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規劃數字技術研究中心,福建 廈門 361000
自2008 年起,廈門市持續開展市政工程規劃編制成果和審批管理數據的整合和建設工作,形成了全市市政管線工程規劃一張圖和市政管線工程審批一張圖。常態化的信息動態建設與管理證明,提升信息化建設技術水平不僅規范了信息化管理標準,更讓規劃管理部門在行政管理與審批中有據可查,有效地減少失誤。2019 年,為深化完善市政管線信息化管理體系,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城市現狀管線多源數據融合管理和信息管理平臺的構建為錨點,推進現狀市政管線信息化管理工作。
廈門市市政現狀管線以城建檔案館普查數據和管線權屬單位數據為主要信息來源,信息具有多源、異構、海量的特點,市政現狀管線信息管理在空間坐標、屬性信息、存儲格式等呈現多元化。
廈門市城建檔案館普查數據以2004 年全市基礎普查數據為基礎,具有管線種類較齊全、數據量大、數據標準統一、屬性信息較完整等優勢。但根據單個項目實測竣工數據和年度修補測數據運維更新,缺乏對現狀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的核實,且未能掌握施工過程中涉及的改、遷、廢管線數據和非財政資金建設的項目竣工資料。權屬單位實測現狀管線數據具有屬性信息基本完整,準確性高、動態更新等特點,但數據實測覆蓋不完全,存在數據缺失。
各家市政現狀管線管理單位長期各自為政,信息資源各有特點和優勢,但未被有效整合。
管線權屬單位的信息管理系統為自行建設和運維,涉及系統數量繁多,無統一的業務協同平臺和運維機制,造成信息缺乏互通共享。
經匯聚,城建檔案館現狀市政管線包括9 大類,33 小類。權屬管理部門涉及水務集團、電力公司、華潤燃氣等11 家單位。
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對空間數據庫的管理優勢,統一將匯聚數據轉換為ArcGIS 數據庫,制定以“數據庫—子庫—專題層—要素及屬性”為數據構架的空間二維數據庫標準。通過分析各類市政現狀管線的信息要點及共性,保留各專業管線及其附屬設施的坐標、標高、管徑、管材、施工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測繪單位等現狀信息。通過統籌信息管理構架,實現對數據的管理和使用需求。
綜合多源信息特點,以城建檔案館現狀數據作為基礎,以多元權屬現狀數據作為補充,將同專業管線數據進行拼合。在此基礎上,開展現狀市政管線數據整合工作,梳理信息不對稱、缺失、冗余等問題,形成各專業現狀管線的勘誤列表和勘誤比對圖,并向相應權屬單位反饋,由權屬單位負責進一步勘誤,分析,通過管線普查和管線竣工實測的方式逐步消除矛盾。通過整合形成了一版有效的城市現狀管線基礎數據,為城市現狀市政管線長效性管理奠定基礎。
廈門市政管線信息管理平臺以建立統一的空間化市政管線信息資源為總體框架,將地理空間信息有機地組織起來,實現城市政現狀管線、規劃數據、管理數據的海量存儲、高效管理與更新,為平臺各項功能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通過業務協同需求梳理,平臺實現了互相查閱、核對、調用、征求意見等功能。多元管理單位可通過保密光纖專網實現橫向聯通,接入平臺進行存儲、運維、管理本單位地下管線信息,實現多部門竣工數據匯聚更新,完成信息數據的動態更新,填實管線普查與規劃竣工驗收中間之外的竣工實測數據。使相關單位及時掌握城市現狀管線竣工數據,包括管線廢、改、遷等情況,推動多元單位對市政現狀管線信息的共建、共管、共享。
2019 年,廈門市以《城市規劃制圖標準》為基礎,結合現狀市政交通制圖方式和現狀管線普查資料情況,編制了《廈門市市政一張圖相關報審文件制圖標準》,制定了全要素市政工程數據標準,規范了市政規劃、工程規劃許可、竣工規劃條件核實三個階段的技術標準,明確了報建文件內容與格式、規范圖層標準、明確管線、管點的屬性要求,有效支撐了標準化數據體系的建設。
借鑒國內部分城市的先進經驗,思考新時期的規劃驗收機制。廈門市積極研究制定具操作性的《廈門市市政工程竣工規劃條件核實管理辦法》,以獲取符合要求的市政工程項目竣工數據為總體思路,就市政竣工規劃條件核實的內容、流程、標準及信用體系等進行規定,切實開展市政項目的竣工規劃條件核實工作,進而及時、有效地取得竣工測繪報告、竣工圖等數據資料。
結合廈門市“多規合一”平臺數據共享模式,研究《廈門市市政管線信息管理平臺業務協同機制》。以“各自維護,各自更新”為運維原則,統籌空間數據的更新和維護。接入平臺的各權屬單位依據《廈門市市政一張圖相關報審文件制圖標準》,采用提供源數據或發布數據服務等數據匯交模式,按周期匯交數據,并對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現勢性負責。此外,數據需求方可與權屬方協商數據開放程度和格式,通過平臺授權共享數據。
廈門市在城市現狀市政管線管理與實踐中,通過實現和挖掘業務協同需求,構建信息管理平臺,創新保障機制,推動了城市現狀市政管線信息管理模式由單一部門管理向多部門綜合管理轉變、由數據型向共享型、協同型轉變,推動了城市市政管線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