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麥麥提·麥麥提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米東區農業農村局 830000)
奶牛養殖如今已經成為人們創造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方式,但是,在奶牛養殖過程中,一旦出現結核病,那么將會對奶牛的健康成長產生很大影響。 結核病會被分為不同類型,分別是人型、牛型以及禽型。 其中的人型結核病與牛型結核病可以相互感染。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牛奶的方式傳染給健康的人。 所以, 本文將針對奶牛結核病檢疫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相應內容進行闡述。
在當今奶牛結核病的檢疫中,有著一定的要求,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成年牛凈化群,每年的春季與秋季,需要進行牛型結核菌皮內變態反應試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PPD 試驗,展開相應的檢疫工作。 對于剛剛出生的犢牛,日齡在20d 時需要及時進行檢疫工作。 如果向牛群中調入牛,那么需要進行30d 的隔離,確保檢疫并合格后才能將其放入到牛群中。 第二,污染群也就是說確認已經患有結核病的牛群, 需要利用PPD 試驗展開相應的反復檢疫工作。 對于被檢驗出具備陽性的奶牛,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工作。 反復檢疫工作的展開, 要確保時間間隔在3 個月。
在對陽性奶牛進行PPD 試驗過程中,在不同階段中進行的反復測試結果可能會存在不同。 PPD 試驗檢測出的陽性牛與感染牛, 在臨床癥狀以及解剖癥狀中并不吻合。 許多檢測的陽性牛,并不會表現出結核病的癥狀[1]。 而且泌乳的高產牛,檢測陽性率相對較高。在這一過程中,PPD 試驗結果與ELISA 試驗結果之間也存在很大不同。 也就是說,利用PPD 試驗展開檢測工作,檢測到的陽性奶牛與隱性奶牛,在利用ELISA 試驗進行檢測,最終檢測結果可能會不同。
在奶牛結核病檢疫過程中, 不僅在實際檢驗方法存在問題,同時,在實驗操作中也存在相應問題。 比如,在檢疫過程中,實際注射點位置不對。一般情況下,要保證在頸部的1/3 處,或者是靠近肩胛骨的位置上。 一旦位置不正確,那么在采食過程中或者運動過程中,受到頸夾或者圍欄摩擦的影響,出現腫大問題。在檢疫過程中,如果沒有進行剪毛或者消毒,那么會產生感染腫大情況。 總之,在實驗操作中,操作不嚴謹或者操作不當,都會帶來很大影響。
檢疫次數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凈化程度的影響, 凈化是最終目的,而培育出健康的牛群是主要目標。 在一個牛場或者牛群中出現結核病奶牛,或者陽性率較高時,需要嚴格按照相應規范與標準做好處置工作。對于污染牛群, 要及時做好連續反復檢疫工作, 直至最終一次的檢疫結果為陰性。 如果在陽性牛的處理中,對于污染牛群檢疫凈化工作造成忽視,那么將會對奶牛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 一旦在其中出現致病條件, 并且致病條件成熟,那么結核病會在牛群中暴發。
在奶牛結核病檢疫工作的開展中,需要做好預防工作,通過預防將結核病問題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牛群健康[2]。 這樣奶牛的體質也將會得到提升,能夠始終堅持自繁自養,對于程序化消毒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創造良好牛場環境,保證牛群健康。 對犢牛、后備牛以及干奶牛,要保證在應激之前,做好相應的藥物預防工作。 預防工作的展開,可以通過在奶牛吃的飼料當中拌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用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將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還可以通過個體預防注射的方式,該種方式對于結核病防治能夠達到良好控制效果。 除此之外,還需要養殖人員能夠在日常工作的開展中,對牛舍做好清理與消毒工作。 這樣才能將病原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消毒工作的進行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 對消毒劑的用量進行控制,這樣才能避免消毒不當對奶牛的正常成長產生影響,從而達到良好消毒效果。
綜上所述,奶牛在成長過程中,一旦患有結核病那么將會對奶牛產生很大影響,而且還會對養殖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基于此,對于結核病問題,要及時給出相應預防措施。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養殖人員對結核病問題給予更多關注與重視。 在日常工作開展中,能夠做好相應預防與控制措施。 將病菌問題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結核病對奶牛的影響。 除此之外,針對日常飼料的喂養,要保證科學性與合理性,為我國奶牛產業更好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