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我國竹產業大省浙江傳來消息,世界首根8 米直徑竹纏繞管廊在位于杭州市蕭山區的國家林草局竹纏繞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成功。該項超大口徑竹纏繞管廊生產技術工藝,填補了國際管廊技術空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這個有著8 米直徑、12 米長堪稱“巨無霸”的竹纏繞管廊,全部以竹材為基體材料,單根重量56 噸,模具重量48 噸,轉動物件總重量為104噸。這是繼該中心利用竹子材料和纏繞工藝,于2016 年開發出世界首條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之后的又一重大創新和突破,該超大管廊的面世,將為大型城市管廊建設提供了更大的應用空間。與傳統的鋼筋水泥管所不同,這種竹纏繞管廊是以竹子為基體材料,水溶性樹脂為膠粘劑,采用纏繞工藝制作而成,具有資源可再生、低碳環保、性能優異、使用年限長、施工安裝方便、綜合成本低等特性。并且,該竹纏繞管廊結構中裝有芯片,配有外部傳感和激光等在線檢測技術,實時監測管廊結構的形變、溫濕度變化狀況,智能化水平國內領先。
2018 年4 月24 日,世界首條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示范工程在中鐵十八局集團軌道公司參建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元亨石墨產業園鋪設成功,開啟了我國城市管廊建設應用綠色低碳、新技術、新材料的大門。
該示范工程實踐表明,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與混凝土管廊從材料性能上相比,不僅其抗壓強度滿足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要求,并且抗震抗沉降能力強,在埋地1 米深,地面車載90噸的情況下,竹纏繞管廊最大豎向變形量不到1%,遠低于3%的設計控制標準。目前,國家林草局制定的《竹纏繞管廊》行業產品標準已頒布,并于今年10 月1 日起實施。中鐵十七局和中鐵十八局分別在山西大同、河南南陽實際管廊工程中,成功應用了竹纏繞管廊,為竹纏繞管廊在全國推廣提供了依據。
與傳統混凝土管廊比,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的最大優勢為:重量輕、單根管體長。竹纏繞管廊重量僅是傳統混凝土管廊的十五分之一,極大的降低了安裝難度,同時竹纏繞單根管廊長度長,安裝速度是傳統管廊的10 倍,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綜合造價低。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管廊相比,竹纏繞管廊的綜合成本降低了20%以上;使用壽命長。經測試,竹纏繞管廊的使用壽命可達140 年以上,而混凝土管廊使用壽命標準是100 年;材料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竹纏繞管廊全部取材于竹林,竹子生長、快資源可再生,全國每年有1.1 億噸竹子尚未利用,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竹子還有越砍越旺的特性,以竹材做基體材料,還有利于竹農增收,發展農村經濟。
推進我國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等綠色現代化工程中,可否以竹纏繞管廊取代目前大量使用的現澆或預制式鋼筋混凝土制作的管廊?國家林草局、住建部等10多個部委專家考評論證認為,完全可以替代,并有著多重社會效益。最為可觀的是生態效益。竹纏繞復合管生產的全過程節能減碳效果顯著,按1000 萬噸竹纏繞復合管計,與螺旋焊管相比,可以節約粗鋼4 505 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量為5223 萬噸。
竹纏繞復合材料的研發創始人、該中心主任葉柃,帶領研發團隊從2007 年開始進行竹纏繞技術的研發,經過成百上千次試驗,突破了一道道技術難關,于2013 年成功研發出了竹纏繞復合材料這一新型生物基材料,并以此成功開發出了竹纏繞復合材料管道、管廊、房屋、容器、高鐵車廂、軍工等多個領域的產品。目前,竹纏繞復合管、竹纏繞管廊、竹纏繞整體組合式房屋已進入推廣應用和產業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