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群
(甘肅同成工程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蘭州 730000)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深入發展,公路的重要工程獲得了重要的發展機遇。隨著工程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提高,公路工程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現場項目建設而言,在設計的早期階段,這是公路路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上山區公路設計的難度較大,因此,有必要加強山區公路基設計與施工技術的研究。但公路設計中仍存在許多難題,比如說路基加寬、線形設計等方面,只有設計的科學合理,才能有效緩解原有公路的交通壓力,使得設計出的公路更符合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通常在山區公路建設中,對于線形的設計應當參考如下要點:①有效結合山區地形地貌來進行平面線形的設計,并滿足相關規范要求;②合理控制公路的坡度,要達到平緩的設計效果;③對于相關規定中的線形設計指標,山區公路應盡可能大于一般值;④要在保證公路施工及使用安全的基礎上,要盡可能減少山區公路工程量。山區公路設計人員應掌握相關技術標準,合理控制線形設計指標。通常山區公路的設計速度越高,其造價成本也就越大,所以應當結合山區條件,對設計速度進行合理確定。待設計速度得以明確,還要以經濟、安全、舒適等目標,對其他線形設計指標進行控制。山區公路線形設計指標的確定,通常以上級指標的中值為宜,而盡量不設計為極限指標,這樣既能夠確保公路施工及施工安全,而且對工程造價也較為有益。同時,還應注意,在公路的平面、縱斷面的設計前,應當對山區的地形地質等有詳細勘測數據,這樣能做到工程量合理,并能最大限度降低對山區環境及景觀的破壞作用。山區公路的選線還需掌握如下內容:在線形設計中,需要確保路線的均衡,較長距離的直線線形不宜選擇,而且還要避免小半徑曲線設計。若沒有相關明確的要求,應當盡量避免使用復合曲線。直線線形的長度的設計要合理,通常是由山區地勢所決定的,如需要還可進行景觀設計,來達到相應效果。對于平曲線的設計,通常要取曲線長度的一般值。對于山區隧道的設計,出入口的設計較為關鍵,而且要按照“早進晚出”的設計原則要求,同時因地制宜,滿足“3S”行程要求。山區公路的建設盡量選擇在陽坡面,要保證線形的設計與山區地形有效的結合。對于緩和曲線的設計,需要適當加大曲線的長度,甚至可達規定長度的兩倍,以免因曲線過短而影響公路行駛的視覺,帶來較大山區行駛的危險性。
山區環境因人煙稀少,其自然資源及景觀得以較好的保存,而山區公路的建設,勢必會帶來一定影響,這也是公路線形設計中所要關心的問題。應當重視山區環境的保護,盡可能減少破壞,實現山水景觀的有效保護,也要預見可能帶來的污染及破壞問題,提前制定山區公路相關管理措施。
目前來說,公路線形的美學設計也是重要內容,其與山區景觀設計有著較為緊密的關系。應當充分的考慮線形美學與景觀的設計等相關的內容,切實增強公路設計的效果,更好地開發山區公路景觀的潛在價值。所以,山區公路的形體美觀也要在設計考慮范圍內,當然其前提是符合山區地形地勢特點。要重視山區公路的綠化工作,努力建設環保型、生態型公路,通過科學應用公路沿線的植物、色彩、山水等元素,保證山區公路景觀的美觀性,這樣才能開發其景觀價值,提升山區公路對人們的吸引力。公路設計者應當采取靈活設計,既要從山區公路整體去考慮,又要能夠預見公路景觀及線形美學的設計效果。在實際線形及景觀設計中,需要結合公路沿線的地形地貌及現有景觀,最大限度減少破壞,還要注意山區水系的保護,對于公路防護設施在構造上也要盡可能美化,山間小路要盡可能保留,公路的視野設計要足夠開闊。
2.1.1地基設計
橋臺以水泥混凝土為主,其強度和剛度較大,而公路路基的強度和剛度一般較小。在此基礎上,通過自然過渡段的加固,可以保證無石地基直接處理的質量,在軟土地基上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處理方法。通常,在路堤和橋臺之間放置一個50m的斜坡區域,并填充適當的級配基層材料,以促進強度比的轉換。當在引道上填筑路堤時,如果路堤是復合加固,則加固對墻基體的承載力影響很小,并且難以避免路基的不均勻沉降。
