至內部。因墩墻寬度較小,過窄,裂縫很容易貫穿整個墩墻,導致貫穿性裂縫的產生。相比墩墻裂縫,底板裂縫具有諸多相似性,多屬于沉陷裂縫,受沉陷情況影響,其走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通常垂直于地面,或存在45°角。據大量工程實踐可見,水閘工程中產生混凝土裂縫的原因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底板受到基礎的約束比較大,或底板對墩墻約束較強,導致拉應力過大等現象的出現,從而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②混凝土的齡期比較早。由于溫差比較大,或冷空氣來襲,很容易在混凝土的表面產生比較大的溫度梯度,導致溫度裂縫的產生;③完成混凝土振搗施工后,水泥逐步固結、硬化,在空氣中混凝土水分漸漸蒸發,從而出現混凝土干縮,產生濕度變化梯度,出現裂縫;④在混凝土的內部存在自生的體積變形。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水分消耗極快,導致水泥用水量缺乏,引起自干燥現象,致使混凝土的相對濕度大大減少,體積收縮,進而出現裂縫。除上述因素以外,因水閘工程施工復雜,設計不合理、施工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都會出現開裂問題,為此,必須重視裂縫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全面提高工程質量。
水閘若出現混凝土裂縫現象,極易產生滲漏水情況,其形成原因在于兩點:①在壓力水作用下,裂縫將進一步擴展;②當水滲入到混凝土的內部后,會導致水泥中的部分Ca(OH)2發生溶解,導致水泥的水化物發生水解的現象加快。據相關數據顯示,滲漏在裂縫危害中所占比例最大,可達到60%左右。
因出現裂縫,混凝土內部或水泥內的一些水化物極易與空氣中的CO2發生作用,形成碳酸鈣,即發生混凝土的碳化。當混凝土內同時滲入水、空氣,極易銹蝕鋼筋。此外,由于混凝土碳化,則會加快混凝土裂縫發展速度,最終破壞混凝土結構。據實驗研究表明,當空氣內CO2濃度不高的情況下,則混凝土碳化速度很慢,若混凝土密實性較差或出現開裂現象,將加速碳化速度,一般1—2年內完成。
對于混凝土結構,開裂最直接的影響在于結構強度與穩定性。一般若為輕微裂縫,則僅僅會對結構的外觀造成影響,但不會影響其正常使用功能。若為嚴重裂縫,如貫穿性裂縫,則會危害結構正常使用情況,甚至破壞結構,導致結構失穩。
①避開高溫季節施工。混凝土內水泥含量多,水泥水化反應的過程屬于放熱過程,混凝土導熱性差,很難消除混凝土內部熱量。在高溫季節施工,外部具有較高溫度,對混凝土散熱極為不利,在混凝土早期,極易出現吸熱現象,這種情況下將增加混凝土內部溫度,為此,混凝土施工,需避開高溫季節,選擇在較低溫度的夜間施工,此外,還應重視混凝土養護,從而避免裂縫產生;②避開嚴寒季節施工。溫度較低條件下,將延緩水泥水化作用,增加混凝土凝固時間。如在21.2℃,需6h達到混凝土凝固;如為4.5℃,需12h達到混凝土凝固,由此可見,伴隨混凝土溫度增加,混凝土凝固時間將隨之減少,具體如表1所示。

表1混凝土凝固時間
在混凝土防裂處理中混凝土養護極為重要。一般在澆灌完混凝土后,只有在溫度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才能進行養護。與其他工程不同,水閘混凝土具有較大裸露面,當溫度變化較大的情況下,在施工前期極易產生裂縫問題,隨著時間的增加及自然因素的影響,裂縫將持續加深,不斷發展,從而影響結構穩定。為此,養護極為關鍵。對于混凝土表面,通過利用保溫保濕覆蓋的方式,能夠有效減少混凝土結構與周圍環境的熱量交換以及濕度交換,進而減少表面裂縫發生。需要注意,如果混凝土結構保溫效果比較好,則混凝土內部溫度會隨之升高,達到峰值所需時間也比較長。另外,如果混凝土結構表面保溫效果比較好,則混凝土表面散熱能力比較弱,在混凝土結構內部所蘊藏的熱量比較高,在達到熱量產生平衡于散熱平衡時所經歷的時間比較長。通常情況下,隨著混凝土保溫性能的增強,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會隨之降低,混凝土結構為熱的不良導體,因此混凝土結構的熱傳遞速度比較慢,結構表面容易受到保溫措施的影響,而內部結構所受到的影響比較小,因此,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較小。
