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焱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畜牧獸醫局 746400)
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我國各行科技水平提升顯著,而這其中畜牧養殖業也不例外, 但因我國散養戶較多, 養殖較為分散,大規模養殖場較少,所以就導致我國的畜牧養殖業自身的科技水平提升較為緩慢。 各地政府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提升當地養殖的科學化水平, 也是進行了很多有意義的嘗試, 專業技術培訓,利用科技指導入戶,優化升級相關產業等措施層出不窮,而本文也是在此基礎上,詳細探究了如何利用科技指導入戶,促進山區畜牧養殖發展。
科技指導入戶工作利國利民,但是想要全面落實好,政策絕不可少,機制保障也是前提,所以當地政府首先要建立全面而又相對完善的科技指導入戶工作機制, 結合山區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籌建對應的服務中心、信息平臺[1]。 同時還要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先進技術設備, 這樣才可以為養殖戶提供詳細的技術詢問和培訓服務, 同時信息平臺還要為養殖戶提供最新的養殖市場信息,從而保證市場的良性競爭。
科技指導入戶不是養殖技術的單純科技普及,它是需要嚴格進行相關落實的,也就是技術員結合山區養殖戶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落實工作,并且進行相關牲畜品種的改良、而且還要對山區的農戶進行養殖技術指導和培訓。 教會養殖戶如何科學進行防疫,避免疫病的暴發,并且還要加大執法宣傳,嚴厲打擊非法販賣行為[2]。
我國很多的山區養殖戶經濟實力較差,而我國為扶持他們發展,推行了眾多的惠農政策,提高他們的風險應對能力,以支撐山區困難養殖戶經營下去, 而構建的科技指導平臺也要積極利用各種媒體來宣傳科學養殖的作用以及經驗, 提升養殖戶的學習熱情,并且實時在線解答疑惑,積極與困難養殖戶溝通,使他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國的惠農政策,盡量實現信息、技術、人才的共享合作,促進養殖戶主動接受新技術以及新品種,增強他們對于科學養殖的信心。
養殖戶的自身技術能力是提升我國科學養殖的關鍵內生動力,所以科技技術培訓就必不可少,加之我國的養殖戶自身技術培訓較少, 代代流傳養殖經驗又難以滿足當今現代化畜牧養殖的需求, 所以各地政府就需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科技技術培訓。 當然定期組織學習、實踐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養殖戶主動學習和掌握新技術, 才可以整體提升當地的畜牧養殖業技術水平。
科技指導入戶不僅僅要對養殖戶有要求, 對深入一線的科技指導員也是有著必要的要求, 他們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指導態度,熱情推廣,積極應對當地龐雜而又繁瑣的養殖情況,面對部分守舊,難以接受新技術的養殖戶,積極引導,積極推進養殖模式的改革,不斷攻堅克難,而且還要積極地進行科技普及、思想宣傳。
科技指導員要實時地跟進任務,深入山區一線,詳細進行相關數據的采集和分析,結合實際積極地調整指導細節,當然科技指導員還要及時對養殖戶的養殖方式進行完善, 增強他們的技術熟練性,增加他們的科學養殖經驗[3]。
科技指導人員除了制定科學的養殖模式外, 必要的技術培訓工作也是他們的工作重點, 并且他們培訓質量的高低也決定著科學養殖推廣的落實程度,而且他們是推動相關新技術、新品種切實被引入的重要中間人,因此,不可馬虎大意。 當然科技人員自身也要進行定期的技術培訓和考核, 以促進他們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術,從而使他們可以從容面對改革中的各種困難和阻礙。
科技指導入戶的后期服務是保障其長效發展的關鍵。 當科學養殖模式漸入佳境之后,實時地跟進指導就可結束,但結束并不意味著斷絕服務,定期的養殖回訪,相關數據、設備的采集檢查,定期的技術培訓、提醒也是做好后期服務的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 我國畜牧養殖業的整體技術水平目前還有待提升,任重而道遠,它能否科學化、可持續的發展對于我國鄉村振興以及脫貧攻堅至關重要, 所以我國要不斷加強山區畜牧養殖業的科學技術落實力度, 促進我國相關養殖戶建立科學化的養殖模式,進而提升我國山區畜牧養殖的整體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