2.1.2路基設計
對于山區公路路基加寬設計,主要分為單側加寬和雙側加寬。由字面意思可知,單側加寬這種方式是加寬一側的路基,這種加寬方式更為簡單易行,在做公路設計時,涉及的技術較少,因此,能將原有的公路地形合理的運用起來,不僅如此,這種公路加寬方式并不損害原有公路建設的排水裝置,施工人員可以依然保留住原有公路一側的排水系統。施工人員在對下一側公路進行加寬處理時,另一側仍可以留給行人使用,并不會影響行人的正常出行。而雙側加工的施工難度較大,這種公路加寬方式是以原有的公路為中心線,沿著兩旁的路沿石進行加寬處理,此種公路加寬工程實施起來并不困難,中間的排水系統能被充分的利用。
在路基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內容:①舊路路基組成與利用基本原則;②舊路路基實際狀況和試驗檢測成果報告;③舊路防護形式與排水方式,及其實際的使用情況;④舊路路面使用狀況和試驗檢測成果報告;⑤新路路基和路面的排水形式及其和舊路之間的相互關系及配合;⑥舊路擴寬和路基處理施工方案。
在過渡段路基設計中,建議以土工格柵為主。網格充分發揮其剪切力,與周圍的土壤形成一體,一起承擔交通負荷和土壤重量,避免土壤側向變形,抑制土壤側向位移,確保路基始終保持穩定。
合理設計板材的強度和長度。關于板的長度,一般根據以下三個原則來設計:①在設計使用壽命中,縱向邊坡是由路面沉降引起的,因此過渡段板在沉降后的傾斜角應控制在1/300~1/200以內;②保證樓板的有效長度能夠跨越另一端的臺板背面,并且被泥土壓縮,或者能夠到達臺板背面的縫隙;③根據過渡段板的實際應力,根據彈性地基計算過渡段長度。例如,當過渡段的沉降長度為10m時,板長應控制在10~12m內。
現階段的公路設施已經滿足不了車輛的需求,因而,很多公路都需要進行增加路面基的寬度,以解決車輛擁擠的問題。
公路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因此,在施工之前,需要施工人員做好萬全的準備,這些準備主要由于設計方面執行。首先,設計人員要仔細研究原公路的設計圖紙和公路實施后的原圖,以此為參考,按照圖紙對現行的公路加以設計;其次,就是將原公路的各項數據收集起來,并將這些數據信息做成檔案,然后再劃分為明確的文件體系存檔,這樣一來,后期施工若需要參考數據之時,便可以將整理過后的數據信息直接利用。
公路工程在實施之前需要去原公路現場勘察,以保證的設計圖紙在真正實行起來具有準確性,原路面的真實路況在資料中無法充分體現出來,設計人員必須到公路內部,才能真正了解到該路況存在的問題,進而在后期規劃設計方案時,避免觸及不可控的因素,導致工程無法順利進行。遇到特殊路段時,設計者應該以行車的速度為主要考慮因素,在對公路改造設計時,應該分局部加以設計,以保證竣工后的路段設計的更加細致,工程實施起來的可行性更高。
設計人員根據對原公路雙向四車道的各方面考察可設計出如下方案:
M線方案:設計人員在工作時,可以與公路兩側進行加寬處理。A+M線方案:從左幅位置及右幅位置雙向出發,將左幅原有車道改為單向四車道,這是將左幅車道兩側加寬的M方案;其次,是對右幅車道重新改建,建成互相分離的單向四車道,此為A方案,因此,這一方案為A+M方案。設計人員對此方案加以分析可得二者存在的優缺點:
M線方案:對四線車道兩側進行加寬的這種方式較為簡單易行,將原公路的資源充分利用到了最大,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人力物力,減少了成本的消耗;然而,原有的公路附近的橋梁防護結構物較多,這些結構物長時間圍繞在公路兩側,該公路路基受到地質及地形的影響,穩定性已經極大程度的降低,這無法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
A+M線方案:這一方案的科學性及可行性更強,此工程是按階段進行的,因而,改造工程的規模較小,施工成本消耗較小,也不會影響行人的正常出行。
總之,企業要加強設計人員的培訓,注重提高關鍵技術的應用能力,為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培養優秀的技術人才和實踐能力。充分發揮設計人員的積極性,鼓勵他們與高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合作,探索現代電子技術的應用,開展研究和創新,提高山區公路選線及路基的設計質量。