①合理分縫分塊。分縫分塊是指混凝土通過縱、橫縫設置,將其整體劃分為若干塊柱狀結構進行有計劃地澆筑。這樣可減少混凝土澆筑面積,因水閘體積較大,各個部位所受荷載均不同,極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問題,從而導致開裂。為此,將沉降縫設于不同基巖位置,可有效避免裂縫產生;②控制澆筑層厚度和層間間歇時間。施工階段,澆筑厚度及層間間歇直接影響散熱效果。隨著澆筑層厚度的增加,散熱效果將會越來越差。因此,應合理控制澆筑層厚度。此外,相比混凝土早期最高溫度產生的時間,若間歇時間過大,將不利于新澆筑的上層混凝土防裂控制。基于此,一般可采用短間歇連續均勻上升的方法,且15d以內控制層面間歇時間。
施工單位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體單位,為有效避免裂縫對水利工程整體質量和性能的影響,施工單位比較對混凝土構件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最大限度避免構件發生斷裂而引發應用集中的問題產生。并根據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大補償混凝土施工技術,以達到不斷強化混凝土強度的目的。研究表明,混凝土裂縫中收縮性裂縫約占75%以上,所以在混凝土配合比時,要適當加入一些膨脹劑來緩解混凝土的收縮應力。同時,水利工程現場施工技術人員還要高度重視混凝土現象,積極學習鋼筋構造方面相關知識。
在水利工程實踐中,科學選擇原材料,能夠有效防治混凝土裂縫,提高施工技術。該過程中,要對采購環節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水泥質量、型號達標,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要求。砂石選購過程中,需要對雜質含量進行嚴格檢測,確保水泥、砂石比例科學,達標后才可以應用到具體工程實踐中,為水利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礎。水利工程建設初期,需要采用專業方法,對原材料質量進行反復核查,了解其性能、用途,監督它的應用過程,使混凝土材料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保證水利工程能夠順利進行。
在混凝土結構硬化過程中,在水泥與骨料的交界位置以及水泥內部會產生大量裂紋,在載荷因素的影響下,在裂紋附近會產生微裂縫區,隨著荷載的增加,微裂縫區的裂縫數量也會隨之增加。對此,可在混凝土混合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纖維,阻擋混凝土結構內部裂縫的產生。纖維的直徑比較小,可分布在混凝土結構的各個方向,限制裂縫的產生。在纖維材料中,聚丙烯纖維比較常見,其與水泥的結合力較強,能夠在混凝土結構內部形成多向支撐體系,減少緩解混凝土塑性收縮以及溫降,提升混凝土結構韌性以及抗拉能力。
作為施工環節的臨時變形縫,后澆帶需保留一段時間,隨后澆筑混凝土,該臨時變形縫就會被抹平、消除,經過一系列操作整個結構就會變為無變形縫結構。設置后澆帶是為了消除結構內的永久變形縫,達到建筑物無縫設計。在混凝土防裂施工中,往往需要做到兩點,放與抗。①放是指永久伸縮縫等設置,通過此類施工縫設置,可將大部分變形釋放,從而降低應力,阻止開裂;②抗是指通過一定預防措施,減小混凝土溫度差,避免收縮變形,增強抗拉強度。后澆帶防裂措施的應用,正符合上述兩點,屬于放與抗的有效結合。要求先放后抗,為達到降低溫度應力的目的,可將原整體結構分為若干段進行澆筑施工。先通過永久伸縮縫等施工縫設置,將大部分變形充分釋放出來,在收縮應力由此降低的基礎下,隔一段時間,隨后將之前分開的幾段進行整體澆筑,連續承受溫差、收縮應力,從而實現抗的作用。相比整體一次性澆筑而言,分段澆筑所承受的溫差、收縮應力較小,因此可起到防止開裂的作用。
綜上所述,水閘是水利工程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在水閘工程項目建設中,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混凝土裂縫,則會影響水閘工程的耐久性和結構強度。因此,做好水閘混凝土裂縫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關鍵。應根據裂縫產生原因,了解其危害,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加大防治力度,從而提高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