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 新鄭 451100
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涉及到地理信息、人口信息、資源技術、規劃管理等多個方面,傳統的城市規劃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人們對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的追求,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經之路。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本文主要研究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有關大數據應用的相關問題。
相比傳統城市,智慧城市不僅可以解決傳統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城市經濟的增長,具體而言,智慧城市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通過智能傳感設備實現城市空間的中衛星傳感器等智能化設備相連接,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統一與整合。其次,較傳統城市,智慧城市創新模式更加多樣化,創新群體也更加大眾化,既能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又能夠豐富城市文化。雖然目前大數據技術還未形成一個統一、具體、詳細的解釋,但是卻體現出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首先,繁多的數據種類,大數據會從海量數據中分析出有價值的數據;其次,對數據處理的要求較高,因此大數據技術處理數據速度快、效率高;最后,數據體量大,大數據的分析對象來自于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數據體量非常大。正是大數據這些特征,使其在智慧城市規劃中可以為城市管理者的決策與管理行為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幫助[1]。
一方面,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提高智慧城市建設效率及服務能力。我國于2014 年確認了智慧城市在提高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智慧城市的建設逐漸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發展戰略。當然,智慧城市的發展對信息技術的要求也更高,特別是在社會主義轉型期的特殊階段,要建設中的每個項目、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有效的信息進行規劃。現階段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型技術在智慧城市規劃方面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再加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效率及服務能力,在不同領域的交流與溝通過程中、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方面,大數據技術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另一方面,大數據為智慧城市規劃提供了大量數據資源。城市物聯網中的攝像頭、傳感器,互聯網上的各類新媒體,每天都會產生海量的信息資源,這些數據資源具有重要的數學統計及趨勢預測作用,比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城市交通運輸線網規劃提供數據支持,或者分析生態環境管理的檢測數據,為城市的環境治理提供參考等[2]。
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設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城市的整體規劃上。智慧城市建設中空間結構規劃是核心內容,只有對城市空間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與優化,才能保證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應用的普及,使得智慧城市空間結構規劃打破了傳統城市空間結構規劃的束縛,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城市規劃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不再將城市視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將周邊城市、區域與城市的整體空間布局聯系在一起,提高城市空間結構規劃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設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還體現幫助城市進行轉型升級。雖然城市的發展主要由國家進行規劃和干預,但是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當前的管理體系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比如城市空間結構布局不合理、規劃政策落后等,這些均會影響智慧城市的發展腳步。城市建設以低碳、減耗、智能為核心理念,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相關信息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可以分析出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重新構思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此外,政府職能部門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將智慧城市建設理念貫徹到實處,促進城市向著智能化的方向轉型[3]。
建立大數據分析中心,將智慧城市操作系統與之聯系在一起,可經進一步提高智慧城市規劃的精細程度,可以解決城市居民生活與城市資源配置之間的矛盾,提高智慧城市生態系統的高效性、開放性及連續性。通過大數據技術數據分析中心將個人或家庭與智慧城市規劃系統聯系在一起,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可以獲得個人與家庭服務、商業與企業服務、城市治理工作等相關數據。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在智慧城市運行系統、服務系統及公共空間中獲取個人家庭與城市系統的融合信息,對數據進行高效整理、分析,根據不同的數據需求導出有效信息,將數據分析中心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幫助政府職能部門管理人員明確城市規劃的主要方向,強化智慧城市模塊的功能性[4]。
以大數據為技術支撐的城市空間規劃平臺與傳統的平面式城市規劃技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大數據空間規劃平臺可以使城市管理者對于城市規劃有更直觀的理念,幫助其建立全局性的規劃思維。利用大數據空間規劃平臺,可以獲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并將地表建筑情況、電力系統分布、暖通管道鋪設等基礎設施信息以立體化的三維模型呈現在空間規劃平臺上,管理人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維度對規劃內容進行反復實驗,還可模擬城市規劃方案的應用效果,保證城市規劃的合理性[5]。
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大數據技術會介入到城市開發的各個方面,以充分滲透智慧城市發展理念,因此要加強動態監測平臺的建設,在基礎設施運行及服務過程中,通過監測平臺可以實時、動態的獲取城市運行信息及服務信息,相關人員可以通過分析信息把握城市基礎設施的運行狀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方案,提高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此外,還可以利用動態監測平臺對基礎設施進行日常維護及風險規避,保證城市功能性模塊運行的穩定性。
總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已經普及到大部分的行業,大數據技術主要應用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對城市規劃進行綜合整頓,通過建設數據分析中心、空間規劃平臺及動態監測平臺,通過上述項目活動將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當然,大數據在智慧城市規劃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技術開發人員、政部職能部門管理人員、城市管理者等多方共同協作,排除大數據在智慧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此外,國家也要從政策層面加強智慧城市應用大數據技術的扶持,以信息安全為前提合理分享信息資源,促進我國城市化建設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